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處理豬牛糞 養豬場賺“生態錢”
一個年出欄5萬頭生豬的養豬場,不僅沒有糞便的臭道,而且到處是蔬菜大棚,里面種植的水果辣椒、西紅柿長勢喜人,可以直接食用。這是養豬場,還是蔬菜種植園?12月20日,省農科院在位于鄧州市的河南黃志牧業有限公司,舉行省“四優四化”生豬養殖專題推進觀摩會,向養殖戶推廣生豬科學養殖技術和循環農業的做法。
12年前,黃志牧業建第一個養豬場時,就同時規劃發展循環農業,上馬了沼氣發電,并在豬場周圍流轉土地1500畝種植蔬菜。種植的9種蔬菜通過了原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產品暢銷南陽和湖北的武漢、襄陽、十堰等地。如今,這個企業已建有12個養豬場,每個場都采用“豬糞—沼氣發電—蔬菜”的模式發展循環農業。豬糞全部用于沼氣發電了,沼液流進池塘種藕,沼渣當肥料種蔬菜。目前共種植蔬菜2.4萬畝,去年蔬菜的純收入超過千萬元。公司董事長黃志說:“做循環農業,豬的糞便得到有效利用,種的蔬菜也掙了錢,還帶動了附近農民脫貧致富,真是一舉多得。”
養豬場在賺“生態錢”,養牛場也不甘落后。鄧州市構林鎮袁崗社區是一個傳統農業種植區,從2014年開始,村里建一個奶牛兼肉牛飼養場,并采用“牛糞+蚯蚓養殖+果樹”的模式搞循環農業。他們養殖蚯蚓30多畝,一畝地的蚯蚓一年能掙4萬元;種植葡萄1200多畝,一畝地一年能掙8000元左右。社區干部說:“當初只是想養牛得處理好牛糞,沒想到循環農業比養牛掙的錢還多。”
生豬生產供應事關老百姓的“菜籃子”和農民的就業增收,雖然我省生豬養殖規模已經逐步恢復,但與需求端相比仍有差距,生豬生產和供應形勢依然嚴峻。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白獻曉說,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是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方向,養殖場糞便污染物的資源化利用是困擾養殖業的發展難題。對此,我們一方面要繼續推進生豬的生產和供應,確保老百姓吃到豬肉;另一方面大力推廣示范循環農業,通過“糞—沼氣—蔬菜”或“糞—沼氣—果樹”的模式,合理利用豬牛糞便,產生更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李運海)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