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四世紀石棺中發現中國絲綢 中國絲綢是如何進入歐洲的
最近,英國考古研究人員稱,他們在英國倫敦一個市場下面的石棺中發現一名生活在公元4世紀的女子骨骼遺骸。這名女子身上裹著中國最優質的絲綢,而這些絲綢是由97%純金制成的細金絲交織而成。考古分析結果發現,她可能曾是羅馬時期精英人士家中的一名女子。
最新出版的書籍揭示了這名貴族女子背后的秘密。1999年3月,在興建倫敦斯皮塔菲爾德市場挖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成排的墳墓。他們驚訝地發現,這名女子的棺材裝飾著扇貝貝殼,表明她當時是一個非常富有和地位很高的人。在過去長達20多年的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一直在試圖揭開女子的身世與地位。直到現在,倫敦考古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在新書中透露,他們分析了女人的牙齒后發現,“她是一個成人女子,其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歐洲大陸生活,她最有可能在結婚前一直居住在羅馬,后來就搬到英格蘭居住了。”這個發現通過《每日郵報》進行了報道和披露。
研究人員對這名女子衣服的絲綢、羊毛和金線的微小碎片,用顯微鏡進一步分析發現,她很可能穿著一套中國錦緞的衣服,最好的類似品來自敘利亞的帕爾米拉,上面裝飾著羊毛帶和豐富的金線掛毯。她所戴的深棕色羊毛腰帶可能是泰利紫色,而由墨累斯貝殼制成的紫色在古羅馬時期的英國是富人和權貴的標志。這名女子被認為是公元350年至410年統治羅馬的一位元老的妻子,目前尚不清楚她的丈夫到底是誰。因為在羅馬時代,女子只有在屬于一個貴族家庭后才有可能獲得財富,也才有可能在死后有如此豪華的厚葬儀式。這些豐富的資料讓我們清楚地感受到這名女性的財富以及她在羅馬倫敦社會上層的地位。雖然她在成年初期就去世了,同位素分析表明她在南歐度過了童年,可能就是在羅馬,這反映了倫敦的國際化特征。
這本的書還解釋說,在市場下挖出的整個墓地部分都是埋葬幼兒的,這在當時被認為是極不尋常的。倫敦考古博物館的一位研究人員認為,對尸骨的身份研究有助于了解歷史。他說:“這通常是從羅馬殖民地兒童的社會地位和傳統信仰的角度來解釋的,即嬰兒沒有靈魂,因此可以采用更隨意的埋葬方式。這一新證據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還有尚未發現的被埋葬的嬰兒單獨墓地。”同時,一些意料之外的埋葬儀式被揭示出來,例如,早期的墓葬顯示,男性墓葬與女性墓葬的性別比例非常不均衡,為5:1。如果墓地可以追溯到羅馬占領初期,當時軍隊和行政部門的男性成員占主導地位,那么這可能是意料之中的,但這里的墓葬直到公元120年左右才開始。有幾種解釋是可能的:男人移居倫敦務工,故意殺害新生女嬰,或者更可能的是,女性只是被埋在別處。希望進一步的研究能提供答案。
而中國歷史學者或者考古學家更感興趣的是,中國的絲綢和錦緞是如何傳入阿拉伯世界,然后又傳入歐洲的?東晉時期一般被認為統一全國的西晉已經被滅,所以這個時期是很多國家并立存在的,沒有統一的中央王朝,大概不會很強盛。但是,這名女子的中國豪華服飾,是不是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呢?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