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還是讓森林再生?對抗氣候變化兩種方法均有希望,也面臨危險
樹木可以從大氣中吸收碳,并將其“鎖”在木材和土壤中,為此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在努力利用樹木對抗氣候變化。
科學家一致認為,理論上,新的樹木和森林可以給地球降溫。但許多人警告說,人們對以森林為基礎的氣候解決方案的熱情和投資,可能會超過科學研究的進度。
近日,發表在《自然》的一項研究量化了全球范圍內用于農業或其他目的的森林被砍伐后,樹木重新生長所能吸收的碳量。此外,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一項研究則計算了如果美國的森林全部是新種植的樹木,那么它們可以吸收的碳量。研究表明,這兩種策略都有希望,但也均面臨危險。
為了從世界范圍內了解次生林的潛力,自然保護協會生態學家Susan Cook-Patton領導的一個國際小組收集了13000多個砍伐地的數據,研究人員在這些地方測量了幼樹的再生率。然后,研究小組根據這些數據和氣候、土壤類型等數十個變量設計了一種機器學習算法,以預測和繪制其他沒有數據的砍伐地的樹木生長速度。
2017年,自然保護協會領導的一個團隊計算出,大約6.78億公頃的面積可以支持次生林。數據顯示,未來30年里,這些地區的新樹木將吸收全球1/4的化石燃料排放。這一吸收率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此前基于粗略數據的估量高出32%,但碳減排總量比2017年的估量低11%。
Cook-Patton說,這項研究強調了“大自然自己能做的一切”。盡管在所有砍伐地重新造林是不現實的,但重新造林的規劃者可以利用該結果估計預期的碳封存量。
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馬里蘭大學地理學家Matthew Fagan說,與早期研究相比,這項研究在精確度上邁出了“閃電般的一步”。
但是,Fagan補充說:“自然再生并不能拯救地球。”Fagan警告,年輕的森林比老森林更容易被砍伐或燒毀,這使它們經常成為農民和牧場主的目標。研究表明,亞馬遜地區的次生林一般只能維持5到8年,而山坡上或溪流附近的樹木通常能活得更久。即使在哥斯達黎加(以造林冠軍而聞名的國家)——其森林覆蓋面積近幾十年來翻了一番,也有一半的再生森林在20年內消失了。
巴西圣保羅大學森林專家Pedro Brancalion指出,在許多地方,放?;蚍N植莊稼比恢復樹木更有利可圖。他說,完善重新造林的政策,以及更好的森林產品市場是促進樹木發展的必要條件,現在“沒有人會為了增加碳而放棄畜牧業或農業”。
論文作者之一、康涅狄格大學生態學家Robin Chazdon認為,應敦促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幫助農民既種樹又種莊稼和養牛。她說:“如果看看土著民族的歷史,你會發現許多例子,看看他們如何管理和改造森林,你會發現種樹和種莊稼并不對立。”
此外,還有一些倡導者提倡在現有森林中擴大植樹。為了推進這一概念,美國國家森林局的研究人員量化了美國森林還能容納多少樹木。他們發現,美國大陸超過16%的森林處于“庫存不足”狀態——擁有的樹木少于它們能夠支持的35%。研究小組報告稱,完全儲存這3300萬公頃的森林最終將使美國森林每年吸收的碳量從目前的15%上升至18%左右。但要實現這一目標,美國將不得不“大規模”增加每年的植樹量——從大約10億棵增加到160億棵。(辛雨)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