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我國科普工作進步有目共睹 ?多一些“首席科普官”讓“科普之翼”強起來

        2021-03-10 10:09:18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關于“上海市數十名醫務人員輪番上陣帶來具有各自學科特色的演講,爭當醫院‘首席科普官’”的報道引起很多人關注。

        為推進科普工作鼓與呼多年的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對此感到欣慰。“這表明越來越多單位和科研人員意識到科普的重要性,并轉變為行動。”他希望這樣的轉變更多些。

        仍需進一步重視科普

        我國科普工作的進步有目共睹。

        此前中國科協發布的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較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個百分點,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

        如果說數字太宏觀,公眾的感受則更真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健康科普與醫療救治、疾病預防一起成為“三駕馬車”。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鐘南山、張伯禮、李蘭娟、張文宏為代表的一批醫務工作者將科研和科普有機結合,在穩定民心、科學戰“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周忠和認為,從戰略角度看,“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是創新發展的一體兩翼”這一格局尚未真正實現。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強調,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雖然科研人員普遍認識到了科普的重要價值,但出于時間、能力、經費、考評、輿論等多方面考慮,實際參與科普工作的人數并不多。”周忠和說,一些部門、科研單位、科技型企業對科普的重視和支持程度遠遠不如科技創新。

        周忠和分析,相關科研企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科普支撐能力、科普生產能力和科普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如科普活動專項經費不足,引導與激勵措施吸引力不夠,科研成果科普化的機制尚未真正建立,科技資源向科普資源轉化的專業人才短缺,部分單位為科研人員提供的科普渠道和方式相對落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也認為,相比“科技創新”這一翼,科研人員參與度不高,管理層科普工作認識不到位的現象依然存在。

        “近幾年,政策、輿論導向都發生明顯變化,之前科普會被當成‘不務正業’,做科普的主要是退休科學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青年科學家愿意面對公眾了。”長期熱衷青少年科普和科學教育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分析,但是從體系建設上來看,科普確實并未得到如科技創新般同等重視。

        做好頂層設計 推進系統建設

        “要做好頂層設計,建立科研與科普一體兩翼、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周忠和強調,抓緊制定科普與科研同步規劃、實施、評價、激勵的專項政策及實施細則,鼓勵科技工作者科研與科普并舉。

        周忠和給出的數據是,截至2018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10154.5萬人,居世界首位;但2019年全國科普專、兼職科普人員187.06萬人,僅為科技人員數量的1.8%。

        在鄭永春看來,我國科普的體系建設需進一步加強。“科研領域有各種人才計劃、獎勵制度、重大項目等,科普領域基本沒有,或是很少。”他說,系統的科普能力建設必須從學科、人才、資助等方面成體系抓,“要不然可能只是某個地區、某個單位做得好,但總體仍是低水平建設,長期下去,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之間的科普不平衡會持續加大。”

        鄭永春介紹道,國外很多大學都設有專門的科普教職,備受歡迎的《自私的基因》一書的作者道金斯就是牛津大學第一任公眾傳播科學教授。

        “目前僅上海、廣東等少數省市設立了科普人物、作品獎項,僅北京、天津等地設有科普系列職稱評定。”朱定真說。

        正因此,周忠和呼吁,在科研項目尤其是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中納入科普指標,促進科研與科普緊密結合;設立完善科研科普工作考評體系,合理體現科普權重;借鑒上海市設立科普教育創新獎的經驗,完善國家科技獎勵體系,設立科學技術普及獎,鼓勵行業與社會設立相應科普獎勵,充分發揮科普獎勵的引導作用。

        周忠和認為,還應設立前沿重點科技領域科普專項。“科普專項由重點科技領域的權威科技專家牽頭,聯合科研機構、高校、媒體、科技場館、出版機構、中小學等共同參與實施。”他說,對于科學素質較低的西部地區予以重點關注,開展針對性科普項目。

        優質內容需全社會發力

        另一方面,優質的科普內容依然緊缺。

        由中國科協與央視新聞中心合作完成的《一問到底》意外成為“爆款”。節目每集時長8—10分鐘。來自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的專家們,圍繞降糖電飯鍋、加濕器肺炎等老百姓關心的話題,將復雜的科學問題化整為零、化繁為簡,用接地氣的語言和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讓人們知道“正確答案”的同時,也了解其背后的原理。截至2021年2月7日,《一問到底》累計播出74期,平均電視收視率達0.8。

        但這樣的內容還太少。

        “雖然我們的科普圖書有了比較大的進步,但占據主流的依然是國外引進的圖書,科普主題的紀錄片更是被壟斷,我國這些年科技創新取得的巨大成果,目前還沒有轉化成優秀的科普作品。”鄭永春坦言。

        以他本人為例,他說:“我在科普經驗方面的積累暫時還沒有國外優秀的知名專家多,投入的精力業有限。”

        另一重要瓶頸是,我國缺少相關資源支撐。“我們還沒有建立專門的科普圖片庫,出的科普書里的圖片基本都是國外的,而國外一些機構,比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有高質量的科技圖片和科普影視素材庫,并免費提供。”

        朱定真說,科教電影也得不到像故事片那樣的關注和投資,生產數量逐年下滑。“政府設立的‘中國電影華表獎’2016年就撤銷了最佳科教片獎,每年對科教片的資助在2020年也暫停,金雞獎2020年將原本獨立的最佳科教片獎與紀錄片獎合并為一個獎。”

        朱定真建議,設立中國促進科學傳播產業投資基金,文化產業的投資保持一定比例以支持科普事業發展,通過稅收減免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科普投入。

        鄭永春則強調,目前受眾面較廣的大平臺也要擔起社會責任。“一些短視頻平臺完全根據算法推薦內容,在這種算法下,優質科普內容大概率拼不過娛樂內容。”他說,這些平臺應采取一些措施,給予這些內容傾斜支持,弘揚科學精神。(操秀英 付麗麗)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亚洲真人日本在线| 亚洲人成人网站色www|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视频日韩视频|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亚洲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一级毛片直播亚洲|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