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置換債處于還債高峰 地方再融資債券發行加速
地方政府再融資債券發行持續加速。《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月7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地方債發行規模達4180.6億元,全部為再融資債券。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崔志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發行的地方債全部為再融資債券,主要是地方政府通過借新還舊來償還到期債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存量置換債近期處于還債高峰;二是因為減稅降費和疫情影響,地方政府的財力增長受到影響。
財政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地方政府債券到期償還本金20757億元。其中,12月當月到期償還本金652億元。發行再融資債券償還本金18108億元、安排財政資金等償還本金2649億元。
盡管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尚未提前下達,但地方再融資債券發行持續加速。從1月份來看,1月份各地組織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623.36億元,全部是再融資債券。其中,一般債券2127.58億元,專項債券1495.78億元。從發行地區看,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1月份組織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其中,北京、內蒙古等18個地區發行了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重慶僅發行了一般債券。
“再融資債券的發行,不改變地方政府當前的債務規模和結構,也不新增地方政府的可支出財力,也就不能通過再融資債券發行支持地方投資發展。”崔志娟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債券信用評級管理,推動地方政府債券市場健康發展,財政部近日發布《地方政府債券信用評級管理暫行辦法》,從評級費用、信息披露等方面要求評級機構更好地揭示和把握地方政府債券的風險狀況,就償債能力和償債意愿作出綜合評價。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規范地方政府債券信用等級,可以形成對債券市場的正向引導,建立公開透明和客觀公正的地方債券發行、使用、償付等評級環境,引導規范地方政府債券管理行為,有效運用市場手段機制控制和防范地方政府債券風險。
《辦法》規定,地方財政部門選擇信用評級機構時,應當合理設定評級費用占全部選擇指標的權重,引導信用評級機構合理設定評級費用標準。信用評級機構不得通過惡意價格競爭、評級級別競爭等方式干擾市場秩序。
崔志娟表示,借助第三方評級機構對地方政府債券評定信用級別,有助于完善政府債券發行的市場化,優化地方債發行的合理定價,促進地方債發行機制的完善。
“規范強化對評級機構管理約束,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券評級方法、項目設計、指標權重、操作流程、結果報送、獎懲機制等,促進評級機構評級能力、質量、水平的全面提高,將會形成對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正向激勵機制。”張依群表示,同時,規范評級結果采集應用,實現地方政府債券評級與債券發行管理等相關政策制度更好銜接,保證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更合理、設計更科學、使用更高效、償付更安全,更好發揮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包興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29省份2020年GDP出爐 6座城市晉級GDP“萬億俱樂部”
各地2020年經濟成績單陸續揭曉。截至1月26日,除了河北、新疆外,其余29個省區市均公布了2020年GDP數據...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