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地鐵邁入網絡化運營時代 網運營里程達206.3公里
12月26日,鄭州市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4號線雙線同開,鄭州地鐵線網運營里程達到206.3公里。
12月28日記者獲悉,開通以來,鄭州地鐵運營秩序總體平穩,其中開通首日(從11時16分運營開始至晚間運營結束)3號線、4號線客運量分別為8.50萬人次、6.23萬人次,27日運營時間正常后客流量還有一定增長。
目前,鄭州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涉及的1號線二期、2號線二期、3號線一期、4號線、5號線已全部建成;鄭州地鐵運營9條線路、車站152座。
隨著在建線路陸續投入運營,鄭州地鐵由多線路運營邁入網絡化運營時代,對地鐵行車組織、調度管理、應急管理、設備維修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網絡化運營管理是一個大課題,而我們很早就開始籌備,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滿足新需求。”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首先是課題研究。據了解,運營分公司自2018年全面啟動網絡化運營管理研究工作,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向具有網絡化運營豐富經驗的同行學習,并結合鄭州地鐵實際情況,從新線建設和運營生產管理兩部分著手梳理研究內容。“3年來,我們已完成45個課題的深入研究,涉及線網規劃與建設、運營組織管理、設備維修管理、資源配置及共享、標準及規范和安全保障等方向。”上述負責人說。
在新開通的鄭州地鐵3、4號線上,科技感、人性化十足。座椅面采用防滑的不銹鋼,冬季還能自動加熱;車站內增設延誤證明二維碼;電子文化巨幕有曲面、有互動;站臺預到站顯示屏能看車廂擁擠度;車廂內到站信息長屏增加了預到站時間及站點扶梯出口等示意圖……
“單純的安全可達已難以滿足乘客需求,出行品質正成為乘客關注的重點。因此,必須借助科技賦能,構建智慧服務新模式,做到乘客全時程出行服務自助化、便捷化、智慧化。”鄭州地鐵集團技術管理部部長趙運臣說。
“我們從線網規劃、智慧地鐵建設、新技術應用、設備管理提升、服務提升等諸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運營水平,為鄭州地鐵向網絡化運營平穩過渡奠定堅實基礎。”運營分公司副總經理李江濤說,以智慧地鐵建設為例,充分利用5G、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從設計、設備制造、運營等多個環節,全鏈條構建富有鄭州特色的地鐵系統,實現行車指揮智能化、設備運維智能化、能源管理智能化、客運服務智慧化,通過新技術應用大大提高運營效率。
根據大數據分析預測,2021年常態化運營后,鄭州地鐵線網日客運量將突破180萬人次。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民眾對地鐵的參與度、依賴度不斷提高,某一個站點出現延誤或事故,勢必會對整個線網運行造成沖擊,這隨著網絡化運營時代的到來,表現的愈來愈明顯。
此次同期開通的3號線一期、4號線,都屬于中心城區骨干線路,開通后會帶來較大幅度的客流增長。李江濤分析,新開換乘站的增多,一方面對周邊群眾有效銜接1、2號線“黃金線路”和機場、高鐵站等樞紐站點,換乘不同交通工具提供了極大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共管車站的出現,會對運營雙方客流組織、運能匹配、協同配合等帶來新的考驗。
其中,省體育中心站、東十里鋪站兩座換乘車站由鄭州地鐵集團和鄭州中建深鐵兩家地鐵運營單位共管,雙方通過友好協商,針對惡劣天氣、防洪防汛、列車故障等突發狀況,共同編制預案及配合演練,最終順利實施,兩座換乘車站各系統互聯互通功能已全部實現。
目前,鄭州地鐵在建線路數量較多、里程較長,地鐵線網日臻成熟。值得一提的是,機許市域鐵路工程和10號線一期目前均按照全自動運行進行建設,且機許市域鐵路工程由鄭州市和許昌市共同建設。據介紹,鄭州地鐵集團已提前做好各種預想,順利開展與許昌的配合銜接,完成具備全自動運行線路籌備經驗的系統聯調、咨詢單位引入,已提前開始從設計、施工、調試階段開展系統聯調人員培訓和技術儲備等各項籌備工作,即將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全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宋敏)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