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航天局發布《月球樣品管理辦法》 促進成果國際共享
18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月球樣品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在國際合作方面明確,月球樣品的管理和使用遵循中國締結和參加的相關國際公約,國家航天局鼓勵開展基于月球樣品的空間科學國際聯合研究工作,促進成果的國際共享。這是《辦法》首次對外發布,也是我國務實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體現。
據悉,《辦法》由國家航天局制定,共9章37條,包含了月球樣品保存、管理和使用的總體原則、信息發布、借用與分發、使用與返還、成果管理等方面內容。
當日,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聯合舉辦“大使走進中國探月工程”活動。除了宣介《辦法》,活動還邀請部分外國駐華使館及國際組織人員來到嫦娥五號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體單位國家天文臺,參觀月球樣品存儲和處理設施設備。
活動中,國家航天局向歐洲空間局、阿根廷國家空間活動委員會、納米比亞高等教育培訓與創新部、巴基斯坦外層空間與大氣研究委員會4個機構頒發了嫦娥五號國際合作伙伴紀念牌,旨在感謝嫦娥五號任務實施期間,相關航天機構與中方在測控領域的協同合作。近年來,國家航天局本著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通過月球探測、火星探測、衛星工程、發射服務、測控等領域,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推進人類航天事業的共同進步和長期可持續發展。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2020年12月19日,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后續,相關單位將廣泛征集合作方案,鼓勵國內國際科學家開展科學研究,力爭取得更多科學成果。
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活動并致辭。來自法國、俄羅斯、歐盟、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等國家、國際組織的代表,以及中外媒體記者等70余人參加活動。(付毅飛)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