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清盤基金數量同比增長135% 債券型基金成為被清盤最多的基金類型
2020年可謂是債券型基金的多事之秋,在部分產品“踩雷”信用債、業績大幅下跌的同時,也有不少債基被“拋棄”,接連遭遇清盤。數據顯示,11月有27只基金發布清算報告。與此同時,年內清盤基金數量已高達141只,同比增長135%。其中,債券型基金成為年內被清盤最多的基金類型,占比超四成。有業內人士分析,或與同質化競爭激烈、債基吸引力下降有關。
單月基金清盤數量再創新高。11月30日,銀華中證內地資源主題指數分級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廣發中證8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分別發布清算報告。而包括上述2只基金在內,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11月有27只基金發布清算報告,這也是今年來基金清盤數量最多的月份。此外,據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年內清盤基金數量已高達141只,較去年同期增長135%。
對于年內基金清盤數量激增的原因,申萬宏源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認為,這是基金業在發展過程中優勝劣汰的表現。一方面,今年來基金業高速發展,且總規模突破18萬億元。另一方面,部分基金規模較小,缺乏競爭力,在業績表現不佳的同時,也沒有新的增量資金進入,導致凈值連續跌破基金合同中約定的清盤線。
在年內基金頻遭清盤的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債券型基金是年內被清盤數量最多的基金類型。截至11月30日,年內已有62只債券型基金發布清算報告。同期,混合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的清盤數量僅為39只、31只,而貨幣市場基金、QDII基金的清盤數量則不超過10只。而2019年同期,清盤的債券型基金僅為18只。
同時,在11月清盤的基金中,債券型基金也居榜首。具體來看,11月清盤的債券型基金數量高達13只,占比接近五成,而其余類型遭清盤的數量均不足10只。
那么,債券型基金在年內為何頻遭“拋棄”?華南某公募內部人士表示,這與配置需求變化有關。“遭清盤的債基大部分是機構定制產品,當機構客戶決定不再繼續持有時,這類產品就會選擇清盤。”
而在財經評論員郭施亮看來,債券型基金清盤數量居高不下與年內債券市場表現不穩定、業績不佳有關,從而降低了債基的投資吸引力。同時,在市場擴容背景下,同質化競爭激烈,不少債基未能吸引市場資金的關注,加快了行業洗牌速度。此外,信用債違約風險頻現,也考驗了債券型基金的資產配置能力。“債基清盤加劇,市場洗牌壓力加大,而權益市場表現回暖,同樣也導致了部分資金的分流。”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部分債券型基金因“踩雷”違約債致估值下調,業績更是在同類產品中墊底。據悉,華商雙債豐利債券A/C因“踩雷”違約債“15華信債”、“16申信01”導致收益率大跌,截至11月27日,華商雙債豐利債券A/C的年內收益率均跌超26%,居債券型基金跌幅榜首。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A/C也因“踩雷”華晨集團旗下債券“17華汽05”,年內收益率跌幅僅次于華商雙債豐利債券A/C,截至11月27日,其A/C份額年內收益率分別為-13.34%、-13.65%。
那么,對于公募行業而言,基金清盤會給其帶來怎樣的影響?有業內人士認為,基金遭清盤并不全是壞事,反而能更好的促進行業發展。“基金行業的優勝劣汰,會引導基金更好的發展,使得整個基金市場更協調的發展。”桂浩明如是說。(孟凡霞 李海媛)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