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股年內全線下跌 商業養老險空間廣闊
保險板塊是今年表現較差的行業板塊之一,自年初以來基本呈現單邊下跌態勢。Wind數據顯示,至上周五收盤,板塊累計下跌23%,跌幅在所有主題行業板塊中排第三。
展望下半年,《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券商機構普遍持謹慎樂觀態度。海通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孫婷指出,目前保險板塊的負面預期已得到充分反應,未來伴隨經濟持續復蘇,長端利率有望上行,保險估值有望修復。平安證券非銀金融團隊則認為仍存在基數壓力、競爭加劇、主動轉型等多重影響,建議短期關注市場情緒修復帶來的β效應。
保險股年內全線下跌
Wind數據顯示,保險指數所覆蓋的7只成分股年內漲幅全部為負,其中,*ST西水跌幅接近50%,中國平安、中國太保跌幅也在20%以上,中國人保跌幅最小,但也有9.89%。
孫婷指出,自2018年以來,保險行業此輪所處的行業低谷期持續時間已超過上次(2011-2013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2017年監管134號文規定,年金險五年之內不允許返還,限制了年金儲蓄類產品的銷售;2)2015-2017年高增長導致的透支;3)2020年疫情的影響。
數據顯示,在代理人數量環比同比均減少,銀保監會加強行業監管和專項治理,老重疾產品停售及“惠民保”推廣沖擊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平安、人保等壽險公司新單保費同比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平安單月總新單增速1-4月持續走低,人保單月長險新單增速2月起持續走低。
事實上,除中國人保外,其他保險公司2020年NBV(賬面凈值)均出現下滑。其中,平安和太保分別為-34.7%、-27.5%,均為上市以來最差表現。
商業養老險空間廣闊
記者注意到,在保險行業2021年中期策略報告中,不少券商分析師指出,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未來商業養老保險需求必然激增。
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達1.91億人,占比13.5%,老齡人口數量龐大、占比快速提升。與此同時,作為第一支柱的養老金儲備總量卻不充分。中保協2021年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預計,未來5-10年間,我國將有8-10萬億元的養老金缺口。此外,第二支柱滲透率較低,發展緩慢;第三支柱稅優力度有限,整體規模未達預期。
不過,日前銀保監會發布會發布《關于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規定自2021年6月1日起,由6家人身險公司在浙江省(含寧波市)和重慶市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參與試點的保險公司有:人保壽險、中國人壽、太平人壽,太保壽險、泰康人壽和新華人壽。
“我們認為,險資布局養老社區,有助于實現產品端與投資端資金對接,發揮長期投資優勢,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保障需求。”孫婷指出。據悉,目前中國太保已在7個城市落地8個太保家園養老社區建設項目,泰康也已完成22個核心城市的大型連鎖醫養社區和康復醫院的布局。
“未來商業養老險或將逐漸從產品制向賬戶制轉型,發展成‘保險+醫藥+地產’的模式,即保險公司獲取養老資金收入后,通過提供年金返還、養老社區、健康管理等服務,直接參與養老金管理和養老金消費兩端。”平安證券非銀金融團隊指出。
PEV估值處于歷史底部
經過連續幾年的回調,目前上市險企的平均PEV不足1x,處于歷史低位。孫婷認為這表示負面預期已得到充分反應。她指出,新單保費雖短期承壓,中長期仍看好健康險和養老險發展,未來伴隨經濟持續復蘇,長端利率有望上行,保險估值有望逐步修復。
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也認為保險行業當前處于長短期改革向好周期起點,推薦壽險改革聚焦渠道、產品、經營升級且處于改革全國推廣期的中國平安。
東吳證券分析師胡翔則表示看好中國財險和中國太保。“長期來看,隨著綜改塵埃落定,行業競爭格局得到優化,龍頭險企將深度受益,我們認為行業龍頭中國財險將進一步擴大其領先優勢,提升市占率,而中國太保壽險價值改革成果正在逐步兌現。”
對于保險板塊的投資及個股選擇,中信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邵子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破圈的成功要素是機制和關鍵人的引領”,基于此,她建議從長計議,精選有未來的公司(即具備“差異化”能力、公司治理完善的成長龍頭),比如友邦保險(擁有高端客戶心智資源)、中國平安(具有銀行賬戶優勢、向中高端轉型)、中國太保(以負債優勢補足服務短板、機制改善中)、中國財險(車險綜改最大受益者)。(趙琦薇)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葉飛舉報中源家居等存在“市值管理” 中源家居清者自清還是濁者自濁?
5月17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公安局公開表示,近日,安吉縣公安局根據中源家居(603709)的報案線索,已正...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