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種”進地里的科技成果 讓每畝葡萄多賣了5000元 “傻瓜化”“無人化”成為標配

        2020-08-24 14:31:50來源:科技日報  

        吃一顆,甘甜、多汁的味道迅速在口中蔓延。山東濟南市商河縣瓦西村書記常延富說:“我們葡萄售價是普通葡萄的5倍以上,所以每畝可多收入5000元。”常延富的葡萄賣得火,“魯麗”蘋果也不逞多讓。

        距離商河240公里之外,在臨沂市蒙陰縣云蒙湖“魯麗”生產示范基地里,100余畝試驗田的“魯麗”蘋果又賣了一茬——每斤10—15元的這種蘋果在廣東、上海等地賣到脫銷。

        無論是瓦西葡萄,還是“魯麗”蘋果,在從種到收的整個鏈條上,農業科學家扮演著重要角色。去年8月,“魯麗”新品種以1000萬元額度創造我國蘋果新品種權轉讓費的最高紀錄之后,隨即走俏市場,而這得益于持續不斷的技術紅利;常延富每畝多收入5000元背后,更是科研人員將眾多新技術“種”到葡萄地里的結果。

        科技成果轉化是道難題,但接地氣的好成果其實并不愁賣。難與不難,反映出深層次的問題:科技成果轉化不是“一錘子買賣”。當科學家與企業家達成一致之后,成果的易主并不意味著研發工作的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打造暢銷市場的“常勝將軍”,往往需要科研工作者與生產者長久地協同合作。

        為瓦西葡萄撐起“大雨傘”

        常延富的葡萄園是一處與眾不同的園子:葡萄架上方覆蓋著一個個類似于蔬菜拱棚的薄膜,但這些拱棚四周沒有遮擋,似乎為葡萄架撐起了一把雨傘。山東省農科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果樹品牌團隊首席專家、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副所長李勃為記者解釋了葡萄架“撐雨傘”的科學道理。

        他告訴記者,葡萄多數病害是通過雨水傳播的。這把“雨傘”被稱為避雨棚。有了它,葡萄枝葉便與雨水絕緣,也隔離了病蟲害。但這并不是其唯一的好處。

        李勃說,有了這把“大雨傘”,冰雹襲擊不了、隔絕了春寒侵襲;保花保果、裂果少了;果實上色好了、枝條不旺長了……

        常延富的葡萄園是李勃的試驗田。李勃的同事、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副所長李林光研究員的新技術更是在東營市奧孚(廣饒)蘋果有限公司“魯麗”示范基地“遍地開花”。

        一場重磅的成果轉讓交易之后,如今的“魯麗”換了新主人,但這并不妨礙李林光繼續扮演“魯麗”推廣的幕后英雄。

        去年,當新主人、威海奧孚苗木繁育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元將“魯麗”新品種種植到東營市廣饒縣1400畝的土地上時,隔三差五地跑到這里解決難題成了李林光團隊的“既定動作”。記者看到,在廣饒,上萬棵排列整齊的蘋果樹非常壯觀,排與排的間距相同,每棵果樹都有防災減災設施,樹下還有水肥一體化管理設施。由于樹與樹間隔足夠,該基地還實現了機械化除草、施藥。

        這也是目前國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果園之一。

        長久以來,瓦西村以種植冬瓜聞名;而作為苗木行業的資深創業者,當初,李元的強項并不在蘋果領域。從冬瓜到葡萄,瓦西村要多元化發展,從其它苗木轉戰“魯麗”新品,常延富和李元都需要“技術合伙人”——經過尋尋覓覓之后,李勃和李林光成了創業者們的選擇。

        成果轉化,與其說看成果,不如說更看重研發人。農業是長線投資,在熱熱鬧鬧的轉化交易之后,賦予成果長久的市場生命力成為科學家、企業家共同的挑戰。

        “傻瓜化”“無人化”成為標配

        正值蘋果上市季,60多歲的鄭步文和老伴到云蒙湖“魯麗”生產示范基地打起了短工,活兒不重,每天70元的收入也讓他感到滿意。但對李元來說,時下遠不是高枕無憂的時刻,他常常捫心自問:當在基地工作的農民逐漸老去,未來的果園工人在哪里?

        接手“魯麗”,可以解除李元的部分憂慮。

        目前的中國蘋果產業正處于十字路口:一方面小農戶的經營已經跟不上形勢,現代化、機械化、規模化種植才是未來;另一方面外國水果品種沖擊著蘋果作為中國人第一水果的地位,選擇靠譜的蘋果品種是首要任務。

        同時,面對著高昂的用工成本,好種易收,去人工化成為果品業的趨勢。李元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蘋果套袋、除草、打藥都需要人工;現在,新品種無需套袋栽培,也能上色均勻,果面艷麗。此舉每年每畝可節省人工套袋、摘袋、材料費用1500元左右。相較于晚熟的“富士”,新品種抗病需要打藥施肥的次數少了6—7次,此舉又可省去每年每畝1000元左右。

        與李元的“無人化”愿望相比,常延富更在意技術的“傻瓜化”。

        一口吃下去,甘之如飴的葡萄讓人回味無窮。李勃向記者透露,葡萄甘甜,與其施用的“減肥術”有關。

        傳統葡萄種植重量輕質,葡萄畝產達到6000斤,極端的甚至超過10000斤,但高產并不意味著高效,果實品質差,商品率低成為弊端。

        李勃團隊通過多年試驗,對基地栽培的“夏黑”“巨玫瑰”“陽光玫瑰”“黑脆無核”等品種都分別確定了最佳經濟產量,高檔果平均畝產限制在3000斤左右,同時采用標準化花果管理技術,適時疏除多余的幼果,對果穗整形,這樣生產出來的葡萄果穗個頭不大,但外形美觀,著色均勻,香氣濃郁,糖度一般為18—20度。

        理論很復雜,操作很簡單,這樣的技術,常延富和鄉親們豈能不愛?

        賣得好是檢驗成果的最高標準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許多果業從業者的計劃,其中也包括姚二虎。

        這位聊城市陽谷蘋安耶果農科公司種植部總監負責的上千畝基地中,包含著十幾個蘋果品種。他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今年水果消費下降、市場價格低迷。特別是蘋果,庫存量大。

        “我們判斷好品種有三條標準。”姚二虎說,“第一,看市場認可度;第二,看品種的培訓難易度;第三,看本地適應性。”因為上市早,避開了其他競爭對手,同時,免套袋,人工成本低,“魯麗”進入果園,從2017年種到2018年開始收,至今,新品種帶來的高利潤讓他很滿意。

        姚二虎總結道:“賣得好、收入高是檢驗農業成果的最高標準。”

        在農業上,好品種、好技術、好管理三者缺一不可。而這既是姚二虎、李元、常延富的共識,更是挑戰。

        李元正在做的,是研究如何將新品種與歐美蘋果大規模、現代化種植接軌,將它打造為規模化、可落地、可復制、可持續發展的種植模式,屆時農民照搬即可。與李林光團隊的深度合作,讓他如魚得水。

        而短短5年時間,原本不產葡萄的瓦西村,種植了200多畝葡萄,瓦西葡萄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同時,葡萄避雨栽培技術被列入山東省主推技術,面向全省葡萄產區推廣。

        姚二虎說,專家們的成果落地了,另一場技術轉化合作也就開始了。將科技成果做成暢銷產品,還有很多技術難題,生產者需要科研工作者這個創業合伙人。(王延斌)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拉文|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 亚洲 欧洲 视频 伦小说|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亚洲熟伦熟女专区hd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亚洲日本韩国在线|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亚洲AV一宅男色影视|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亚洲男人天堂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