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首次采用新型隧道地質預報儀 填補國內高速公路TBM施工地質預報技術空白
樂西高速是首條深入大小涼山彝區腹地,承載四川省重要扶貧通道和生態旅游通道的高速公路。10月28日記者從中鐵科研院西南院獲悉,該院自主研發的最新型HSP-T型隧道地質預報儀正式進入樂山至西昌高速大涼山1號特長隧道服務,該儀器是專門針對全斷面隧道掘進機(TBM)施工隧道特點研發的預報儀器,填補了國內高速公路TBM施工地質預報技術空白。
大涼山1號特長隧道為西南地區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全長約15.3公里,為樂西高速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首次采用10688米平導TBM+主洞鉆爆法組合施工工法,為國內首座運用該工法的高速公路隧道,也是我國高速公路隧道行業TBM施工工法的首次嘗試。
HSP-T型隧道地質預報技術成果已獲多項國家專利,具有測試便捷、無需爆破或錘激震源、無需TBM停機,無測前準備工作、現場測試時間短、檢波點布設迎合性強等優勢,能夠高效探測巖溶、斷層、軟弱夾層、節理密集帶等多種不良地質,現已在國內外水利水電、鐵路和城市地鐵等30余臺TBM、盾構機上成功應用。
樂西高速具有工程規模大、橋隧比例高、地質地形復雜、進場通道差等特點,橋隧比達83.15%。樂西高速建設正全線推進,計劃2025年建成通車,建成后將連接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區和大小涼山腹地彝族主要聚居地,結束涼山州雷波、美姑、昭覺三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記者盛利)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