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白電第一陣營漸行漸遠 惠而浦中國何去何從?
創立于1911年的惠而浦,是具有百年歷史的美國第一白色家電品牌,曾經一度頂著“大型家用電器制造商巨頭”的光環,早在1994年就登陸中國市場。
然而,進入中國26年來,惠而浦似乎并沒有真正的“適應”中國市場,反而因為質量問題和品牌問題“疲態”盡顯,特別是在去年三洋商標許可合同到期,致使惠而浦中國一蹶不振,業績出現斷崖式下跌,虧損高達3個多億。而在近日,惠而浦中國又因涉嫌信批違法被處罰,令外界紛紛不看好其未來發展。惠而浦在中國正面臨口碑不佳、品牌日趨邊緣化、敗走中國市場的局面。
涉嫌五大違法事實 或引發投資者索賠
公開資料顯示,惠而浦中國涉嫌信批違法始于2017年7月。當時,惠而浦中國經過自查發現,在銷售折扣計提方面在2015及2016年度存在會計差錯,公司管理層初步估計差錯金額約為人民幣2.5-3億元。隨后,2017年10月20日、2017年12月8日,惠而浦先后收到了上交所的《監管工作函》和中國證監會安徽監管局下發的《關于對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彼時,外界一度認為,安徽證監局向惠而浦中國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之后,其重大會計差錯事宜將會告一段落,然而在2018年5月3日,惠而浦最終迎來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前不久,經過兩年多的調查,證監會查實惠而浦存在多項違規并擬作出處罰。
證監部門查明惠而浦存在五項違規行為:一、編制虛假的銷售訂單并確認收入以及提前確認未發貨的訂單收入,虛增2016年度營業收入和利潤;二、少記銷售折扣,虛增2015年度和2016年度營業收入和利潤;三、延遲確認銷售費用,虛增2015年度和2016年度利潤;四、收入跨期確認,導致少記 2015 年度營業收入和利潤,多記2016年度營業收入和利潤;五、少記營業成本,虛增2016年度利潤。
但鑒于惠而浦“自首”因素,監管層依法對本案當事人予以從輕減輕處罰。惠而浦中國被給予警告,并處以 40 萬元罰款,相關負責人被給予警告并處以3-20萬元不等的罰款。
值得一提的是,據業界披露,在上述財務造假期間,惠而浦曾多次更換財務總監。2015年7月,惠而浦公司CFO ArnabK Bagchi辭職,江慧玲繼任;但沒到一年,江慧玲于2016年4月離任;之后George Wong繼任。但2017年2月,George Wong辭任,馮曙明繼任。而從2018年開始至今,CFO又發生了兩次變更:2018年4月,馮曙明辭任,黃元繼任;2019年9月,黃元辭任,何衛權繼任至今。
有業內律師認為,惠而浦中國雖然因“自首”行為被監管從輕處罰,但并不影響因公司虛假陳述而受損的投資者索賠。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凡是在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7月26日期間買入惠而浦股票,且在2017年7月27日及之后賣出或繼續持有而虧損的投資者,可報名參與索賠登記。
針對監管層的處罰決定,惠而浦方面在接受中國網科技采訪時表示,公司始終嚴格按照證券相關監管要求,不斷加強內控管理,鞏固內部控制體系。與此同時,惠而浦中國在信息溝通、內部監督、內控執行和監督機制上將不斷優化,持續有效的保障企業合規和內部控制。
深陷業績虧損泥潭 惠而浦中國何去何從?
惠而浦總部位于美國密歇根州,旗下擁有眾多國際品牌,包括Whirlpool、Maytag等,在全球各地擁有的生產基地、研發中心以及設計中心總計達70家。此外,惠而浦一直占據美國白色家電市場的頭把交椅,在國際市場扮演著重要角色。
然而,在中國市場,惠而浦的身份卻十分尷尬。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惠而浦進軍中國市場多年,但其品牌知名度在中國市場明顯與國際品牌不符,一直在走中低端路線,再加上多類產品多次被質檢部門上“黑榜”。惠而浦的名聲已慢慢在消費者的心目中跌落到低端機行列。
彼時,在2014年間入主合肥三洋后不久,惠而浦還揚言稱要“用5到10年時間,進入中國白電第一集團”,但事實上,它的這一宏偉戰略始終未能如愿,并且漸行漸遠。
尤其在進入2019年,惠而浦中國的經營陷入虧損泥潭,其2019年年報顯示,當期營業收入52.81億元,同比下跌15.9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22億元,同比下跌223.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3.82億元,同比下跌5707%。
2020年一季度,惠而浦中國業績仍未見起色。年報數據顯示,一季度惠而浦營收8.82億元,同比下降39.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7億元,同比下降602.77%。而惠而浦中國方面在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中也表示出了不確定性,稱“經營環境劣向改變,市場需求不足,競爭進一步加劇,國外訂單不可預見性增強。”
此前,惠而浦中國旗下擁有惠而浦、三洋、帝度、榮事達四大品牌。有觀點認為,與“三洋”品牌相比,帝度、榮事達品牌價值都不高,并且惠而浦對于榮事達品牌也只有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品類的授權,對業績的影響甚微,去年三洋品牌使用權將到期,勢必會讓惠而浦在市場知名度方面處于邊緣化的境地。
據惠而浦中國向記者透露,與三洋不再續約符合惠而浦在華發展的品牌聚焦戰略。針對三洋品牌到期,公司提前將絕大多數原三洋品牌銷售網點保留在銷售體系中,已完成平穩化過渡并達成庫存消化目標,并且惠而浦未來仍對購置三洋產品的用戶提供售后服務,由此實現三洋品牌的平穩切換與過渡。
至于其他品牌經營策略,惠而浦中國表示:“將繼續多品牌運營策略,聚焦惠而浦品牌同時發展榮事達和帝度,豐富產品線,鞏固并提升品牌銷量。”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