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路線并行多頭角力 車用激光雷達市場風云激蕩
2020年末、2021年初,車用激光雷達市場風云激蕩。
2020年12月21日,華為首次發布96線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日,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極狐ARCFOX宣布,新品HBT將成為全球首款搭載華為激光雷達的車型。10天后,速騰聚創(RoboSense)傳出消息,全球首批車規級MEMS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批量出貨發往北美市場。新年剛過,大疆旗下覽沃科技(Livox)與小鵬汽車達成合作,發布車規級激光雷達,并將裝配在小鵬汽車2021年推出的全新量產車上。1月7日,上交所受理了禾賽科技的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其計劃募資20億元。此外,均勝電子發布消息稱,已于近日完成對激光雷達制造商Innovusion的戰略投資,并將通過子公司均聯智行與圖達通開展合作,為蔚來汽車近期發布的首款轎車ET7提供超遠距離高精度激光雷達。更早時候,萬集科技宣布,與宇通客車達成激光雷達小規模量產項目的合作……一時間,車用激光雷達行業,亂花漸欲迷人眼。
■技術路線并行 多頭角力
與其他行業相比,車用激光雷達技術路線遠未到定型之時,每家企業對技術路線的選擇,包含著各自的商業邏輯。
根據資料梳理,激光雷達的技術路線仍然在動態的演進過程中,每條具有代表性的技術路線上都有著不少的市場參與者。機械旋轉式技術路線上,有美國激光雷達先驅Velodyne、科技公司Ouster,國內初創公司則包括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眾多選手;Livox支持棱鏡式技術路線;轉鏡式技術路線上,則活躍著法雷奧、華為、萬集科技及剛剛上市的Luminar公司的身影;振鏡式技術路線更是匯集了包括大陸、博世等傳統零部件巨頭及科技公司在內幾乎所有業內玩家的關注。而另據了解,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激光雷達企業往往布局多條技術路線。
“在自動駕駛浪潮的推動下,車用激光雷達市場不斷升溫,目前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因其結構簡單,率先被多家自動駕駛廠商采用并接受測試;下一代MEMS激光雷達采用微振鏡技術,能夠有效提升設備穩定性,更加符合自動駕駛車輛要求;未來,純固態芯片激光雷達產品是主流技術方向,小型化、低成本、高可靠的先天優勢將使其有望率先搭載到量產車上,實現自動駕駛的全面推廣。”萬集科技相關負責人這樣向記者介紹激光雷達技術路線的演進。據悉,萬集科技自2011年開始布局激光雷達研發、生產,其中機械式激光雷達產品采用局部視場的技術路線,已通過車規級測試;2016年啟動對硅基相控陣激光雷達技術的研發,預計幾年內推出工程樣機,產品化后能夠滿足自動駕駛時代對激光雷達的需求。
2020年,車用激光雷達市場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據介紹,禾賽先后推出了“機皇”Pandar128、搭載自研芯片的PandarXT,產品矩陣更加豐富以面向廣闊的應用場景。數據顯示,美國加州機動車管理局統計的全球自動駕駛測試里程排名前15的科技公司中,超過一半的自動駕駛車輛主雷達選擇了禾賽科技的產品。
“2020年7月開始,我們的車規級MEMS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連續獲得全球多個量產車型定點合作訂單,首個定點來自北美某車企。12月,該款激光雷達批量出貨發往北美市場,這標志著速騰聚創的產品是全球首批出貨的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根據公開新聞,配套的量產車將于2021年交付消費者。”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表示。
■參與者增多 競爭加劇
除了在技術路線上不斷演進外,另一個賽道的競爭也已打響。在2020年第三季度,美國激光雷達企業Aeva、Luminar、Innoviz、Ouster先后曲徑通幽地推進或完成上市。國內激光雷達企業也加緊資本運作。公開信息顯示,禾賽科技在2020年初,獲得博世集團和光速集團領投的1.73億美元C輪融資,刷新了行業最高單筆融資紀錄;同年12月,完成了科創板的上市輔導工作。2021年1月7日最新消息稱,上交所受理了禾賽科技的上市申請,國內無人駕駛行業首個IPO完成在即。
資本市場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背后,是激光雷達企業對于可靠性、降成本、量產、裝車的緊迫感。這些里程碑中任何一項的達成,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也正因如此,不斷融資或盡快上市,成為所有激光雷達企業爭分奪秒要完成的“搶答題”。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華為車規級產品的官宣,還是大疆旗下覽沃科技的入局,都在悄然改變著激光雷達行業原有的格局。這些名聲赫赫的跨界者,在(母)公司體量、研發團隊實力、產業鏈積累等方面,很可能助其在車用激光雷達市場后來居上。
不過,初創企業掌握著先發優勢。“速騰聚創的團隊在激光雷達系統相關的光學、結構、硬件、邏輯和算法等領域有著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我們從2014年開始正式推動激光雷達的商業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為客戶提供多種的智能激光雷達系統解決方案,產品技術包括MEMS與機械式激光雷達硬件、硬件融合技術、AI感知算法等,僅去年一年的出貨量就達到五位數,處于領先地位,合作伙伴覆蓋全球各大自動駕駛科技公司、車企、一級供應商等,產品已廣泛應用于自動駕駛及高級輔助駕駛汽車、機器人、公共智慧交通、車路協同等場景。”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強調。
根據禾賽科技的招股書,自2016年進入激光雷達行業,該公司也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產品開發經驗,產品憑借領先的性能和穩定的可靠性攬獲了更多客戶,除了前面提及的科技公司,還包括北美三大汽車制造商中的兩家、德國四大汽車制造商之一以及大多數中國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
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一直在做有持續價值的事,推動機器視覺從2D走向3D,實現了‘三步走’——第一步,掌握第一代激光雷達產品技術并量產;第二步,結合市場需求,在產品性能、質量和成本上不斷優化,讓自動駕駛機器人和車輛可以大批量使用激光雷達,加速產業落地;第三步,堅持技術創新,瞄準下一代固態激光雷達技術,在產品性能、可靠性、成本上追求極致。”
“目前,激光雷達行業既有獲得資本支持的初創企業,又有跨界而來的科技公司,還不乏大家熟知的傳統零部件供應商,市場形成了良性競爭,將推動我國車用激光雷達產業的發展。”萬集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認為,車用激光雷達領域迎來新進入者,再次說明激光雷達市場的前景非常廣闊。而不管誰加入賽道,做好自己、不斷增強自身實力,通過持續技術創新,打磨出對客戶有意義、有價值的產品才是關鍵。
■市場淘汰賽即將開始?
技術的演進永無止境。即便固態激光雷達,也面臨著從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向全固態激光雷達的演化。技術路線的迭代越來越快,意味著研發投入將成倍增加。客觀而言,自動駕駛的發展雖然如火如荼,但對激光雷達的需求量相對較小。對于眾多企業而言,市場“蛋糕”杯水車薪。而遲遲無法大批量形成規模訂單,再次推高了企業發展的成本。也許車用激光雷達賽道的淘汰賽,將從2021年打響。
“激光雷達雖然是新興的車用零部件,但目前遵循相對傳統的合作配套模式。隨著產品量產落地,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更多樣化的合作模式將涌現。”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產業聯盟或整零交叉持股等更進一步深度合作,暫時還未出現在車用激光雷達領域。“我們除與宇通客車達成量產合作外,還與比亞迪、一汽紅旗、東風汽車等開展聯合測試,未來激光雷達配套整車將成為必然,整車企業與激光雷達廠家的合作也將更加密切。”萬集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2021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內,根據不同場景進行需求細分、定制化滿足需求,成為激光雷達主流企業較為一致的看法。“未來,隨著各類自動駕駛車輛和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激光雷達產品會根據不同場景的應用需求開始細分。過去幾年,相關項目完成了核心技術開發和應用驗證。在商業化落地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每個場景面臨的亟需解決的問題都不相同,對激光雷達的需求也出現差異。”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認為,“在自動駕駛乘用車的前裝量產方面,激光雷達的性能、可靠性、成本都需要滿足要求;在RoboTaxi、RoboBus、RoboTruck等領域,強調性能優先、對可靠性的需要也不斷提升;在規?;涞氐母黝惖退僮詣玉{駛機器人領域,追求性能、可靠性、成本的均衡。在智能交通新基建領域,基于不同部署路段的具體需求,對激光雷達的要求又不盡相同,從固態到機械式激光雷達,因項目而異,面向更深入的場景細分,我們布局了相應的產品方案。”
萬集科技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在公路方面,我們依托激光雷達、視頻等多元傳感器融合,實現車路協同的數字孿生;在工業領域,服務機器人、叉車的自動駕駛也離不開激光雷達的支持;測繪、安全避障等激光雷達傳統應用領域,也存在大量產品升級需求。隨著工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激光雷達的需求量將在2021年達到新高度。”
展望2021年,隨著下游客戶在更多應用場景落地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的產品可靠性、量產能力和成本控制都將取得重大進展,以適應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產業將呈現出“四化”趨勢——車規化、量產化、芯片集成化、成本優化。(馬鑫)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