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35年中國積淀延伸智能產業新十年 數字大變革時代決心
人工智能、大數據成為“新基建”提出的重要科技力量,也變成相關領域產業轉型升級的保障,“新基建”背后的利好也將成為全產業鏈再次升級的又一重要武器。
近日,科技企業英特爾借以在中國扎根35周年之際對外公布了一系列未來發展方向,對外公布列一系列新產品,同時首次提出數據時代“智能X效應”的思想,為推動智能科技的創新與應用,釋放數據價值、創造智能增值。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表示,經濟結構正在調整加速,智能科技、智能應用、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剛需”,“智能X效應”將在廣泛的產業和經濟領域發生。
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
邁入數據時代,“智能X效應”的提出既是產業效應,也是經濟效應。萬物智能化帶來指數級數據爆炸,智能科技的發展和應用,釋放數據的價值,使產業升級、經濟升級邁向新拐點。抓住機遇就會加速發展,抓不住機遇就會落后甚至被淘汰。
數字大變革時代決心
數據時代,英特爾“以數據為中心”不斷深化轉型,潛在市場規模達到3000億美元,這是英特爾發展史上最大的機會,推動著英特爾創立以來最重大的轉型。
海量數據爆發、數據形態多樣化、實時性數據處理需求激增,是當下的新浪潮,但是浪能掀多高,還要看大海的底蘊。英特爾認為,“莫因波浪,不見大海”,智能科技是大海的底蘊,推動數據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
數據是未來的石油,通過數據能反映背后深層的意義。中國的數據量全球最大,在如此數據量的基礎上可以創建怎樣有價值的增值服務來推動數字經濟的產業結構轉換和升級創新,這是中國產業面臨的最好機會。
2019年,英特爾營收接近720億美元,連續四年創新高,并實現“以PC為中心”和“以數據為中心”業務的雙增長。這證明英特爾向數據轉型的戰略是正確的。據透露,“以數據為中心”業務占比也將從過去30%提升到70%左右。
“通過先進技術驅動未來創新,這是英特爾不變的初心。”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表示,“英特爾聚焦智能科技,憑借在數據處理、存儲和傳輸上的全面實力,通過實效與探索的平衡,以及開放式合作,既立足當下又布局未來,以指數級思維突破創新。”
龐大的數據反映出中國更寬廣的機會,對此楊旭談到,今天中國的在線業務和智能業務都領先于世界。如今亟待解決的是要拋棄傳統概念,從思想上改變,從“跟”變成“領”;但是分工要明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創新,共同推動,形成互補關系。由于數據規模龐大,要找到生態圈中獨特的位置和發展方向,在自有的核心競爭力上創新引領,這是數據時代的完全體現。
“新基建”英特爾這樣說
“新基建”的提出點燃了國內各行業建設者的激情,也讓更多企業看到未來的方向。楊旭直言,新基建將會為中國再次提速提供優渥土壤,同時也為全球相關科技企業技術落地提供場景。新應用、新需求推動“新基建”。這些產業和應用的變化,是對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運營商、云服務商的巨大考驗。AI、5G、云計算、智能工廠等加速發展,推動“新基建”,助力中國更快、更高質量地從信息化邁向智能化,產業與經濟結構也加快,從大規模制造朝著增值的服務業過渡。
楊旭感慨,“中國的‘新基建’來的太及時了。”“新基建”不僅僅是基建本身,更重要的是基建之后對經濟結構轉型起到的推動作用。數字經濟的形成和規模化,讓新產生的數字經濟、創新出來的新服務的價值被重新體現,讓老百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感受到對中國經濟未來創新、升級、轉型帶來的改變。要達成完整的數字經濟轉型則要依賴5G、AI、大數據等核心技術。
如何通過發揮不同的能力推動“新基建”的建設,楊旭坦言:“核心技術的創新必不可少,到今天為止,中國對5G的部署是全世界速度最快的,投入規模也是最大的。在5G搭建起來后,對‘智能X效應’可以產生巨大的指數型的增長。同時,中國消費者接受新鮮事物能力更強,所以在新應用及服務商可以更快落地實現,實現數據增值。要實現如此多的落地,產業協同變得至關重要,沒有產業生態鏈的建設很難形成規模效應。”
以英特爾為例,在“新基建”項目中,英特爾未來依然會將端到端的產品及龐大的計算體系提供給產業伙伴。通過計算平臺來幫助推動數字經濟轉型和創新。英特爾能做的是和產業合作創新、深度合作。近年來,英特爾一直在探索,基于如此大的數字經濟機會,本地化的重要性,當地合作伙伴的獨特需求,都是未來“新基建”項目中更加細分的思考,而英特爾也將在各個領域的連接中提供底層技術支持,盡快加入“新基建”項目。
“新基建”所指引的方向確實是所有高科技公司盼望的。楊旭總結,這樣一個未來經濟發展方向從一些傳統的大規模制造,變成了數字經濟為主體的方向后,相信高科技行業的發展機遇應該是巨大的。(鄭偉)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