優化債券市場發展環境 助力民營小微企業發債融資
主持人于南:債券市場是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讓其發揮效能,更好地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重點群體?需從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債券市場發展環境、增加市場交易活躍度等方面著力。
債券市場是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品種也在不斷豐富。具體債券品種種類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同業存單、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期融資、定向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證券等。”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12月20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在深圳先行示范區首屆金融峰會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表示,應豐富債券市場品種。在穩步發展國債、公司債等傳統產品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其他固收類、結構化產品設計。研究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新,更好地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重點群體。
金谷信托固收投資團隊負責人袁東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發行債券幫助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的優勢主要包括:一是,相對于非標融資,債券融資本身就能發揮增信的效果,能幫助企業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二是,因為是標準化的融資工具,流動性較好,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三是,方便、快捷,特別實行注冊制后,大大簡化債券發行的手續和流程,能迅速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
談及當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在債券融資上的現狀,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部分民營企業規模不大,信用等級低,再加上近年來時有風險事件發生,所以發債有一定的難度。
值得關注的是,在助力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債券融資方面,政策端也在不斷發力。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強化了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其中,會議明確要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凈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低成本融資拓寬渠道。今年2月份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舉措,通過債券市場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包括建立債券發行“綠色通道”,延長債券發行額度有效期、合理調整信息披露時限等針對性措施。
明明認為,接下來可以進一步提升對小微企業的信用債發行和凈融資額度,并針對小微企業債券的發行審批流程進行適當優化。在創新工具方面,未來不排除諸如小微企業集合債、小微企業專項債等品種登上舞臺。
袁東陽表示,為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在信用環境對民營企業不太有利的情況下,對民企債的信用風險進行對沖的工具,比如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以及掛鉤于民企債的一些互換工具,應該是接下來會推出的品種。當然,要從本源上提高民企債的信用等級,資產證券化是個可行的方法,畢竟資產證券化的償還取決于所依賴的底層資產,而不僅是作為原始權益人的民企。
另外,明明表示,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債券市場還存在市場流動性不足、債券品種創新不足、配套法規制度建設有待完善等問題,需要完善債券市場體制機制,統一債券市場的規則,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
那么,接來下還將有哪些債券新品種推出?明明認為,借鑒國際市場經驗,我國在債券市場品種創新,特別是債券衍生品創新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接下來可能會逐步推出利率期權、互換期權等創新品種。(孟珂)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