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集團破產重整合資品牌生產經營無恙 寶馬運營業務未受影響
因債務問題陷入破產重整風波的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成為又一家因經營不善而走上重整道路的汽車制造企業。
11月20日,就在汽車業內都在為2020年收官之戰的廣州車展忙碌之際,老牌車企華晨集團卻以進入重整程序的方式引發業內關注。當天,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標志著華晨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華晨集團旗下擁有華晨中國、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160余家全資、控股和參股公司,旗下擁有中華、金杯、華頌三個自主品牌以及華晨寶馬、華晨雷諾兩個合資品牌。
就在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的消息正式宣布后,11月20日,金杯汽車以及申華控股緊急發布公告稱,公司生產經營不會受到影響,但可能波及公司股權結構等方面。受破產重整消息影響,20日當天華晨中國短線上揚,申華控股和金杯汽車卻意外紛紛漲停。
11月23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華晨集團位于沈陽市大東區的集團總部。記者從接受采訪的華晨寶馬以及華晨雷諾員工處獲悉,華晨集團業績虧損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目前來看各家合資公司生產經營暫未受到影響。
華晨集團宣告破產重整
旗下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分化
事實上,作為國內著名的汽車企業,華晨集團一直以來都因旗下的合資品牌華晨寶馬被國人所熟知。但沒有人會想到,深度捆綁豪車巨頭盈利頗豐的華晨寶馬,其母公司竟會一夜之間跌進破產程序。
11月13日,汽車沖壓模具研產公司格致汽車一紙訴狀,向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了對華晨集團的破產重整。盡管公告對于重整的原因和進展未披露更多信息,卻成為壓倒華晨集團的最后一根稻草,將早已負債高企的華晨集團置于鎂光燈下。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華晨集團累計負債高達1226.75億元。
對此,華晨集團坦陳,目前集團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因企業資金緊張,續作授信審批未完成,造成無法償還。
資深公司法律師馬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根據我國《破產法》相關規定,破產分為破產清算和破產重組兩種情形,其中破產重組也稱破產重整和破產保護。破產重整后,通常債務人還會持有其資產償付債務,同時仍被允許進行商業活動。
今年以來,巨額的財務虧空使得華晨集團多次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被法院強制執行。天眼查顯示,華晨集團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次數高達16次,年內累計被執行金額達1.67億元,當前被執行總金額近3.9億元。同時,華晨集團還有6條股權出質信息,目前均處于有效狀態,出質的股權數額高達4.47億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華晨集團宣布破產重整的11月20日,證監會表示,已依法對華晨集團開展專項檢查,決定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
11月22日晚間,申華控股、金杯汽車相繼發布公告稱,上述立案調查事項系證監會針對華晨集團的調查,與公司無直接關聯,不會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11月23日開盤不多時,華晨集團旗下多數上市公司便呈現股價分化。截至當日收盤,華晨中國下跌1.6%,金杯汽車和申華控股則分別上漲6.24%和9.18%。
深度捆綁寶馬淪為“代工廠”
華晨合資品牌生產經營無恙
實際上,華晨集團在資本市場運籌多年,早已做透了“寶馬概念”。記者注意到,目前華晨集團除了華晨中國,還經營金杯汽車,新晨動力和申華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并無一例外地與寶馬實現了“定點幫扶”。
首先,金杯汽車與寶馬零部件供應業務一直以來都保持著緊密的業務往來。以2017年為例,金杯汽車盡管主營銷量相對孱弱,但公司當年仍實現了1.01億元的凈利潤收入。財報顯示,2017年金杯實現扭虧的主要利潤貢獻即是源于政府補貼和零部件業務。其中依靠零部件業務與寶馬車型的深度配套捆綁,當年其零部件業務營業收入高達47.87億元,同比增長39.54%;汽車座椅、內飾銷量分別達到33.5萬臺套和35.8萬臺套,同比增幅高達33.36%和17.5%。
而作為國內少數擁有獨立研發汽車發動機實力的輕型汽油機和輕型柴油機生產商,新晨動力在2014年就獲得了生產寶馬N20發動機的授權。在2017年新晨動力獲得了包括1.6T(CE16)和1.8T(CE18)兩款發動機的授權。目前如東風旗下的風行X7、風行T5以及越來越多的自主車型搭載了這款“寶馬芯”。
至于申華控股,也在2017年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完成了對申華晨寶100%股權的收購,實現了對申華晨寶下屬21家寶馬等豪華品牌4S店股權的合并。旗下寶利豐4S店更是寶馬銷售的主要經銷商群體。
可以看出,通過上述一系列縝密的產業布局,華晨從整車生產、零部件供應、發動機生產和后期銷售等環節套住了寶馬昂首的“馬頭”。在此背景下,華晨集團成為遼寧省屬經營規模最大、上繳利稅最多的國有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華晨集團員工規模已達5萬余人,這家省屬企業帶動了省內零配件配套企業200余家,拉動地方就業約25萬人。
那么,母公司啟動破產重整是否真的“不會對(旗下)公司日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呢?
帶著上述疑問,11月23日,《證券日報》記者來到了華晨集團位于沈陽市大東區的集團總部。記者注意到,該部分廠區被山嘴子路分為南北兩塊,北部廠區是集團辦公區,華晨寶馬的大東工廠、華晨雷諾和華晨金杯也皆位于該廠區內,馬路南邊的廠區則是華晨中華事業部。
到達現場的時候正值中午,記者看到,工人出入廠區均需要刷卡,外來人員則需要有人接待才能進入廠區。在東望路和山嘴子路上的幾個大門均不時有車輛和人員出入。
“跟這邊沒關系,我們這邊是金杯。”在北部廠區1號門附近,兩位身著華晨雷諾工裝的工人在《證券日報》記者詢問有關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的情況時,對記者說。
而在廠區西面的4號門,一位在華晨寶馬工作的青年工人告訴記者,“華晨那邊不怎么好,跟華晨寶馬這塊沒啥關系,這邊生產經營都很正常,并沒看出來有什么影響。”
另外,一位在華晨雷諾工作的老師傅向記者透露,華晨目前的經營狀況并不好,但雷諾這塊應該沒什么影響。據記者觀察,在該廠區門口出入的大多數是華晨寶馬、華晨雷諾等工廠的工人。以當天的華晨集團表現的狀況來看,似乎確未對他們的工作生活造成多大影響。
“華晨寶馬是沈陽最大的納稅企業,創造了近2萬個工作崗位,其體量在東北僅次于一汽大眾。”新浪財經專欄作家林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比華晨集團主業空殼化的持續虧損,寶馬汽車已建成的兩家高端制造工廠,旗下合資品牌也鋪設了完善的產業鏈,顯然更值得保全。
寶馬運營業務未受影響
專家稱不排除獨資造車可能
華晨集團破產重整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關注的另一個焦點便是華晨寶馬未來走向如何,其股比調整和運營業務是否會因華晨方面的債務而受影響。
針對華晨集團破產事宜,寶馬公開回應稱,其增持在華合資企業華晨寶馬股份的交易不會受到后者母公司華晨汽車集團債務問題的影響。目前沒有跡象顯示,此前合同的效力會因華晨母公司目前的情況而受到限制,華晨寶馬的運營業務也不會因華晨方面的債務而受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寶馬集團在挑選新合資伙伴,以及調整現有合資公司控制權方面動作頻頻。2018年7月10日,寶馬集團與長城汽車在德國簽約,共同出資成立了中外合資公司光束汽車,意圖在中國研發和生產電動汽車。
同年10月11日,寶馬集團車圈再登頭條,宣布將在2022年以36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華晨寶馬25%的股份,從而使持股比例從現有的50%提高至75%,以獲得華晨寶馬的控制權,并將股東雙方合資協議延長至2040年。
“隨著華晨集團的破產,寶馬自然會對長城合資抱有更大期望。”據悉,長城汽車徐水分公司已在鋪設寶馬3系生產線,預計2024年開始量產。在林示看來,寶馬希望通過長城汽車本土營銷和渠道能力,提升寶馬入門車型銷量意圖已相當明顯。
同時,林示表示,寶馬持有華晨寶馬股權將在2022年達到75%,相比與長城合資光束汽車的50%,在更大的持股份額和更強的控制力下,將寶馬X5等高端高利潤車型交由華晨寶馬生產,安排光束汽車量產低端走量車型的做法,更符合寶馬方面的利益。此外,不排除今后寶馬會全資控制合資公司華晨寶馬,如此便可實現在華獨資建廠的目標。(龔夢澤 李勇)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