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碳排占比暫低于全球 團油、滴滴等發力碳中和
隨著《極限挑戰》的熱播,岳云鵬和賈乃亮“加油用團油,不當冤大頭”的廣告吸引廣大車主關注,互聯網加油App團油也日漸受到關注。在“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大背景下,今年5月底,團油母公司能鏈還宣布成立碳中和聯合實驗室,成為能源數字化領域首家碳中和研究中心。
今年一季度,能鏈集團剛剛獲得兩筆融資,總計3億美元。團油官方稱,目前已與國內2.5萬座加油站實現連接,并與微信、嘀嗒出行、順豐、建設銀行、貨拉拉等3000家主流平臺合作。與此同時,巨頭們紛紛加速能源賽道。
能鏈獲3億美元融資背后,民營加油站銷量不足三成
3月22日,能鏈宣布完成新一輪2億美元戰略融資,由貝恩資本領投,老股東愉悅資本繼續跟投。這已是能鏈今年獲得的第二筆融資,年初其剛獲得招銀國際領投的1億美元融資。
據天眼查顯示,從2016年成立至今,能鏈已先后獲得了10次累積超數十億元的融資。股東包括中金資本、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子基金、洪泰基金旗下國調洪泰、青島全球財富中心、日照市財金投資集團等國資機構,小米集團、蔚來資本等產業資本,以及貝恩資本、愉悅資本、KIP中國等國內外頂級投資機構。
能鏈獲得資本認可,與其多元業務有關。能鏈官網顯示,旗下核心產品及服務包括團油、快電、能鏈云、能鏈直供、能鏈綜合能源港、能鏈智電等。公開資料顯示,快電是第三方充電平臺,為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目前已接入70萬根充電樁,占全國公共充電樁的90%。能鏈云則面向能源零售終端提供服務,主要為油站提供數字化管理解決方案。
團油作為能鏈的明星產品,已連接全國2.5萬座加油站。目前,團油在核心城市5公里覆蓋度達到50%,預計2022年底將達到95%。
據隆眾資訊數據統計,中國境內加油站總量達11.9萬座,其中兩大主營加油站數量占總數量的45%左右,民營等加油站占50%左右,中海油中化及外資加油站占剩余的5%左右。從銷量上看,兩大主營銷量占據七成以上,中海油中化外資及民營加油站僅占不足三成。中國石油流通協會會長邸建凱曾表示,數字化和新能源化正在倒逼石油流通行業轉型。
目前,除了為油站提供流量、技術、數據等方面的支持,團油還通過“百億保”服務增加民營油站和車主間的信任度與粘度。
據悉,“百億保”是成品油零售行業的定制責任險,當車主選擇帶有“百億保”認證標識的油站加油時,一旦遇到油品質量問題,在經過第三方質檢機構檢測認定并獲得有效檢測文件后,便可由團油先行賠付,以保障車主權益。
能鏈創始人、CEO戴震此前表示,“這五年來,國內油品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是2015年原油進口權放開,二是2018年成品油終端市場全面向外資放開,這些放開催生了用新科技改變能源消費的時間窗口”。能源產業互聯網領域涌現出一大批新玩家和競爭者。
據天眼查顯示,與能鏈相關的競品信息達到100條,涉及汽車交通、批發零售、企業服務、能源電力等行業,包括以加油服務為主的智慧油客、車到加油、云油寶等眾多平臺。
除了這100家中小企業外,以滴滴為代表的巨頭也加速進入能源賽場。誰能經過角逐最終存活還有待市場考驗,即便目前融資額度高的能鏈也不能掉以輕心。
小桔加油更名加強攻勢,還有誰會入局?
4月6日,滴滴出行旗下小桔加油,正式更名為“滴滴加油”。業內人士分析,改名滴滴加油后,消費者的辨識度和接受度會越來越高,也意味著業務在內部戰略級別的提升。據悉,小桔加油已累計覆蓋全國300余座城市的7000余座加油站。
相比滴滴加油更多服務滴滴聚集的網約車司機,團油的目標則為所有車主。
記者查閱團油App北京西二旗周邊的相關路段發現,團油為車主提供了包括當日價格、型號、位置距離等在內的附近加油站基本信息,每升可以便宜幾毛到一塊錢不等。而對于商用車司機,按照中型貨車油箱容量100升左右計算,加滿一箱油便可省幾十塊錢。
前期補貼大戰已成為不少互聯網平臺奪取流量的必經階段,團油為“車主省大錢”的同時,滴滴也在用直接減免的方式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
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滴滴加油推出了滿100立減30元的加油券。此前,在與Uber的競爭中,滴滴僅一年給用戶的補貼就高達40億元。
根據《證券日報》,業內專家表示,一方面滴滴加油已經在路上,在能源賽道上有不少先天優勢,另一方面,能鏈等垂直玩家也在快速發力,此外后續或許有更多選手入局,比如無邊界的美團。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市場的擴大,將加快能源數字化變革,受益的還是整個行業。
中國交通碳排占比暫低于全球, 團油、滴滴等發力碳中和
6月9日,國際能源署與世界銀行及世界經濟論壇合作發布報告指出,為了在2050年實現全球凈零排放的目標,到2030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每年獲得的清潔能源投資需要超過1萬億美元,而去年這一數字僅為1500億美元。
數據顯示,中國碳排放占到全球的27%,排名第一。在我國的碳排放結構中,交通運輸占比約為7.5%。
對此,戴震表示,中國的交通碳排占比低于全球,主要在于千人汽車保有量偏低。他進一步指出,“不出意外,隨著中國千人保有量的提升,我國的交通碳排就會超過現在的全球平均值。所以,交通碳減排是實現2060年碳中和戰略的重要支撐。”
5月底,能鏈宣布成立碳中和聯合實驗室,即“能鏈碳中和研究中心”,此為能源數字化領域首家碳中和研究中心。能鏈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肖廣表示:“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圍繞燃油能效及降低碳排放開展創新研究,符合能鏈‘零碳’夢想的長期愿景,也是能鏈扎根能源行業,以技術創新助推行業升級的最新舉措。”
與此同時,5月19日,bp中國宣布,碧辟小桔新能源(深圳)有限責任公司已實現充電業務的碳中和,碧辟小桔是bp與滴滴為推進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而成立的合資公司。bp稱,這是中國國內推出的首個嚴格參照國內外碳中和相關標準執行的碳中和充電產品。
盡管碳中和市場潛力巨大,但不能忽略的是,中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之間僅有30年時間,與其他國家的時間安排相比要短很多。國務院原參事劉燕華在6月4日召開的第三屆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論壇上指出,歐盟要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間隔是71年,美國間隔時間是43年,中國只有30年時間,所以我們要實現這個目標時間非常緊迫,任務也非常艱巨。
他進一步指出,節能減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系統工程,并不是能源領域、交通領域和工業領域自己的事情。要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努力。
或許正如中海油、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所說:“在能源行業,未來是有可能出現又一家新型巨大公司。”(王雅迪)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