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夢想向大海出發 “鯤龍”海上首飛擦亮“中國智造”品牌
飛天、入海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這是一艘能飛起來的船,也是一架能游泳的飛機。”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經常這樣介紹他的“寶貝”。2020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鯤龍”AG600與運-20、C919并稱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也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一款水陸兩棲飛機。
2020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后實現的第三次首飛。至此,“三劍客”再次實現藍天上的會師,開啟了我國航空事業發展的新時代。
海上首飛具有里程碑意義
國產水陸兩棲大飛機AG600的成功完成陸上、水上、海上首飛,實現了水上和海上試飛體系從0到1的突破。這是AG600飛機邁向交付使用的一大步,也是成為我國試飛領域里程碑式的實踐。
AG600的成功研制,是我國航空工業堅持自主創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是在核心技術攻堅道路上的“關鍵機”“爭氣機”,凝結了國內20個省市、150多家企事業單位、十余所高校數以萬計科研人員的智慧與心血,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堅持自主創新,奮勇攻堅克難,中國人的創新精神得以再次充分釋放。
海上首飛難度更大
“相較于內陸水面環境,海上試飛有三方面不同,難度更大。”航空工業AG600副總設計師、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試飛中心主任劉穎說。
首先,鹽度不同。海水鹽度較高,對于試驗機的防腐蝕性能要求更高。
第二,密度不同。飛機在水中所受浮力和起飛時需要克服的“粘性”也因此存在差異。飛機在海面降落時,海水對飛機的反作用力相對湖水要大,這種差異會讓飛行員覺得比淡水水面“偏硬”。
第三,波浪不同。海面上波浪類型多(風浪、涌浪、大型船行波等),浪高且能量大,不同類型波浪或同時存在,且傳播方向不一致,此外,海面還伴有洋流和風等,會使得飛行環境變得更加復雜。
劉穎說,水上和海上首飛都包括飛機“從空中降落到湖面或海面”和“從湖面或海面加速滑行升入空中”這兩個階段。尤其是海面起降過程,由于浪涌的波動起伏更大,更容易導致飛機發生上下顛簸和搖擺,嚴重的話飛機會失控,一頭鉆進水里。
專為森林滅火、水上救援打造
作為用于森林滅火、水上/海上救援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是水上救援高手,其水面起降抗浪高度2.0米,可執行滅火和水上救援任務。同時,“鯤龍”AG600飛機具有速度快、可達性好、機動性強、搜索范圍廣、搜索效率高、安全性高、裝載量大等優點,巡航速度480千米/小時,救援半徑超過1200千米,單次最多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
“鯤龍”AG600飛機是滅火高手。據介紹,“鯤龍”AG600飛機具有出動迅速、到達滅火區域速度快、小時投水量大、滅火效率高、覆蓋范圍廣等諸多優點,可快速到達火災地點,及早撲滅火源,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滅火工具。經過測算,在國內東北林區和西南林區七個機場,每個機場布署3—5架“鯤龍”AG600飛機,即可實現對火災重點林區第一時間全面滅火覆蓋。
身披多項先進技術
AG600被譽為中國新一代特種航空的代表作,裝備4臺WJ-6發動機,采用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共有5萬多個結構、2萬多個系統零部件、100余萬個標準件。按照“水陸兩棲、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思路,AG600采用大長寬比船身式、懸臂梯形上單翼設計。AG600有著最先進的投汲水系統和水上救援的緊急救護設施,也可以進行緊急手術和簡易的醫療救治,一次最多可以救護50名傷員。
值得注意的是,AG600相對于常規民航飛機,機翼兩側下放有兩個浮筒,可以保持飛機在水面漂浮狀態下的橫向穩定性,保持平衡。由于機體底部為船底外形,機翼為上單翼,主起落架只能收在機身層面的整流罩內,因此其起落架比常規飛機的要高很多。
擦亮“中國智造”品牌
“鯤龍”AG600作為特種飛機,采用了基于模型的定義(MBD)技術的全三維數字化設計,它的研發與制造,肩負著提振“中國智造”的戰略使命,研制創新采用了“主承制商-供應商”模式,擦亮了“中國智造”品牌,使“鯤龍”AG600主承制商更具核心競爭力。
“作為‘鯤龍’AG600主承制商單位,不僅要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還需要管控所有機體供應商部件的裝配技術協調。”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總工程師黃領才說,研制團隊創新采用了數字化協調技術和低成本對接工裝,讓大飛機總裝更精準。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