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手術殘端處理有了國際指南 將提高手術質量減少并發癥
胰腺切除后,胰腺殘端如果閉合不好,會引發感染甚至導致致命并發癥。12月16日,記者從江蘇省人民醫院獲悉,由該院胰腺中心兩位專家擔任共同第一作者的“胰體尾切除術后胰腺殘端處理”專家共識指南,發表于《外科學》雜志,這是國內學者首次牽頭發表胰腺外科領域國際臨床指南。
國際指南將提高手術質量,減少并發癥
南京醫科大學胰腺研究所所長、江蘇省人民醫院胰腺中心苗毅教授告訴記者,今年7月,由其擔任第一作者、通訊作者,江蘇省人民醫院胰腺中心陸子鵬副主任醫師擔任共同第一作者,代表國際胰腺外科研究組(ISGPS)編寫的“胰體尾切除術后胰腺殘端處理”專家共識指南刊載于《外科學》雜志,這是國內學者首次牽頭發表胰腺外科領域國際臨床指南,標志著國內胰腺外科領域與國際同行的交流更加深入,也是中國胰腺外科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
“胰瘺為萬惡之源,胰腺手術的并發癥多是由胰瘺引發,目前,胰體尾切除術后,胰瘺發生率近三成。具有消化作用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如果它們滲漏出來,會腐蝕周圍人體組織,繼而引發感染,出血,甚至致命并發癥,因此胰腺殘端關閉好壞,對手術質量至關重要。”苗毅說,共識指南對于手術胰腺殘端處理的技術細節進行推薦,例如胰管應該如何縫合,閉合器如何使用等。
“手縫的話我們推薦魚嘴式縫合,這樣的血液供應比較好,否則縫合地太密,血液不流通,傷口不容易閉合。”苗毅舉例。
該指南的擬定歷時兩年,匯聚了全球14個國家的34所頂尖學術機構共計41名權威專家的智慧,其中不乏德國海德堡大學附屬外科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英國利物浦大學醫院等胰腺研究領域的知名醫療、學術機構。
“指南的發布為胰體尾切除術后胰腺殘端的處理和術后胰瘺及其他并發癥發生的預防提供了全面證據及專家解讀,幫助醫生提高手術質量,減少并發癥。”苗毅教授說。
據了解,ISGPS是胰腺外科國際指南制定者,該組織發布的系列指南被視為世界胰腺外科的圭臬,此次中國學者首次主導發表ISGPS共識指南,標志著中國胰腺外科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年胰腺手術過千例,形成一系列特色診療技術
苗毅教授告訴記者,胰腺相關手術是腹部外科中難度最大、技術門檻最高的專業,被視為腹部外科“皇冠上的明珠”,當今全球范圍內,年胰腺手術量超過1000臺的醫院屈指可數,皆為世界著名的胰腺中心。
江蘇省人民醫院胰腺中心自2014年成立至今飛速發展,年胰腺手術量從最初的300多例發展至今天的1000多例。今年12月11日,胰腺中心當年累計完成胰腺手術1002例,其中胰腺切除手術762例,包括胰十二指腸切除術423例。根據國際NCCN指南,年胰腺手術量超過20例即可稱為“胰腺大中心”。
苗毅教授介紹,歷經數十年的發展,江蘇省人民醫院胰腺中心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獲得國內外同行廣泛認可的特色診療技術,包括:動脈鞘剝除技術、單層改良胰管-粘膜胰腸吻合技術、經十二指腸胰頭腫塊組織芯活檢技術、以及動脈入路的胰腺癌根治術等。
據了解,胰腺中心還在國內臨床率先開展胰腺術后加速康復項目,主持制定了全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加速康復專家共識》,今年全面啟用了胰腺手術并發癥前瞻性登記系統。
江蘇省人民醫院胰腺中心主任蔣奎榮教授,該中心“術前精準評估、術中精準操作、術后加速康復”的診療模式,縮短了患者術后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機體康復,也節省了治療費用。“在此模式下,絕大多數患者獲得了快速康復,過去大家口中的’癌中之王’——胰腺癌以及腹部外科中創傷最大、技術最復雜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以及難以攻克的高齡、禁忌癥等難題,現在也能夠迎刃而解了。”蔣奎榮教授介紹,近日數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在術后均能6天出院,而絕大多數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要14天或更長時間才能出院。(何雨田 蔣海燕 金鳳)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