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啟動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 打好種業翻身仗
據新華社1月3日消息,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采訪中表示,加快啟動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是2021年經濟工作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2020年12月30日召開的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也強調,打好種業翻身仗邁出堅實一步、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建設是2021年要著力抓好的重點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
“種子和耕地就是‘兩藏’戰略的兩個要害。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只有把這兩個要害抓住了,才能從基礎上根本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唐仁健解釋稱。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研究報告,國際糧食總產增長只有兩成依靠播種面積的增加,八成要依賴于單產水平的提高,而推動單產增加的60%-80%來源于糧種的改良進步。但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不足。
“目前發達國家已經把大量種子功能基因注冊申請專利,如果將來中國需要提高農作物的某方面性能,就需要購買國外的知識產權,否則就是侵權。如果國外拒絕出售,那么就會出現‘卡脖子’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曾表示。
唐仁健說,要把種業作為“十四五”農業科技攻關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來抓,加快啟動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保持水稻、小麥等品種的競爭優勢,縮小玉米、大豆、生豬、奶牛等品種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在2020年12月17日舉行的全國種業創新工作推進會上也透露,“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強優勢、補短板”。明確提出力爭三年內完成現有種質資源登記任務,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主體、著力打造3類企業主體,突出152個制種基地縣為骨干的“國家隊”作用、打造國際化高水平現代種業創新高地等。
其中,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是主要途徑之一。我國現階段植物新品種保護仍采取植物保護聯盟1978年文本,對原始創新保護不夠。張桃林表示,力爭到2025年,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明顯提升,假冒侵權、“仿種子”問題得到根本遏制,保護種業創新的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此外,我國用占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也使耕地長期高強度利用、退化加劇。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快速推進,優質耕地資源更加緊缺。
在切實保護好耕地上,唐仁健表示,今后將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確保耕地數量,堅決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另一方面,大力提升耕地質量,主要抓手就是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計劃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任務量比去年增加了25%,要督促指導各地完成目標任務。(陶鳳 王晨婷)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手機App“偷窺”亂象:部分軟件頻繁自啟搜集隱私 加強App網絡執法能力建設
一些手機App過度搜索個人信息的事情我們之前有過很多次報道。在近日,據民眾反映,自己的手機升級系統后...
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