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投資與退出趨勢報告》

        2023-04-07 15:18:47來源:浦發硅谷銀行  

        來源:浦發硅谷銀行

        隨著社會群體健康意識提升和消費習慣變化,人們對于健康問題越發重視,并逐漸從對“疾病”的被動治療轉變為對“健康”的主動管理,醫療健康行業又一次呈現出蓬勃生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發展迅猛,行業潛力加速釋放,如何展望未來,并尋找醫療健康行業重回增長軌道的新機遇,成為值得觀察的重要趨勢。浦發硅谷銀行2022年度《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投資與退出趨勢報告》重磅發布!報告聚焦中國市場,從生物制藥、醫療器械、診斷/工具、醫療外包和醫療服務多方面回顧和分析行業投融資動態、并購和IPO態勢,以豐富數據和事件案例,解析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發展并展望未來。希望帶給您不一樣的視角和洞察。

        摘要

        向上滑動閱覽

        2022年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投資和退出概況

        醫療健康行業投融資勢頭首次出現回落,資金更為審慎集中

        近五年,中國醫療健康行業風投市場獲得高速的發展,尤其是2021年,2591起融資事件錄得約2213億人民幣總投資額,達到歷史頂峰。而在2022年,由于疫情、宏觀環境、二級市場的退出表現等多重因素影響,總投融資額和交易數量都出現大幅下滑,且分別低于2020年的水平。

        與2021年相比,2022年的總投資額驟降約50%到1100億左右,一方面是最主要的生物制藥領域中,有限資金向早期輪次傾斜(種子輪和A輪),而中后期融資的活躍度下降了約30%。同時,2022年的交易數量下降了31%左右到1788起,也預示著在醫療各細分領域,平均單筆投資金額都出現下降。投資減少一方面是因為部分上市窗口(美股)關閉,且發行后后市表現乏力,造成中后期投資人猶豫出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投資者更傾向將新募集的資金投向現有被投企業,而非其他新企業,在進行下次外部融資之前進行內部融資,集中精力到達新的里程碑事件扭轉估值拐點。細分賽道來看,創新療法的生物制藥公司、CDMO、器械中的電生理和機器人領域,腦機接口等細分賽道仍然得到機構垂青。

        2022年,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除了上海、江蘇、廣東、北京、浙江等地區在總體上還是交易最為活躍的地區,四川、山東、天津等地均出現了代表性的大額交易。可能是得益于新興地區政府的扶持政策不斷加碼,當地引導基金的成立,或是本地的醫療龍頭企業帶動了當地的上下游產業。

        退出方面,2022年醫療健康企業上市數量及募資總金額同樣出現回落,共73家公司上市,僅為2021年的72%,但與2020年持平;募資總金額830億元,僅為2021年的51%,亦遠低于2020年的1537億元。其中,生物制藥和診斷/工具行業的IPO數量降幅最大。

        并購市場交易仍然活躍,但披露平均交易金額下滑(平均每單2.8億元,僅為2021年的78%),偏重資產的醫院/診所/藥店并購交易仍是市場關注的熱點。

        ?+

        +

        本文為該報告精選摘要,

        如需完整版請您通過文末方式獲取。

        中國醫療健康行業2020年

        至2022年基金投資事件統計

        2022年,中國醫療健康市場風投交易總資金規模和交易數量出現大幅銳減。繼2021年達到創紀錄的約2213億人民幣1總投資額和2591起融資事件,2022年在總投資金額上驟降約50%為1100億,且融資事件下降約31%為1788起。

        按季度來看,僅2022一季度的交易數量保持在500起以上;2022年各季度數據均低于2021年同期,與2020年相比僅有一季度數據高于同期。2020年和2021年的交易數量均呈現每季度逐步升高的跡象,而2022年情況相反,四季度是本年度交易數量最少的一個季度,意味著未來交易數量可能出現進一步下探。

        上述現象原因包括:1)國內疫情影響,造成2022年上半年盡調受阻;2)外資LP的謹慎,讓醫療行業最為活躍的美元基金募資出現困難,或是對各地區分配的結構有所調整;3)估值體系重塑,由于二級市場的后市表現乏力以及美股市場的窗口關閉,導致一級市場的估值出現不確定性。

        2022年中國醫療健康市場各細分賽道交易數量均低于2021年;醫療服務賽道跌幅將近50%,下跌數量、跌幅均為最大。醫療器械賽道首次超越醫療服務賽道,成為第二大活躍的投融資領域。

        注:1)僅計算披露融資規模的投融資事件;2)該統計剔除中醫藥、獸藥等行業。

        2020-2022年

        投資事件地域分布

        近三年來,上海、江蘇、廣東三地是風投交易最為活躍的地區,也是交易活動唯三超過1000起的地區;北京與浙江屬于第二梯隊,交易數量超過500起;其余地區交易數量均不及500起,顯著低于上述5個地區。

        2022年,上海、江蘇兩地的風投交易數量整體下跌至2020年水平;廣東地區交易數量相較2020年下跌超過10%,跌至300起以下。

        四川僅次于上海、江蘇等5個地區,近三年交易活動共220起。四川2020年交易數量小于山東,在2021年實現反超;2022年四川交易活動仍保持在2020年水平,而山東較2020年下跌46%。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上海等地區估值合理項目的減少,四川等地區的交易活躍程度將進一步提升。

        注:該統計剔除中醫藥、獸藥等行業。

        生物制藥賽道

        2022年投資概況

        2022年,生物制藥A輪及更早期輪次的投資依舊頻繁,占整年投資活動的78%,遠高于2021年的57%,交易的活躍度在B輪以及B輪之后的融資明顯下降。在募資困難、估值不確定的2022年,機構更傾向早期的潛力項目,而減少對中后期公司的投資。

        種子輪投資保持堅挺。大部分傳統生物制藥基金都有專項種子輪投資計劃,進行股權投資并為LP提供差異化策略。

        前5大交易活動中3起均為創新型療法,而基因治療賽道依然火熱,2022年交易數量與2021年相同,輪次均為B輪及后續輪次。基因治療賽道的優質中、后期項目仍然得到投資人青睞。

        注:1)該統計剔除中醫藥、獸藥等行業。2)折算匯率:2022年年度平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7208。3)C輪及后續交易輪次包含股權融資和戰略融資。

        醫療器械賽道

        2022年投資概況

        醫療器械賽道的交易數量首次與醫療服務相當,僅次于生物制藥賽道而高于研發生產外包服務、診斷/工具賽道。生物制藥投資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區,器械類則主要集中在江蘇、廣東兩地,上海地區次之。

        2022年,我們注意到,隨著帶量采購的逐步鋪開,一級市場估值的下降,部分研發型企業面臨銷售的壓力。醫療器械領域的企業開始通過收購兼并或橫向整合的方式來布局高潛力賽道,比如中小型企業的并購實現產品線的互補,或是平臺類企業對垂直賽道企業的并購,利用其成熟的銷售渠道來增強在新興賽道的布局。細分賽道來看,醫療機器人相關,電生理領域,和骨科領域依然是最受投資人青睞的子領域。

        注:1)該統計剔除中醫藥、獸藥等行業。2)折算匯率:2022年年度平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7208。3) C輪及后續交易輪次包含股權融資和戰略融資。

        診斷/工具賽道

        2022年投資概況

        體外診斷/工具賽道也可隸屬于醫療器械賽道,但由于一直是在器械類里占比最大的投資子領域,我們將其單獨分析,其中包括免疫診斷,分子診斷,生化診斷,POCT等細分,交易數量平均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蘇等地。

        診斷/工具賽道在2022年交易活動相較其他板塊縮水最少,下降20%左右,部分是得益于疫情催生的檢測服務公司,但也可導致贏家通吃的局面,上市公司在市場份額,營收和利潤方面都獲得了大幅的增長,導致新興的體外診斷公司在成熟領域的發展空間更為狹窄。

        2022年基因測序精準醫療相關交易數量與2021年相近,均為B輪及后續輪次,其中7個項目在2021、2022年均拿到融資,包括2022年交易規模排名前5的齊碳科技、安序源。基因測序賽道的優質中、后期項目仍然得到資本的青睞。

        注:1)該統計剔除中醫藥、獸藥等行業。2)折算匯率:2022年年度平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7208。3) C輪及后續交易輪次包含股權融資和戰略融資。

        研發生產外包服務賽道

        2022年投資概況

        研發生產外包服務賽道原屬于醫療服務的細分賽道,但考慮到制藥公司的帶動,該領域的發展越來越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在2022年,研發生產外包服務賽道交易輪次以A輪、B輪為主;前5大交易活動中4起屬于B輪及后續輪次,相較于2021年同樣出現規模縮水。資本更中意中、后期企業。

        我們觀察到,傳統的醫藥上市公司更傾向于內部孵化后剝離出研發生產外包服務公司。以細胞和基因療法(CGT)為代表的創新技術的發展,也推動了CGT研發外包服務的發展。與生物制藥領域的基因治療賽道相同,基因治療外包服務賽道的優質中、后期項目仍然得到投資人青睞。

        注:1)該統計剔除中醫藥、獸藥等行業。2)折算匯率:2022年年度平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7208。3) C輪及后續交易輪次包含股權融資和戰略融資。

        醫療服務賽道

        2022年投資概況

        醫藥服務賽道的交易數量與醫療器械賽道相當,僅次于生物制藥賽道;交易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廣東,三地交易數量近三年合計占比均超過50%,其中北京地區交易數量最高。

        醫療服務賽道2022年較2021年的投資活動出現大幅下降,交易數量下降接近50%,可能是由于數字醫藥和遠程醫療領域退出途徑不明確,且早期投資估值過高的原因。資本更偏向于投資專科連鎖和AI賦能醫療方面。融資輪次以天使輪、A輪為主,天使輪規模接近A輪。

        消費醫療兼具消費和醫療的特點,擁有攻守兼備的行業屬性。大眾健康及求美意識的提升和民營專科醫院接待與服務能力提升,帶動了該領域的融資活動的蓬勃發展。

        注:1)該統計剔除中醫藥、獸藥等行業。2)折算匯率:2022年年度平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7208。3) C輪及后續交易輪次包含股權融資和戰略融資。

        醫療健康行業IPO概覽

        近三年,醫療健康行業股票市場表現波動較大。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至2021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健康行業股指表現優于美國及歐洲,但隨之出現大幅下挫,目前仍處于相對低位。主要原因系:1)集采政策降低醫藥企業利潤空間;2)中國疫情反復;3)市場回調。

        和股市表現相對應的是2022年醫藥健康行業IPO數量減少,甚至略低于2020年的水平,其中,生物制藥和診斷/工具行業的IPO數量降幅最大。從IPO募資金額的角度看,2022年IPO募資金額僅為2021年的1/2,單筆IPO募資金額減少,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熱度略有下降。

        2022年赴美上市的醫療健康企業僅美華國際醫療1家,是中國首家在美國上市的醫療耗材公司。

        注:該統計剔除中藥及獸藥相關企業。

        醫療健康企業A股IPO主要在

        科創板和創業板

        受上市政策的影響,科創板和創業板是醫療健康企業A股上市的主要板塊(134/157),上市估值遠高于滬深主板及北交所。

        近三年,主板上市公司主要為生物制藥(7/12)和醫藥服務企業(3/12),創業板和主板均沒有診斷/工具相關企業上市。

        2022年,科創板和創業板醫療健康企業IPO數量減少,主要表現為生物制藥、診斷/工具企業IPO減少。2021年是診斷/工具企業IPO的高峰期(10家),2022年僅3家上市,而研發生產外包服務企業在2022年IPO數量增多(5家)。

        注:平均市盈率的計算剔除未盈利的企業。

        2022年醫療健康IPO

        全景分析

        如前文所述,2022年醫療企業退出環境艱難。一方面,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政策法規變化等原因導致中概股赴美上市節奏放緩;另一方面,國內2022年上半年醫療企業上市受挫,成功上市僅27家,相比2021年上半年的46家下降近40%

        2022年下半年二級市場回暖,迎來46家上市企業,醫療器械上市企業數量趕超生物制藥領域,達17家,占上市總數的37%。醫療企業的IPO進程于2022年上半年尾集體進入加速期,科創板、創業板新增受理企業達到創紀錄的126家。

        從上市板塊的選擇上看,在科創板鼓勵創新的上市規則扶持下,受制于“雙十定律”(即超過10年的研發時間、超過10億美元的研發成本)的生物制藥企業,更樂于在科創板沖擊IPO。2022年科創板上市的生物制藥企業達11家,占當年上市生物制藥企業總數的48%。

        并購市場概覽

        在醫療健康行業的并購市場,相比私募和IPO交易的起伏,每年的并購交易數量較為穩定,2020年到2022年平均保持在120單左右,集中在醫療服務(~50單)與生物醫藥(~30單)領域,且2022年的總交易略微高出2021年的水平。但披露的交易總金額呈逐年下降的態勢,平均單個交易規模變小,主要是因為行業估值回調、醫藥企業的業務擴張更為謹慎。

        醫院/診所/藥店零售并購是醫療服務賽道并購的熱門領域,年度并購數量保持在25-30單,其中,綜合性醫院、連鎖藥店、專科醫院(眼科、口腔、婦幼、中醫、腫瘤等)關注度最高。主要收購方均為醫藥健康領域內的上市公司,并購目的多為橫向并購,拓展公司主營業務。

        醫療器械領域是除醫療服務行業之外,2022年并購交易增加的領域,并且交易估值可觀, 2022年醫療器械平均交易金額約4.7億元,醫療服務平均交易金額約2.6億元,而生物制藥領域的平均交易額在1.9億元。

        注:1)該統計剔除中藥及獸藥相關企業。2)按照披露交易金額統計。3)2020-2022年披露交易數量分別為65單、72單、80單。

        中國醫療健康行業

        2023年展望

        2023年投資及退出處于恢復期,雖然私募股權投資領域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具有強勁發展能力的公司有望在2023年獲得資金。

        我們注意到,2023年年初疫情之后,投資人的盡調活動恢復頻繁,公司也對估值調整的預期更為開放,但是機構實際出手的項目依然偏少。繼2022年四季度的400起交易活動后,2023年一季度的投融資數量持續下探僅有約310起,甚至低于了2020年同期的349起。我們預期,投融資活動會從二季度開始復蘇2021年私募股權基金的綜合募資總額達到創紀錄的2.2萬億,而2022年依然保持強勁達到2.1萬億,假設30%配置在醫療健康產業,也有一萬多億的資金規模會投放在2023年到2027年的一級市場,但是基金結構有所改變,醫療產業需要擁抱更多的人民幣基金。同時我們觀察到,在2022年有國資背景的大額人民幣(100億人民幣)基金完成募資配置在醫療領域,傳統最為活躍的醫療投資人紅杉、高瓴、啟明分別都在2022年募集完成了新的人民幣和美元基金,因此我們預計,中國醫療健康行業風險投資在2023年的交易活動或將逐步恢復,投融資總額會超過2022年全年但總交易數量可能會維持2022年的謹慎狀態中后期“確定性”(商業化或是公開市場發行)更強的項目融資活動會增加。

        考慮到投資人對“確定性”的要求增加,我們預期醫療器械領域在2023年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同時并購基金和成長性基金可能會促成器械類公司更多的橫向整合,以更快的達到上市要求或是獲得更高的估值。醫療服務方向專科連鎖(眼科和口腔)和消費醫療等領域也會因為消費升級和健康的現金流而持續獲得歡迎。2023年,我們預計會看到更多交叉學科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無論是合成生物學,還是AI對醫療的賦能,以及機器人在醫療健康/康復領域更大的應用場景。

        雖然在開年二級市場釋放了諸多積極信號、全面注冊制改革以及中美雙方在審計監管方面達成合作,2023年一季度的上市情況還是較為疲軟,港交所僅有一家消費醫療的企業實現上市,而獲風投注資的企業總共僅4家在三地不同交易所實現退出。考慮到一級市場的逐步恢復以及估值的重新擬定,更多的公司考慮回歸A股上市而進行架構調整,IPO退出形勢或將到2023年下半年逐步好轉。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怡红院亚洲怡红院首页|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浮力影院亚洲国产第一页|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视频网站|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第一成人影院|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n天堂an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视频网址|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亚洲午夜福利717|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