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制造商制定碳中和目標 零部件跨國公司發布低碳化措施
當下,汽車產業正經歷著全面、深刻的百年巨變,升級轉型處于關鍵階段。包括大眾、戴姆勒、寶馬、沃爾沃等在內的全球汽車制造商紛紛制定碳中和目標,對于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碳減排提出更高要求。而要高質量完成“碳中和”這道行業終極命題,供應鏈上下游的緊密合作不可或缺。
事實上,行業在實現碳中和的背后,也是對未來先進汽車技術主導權的爭奪。透過2021上海車展,眾多零部件跨國公司低碳化發展的規劃與措施集中浮出水面。
——博世
對于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博世動力總成解決方案事業部中國區總裁王偉良表示,博世將全力推進動力總成電氣化,加速電動化及燃料電池的戰略布局,并進一步挖掘內燃機技術潛能。
據悉,博世燃料電池電堆將于今年6月在無錫實現小批量量產。今年3月,博世與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合資成立了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
在充分挖掘內燃機潛能上,博世主要從兩個方向入手。一方面,不斷對內燃機技術進行優化。今年,博世將以先進的燃油系統和尾氣后處理技術和產品,全力支持國六排放標準的平穩切換。另一方面,博世也通過車聯、48V微混技術等進一步提升內燃機表現,支持內燃機減碳。
——采埃孚
采埃孚在“零愿景”的驅動下向前發展,期望在2040年實現碳中和。據了解,采埃孚制定了一項基于企業碳足跡(CCF)的氣候保護戰略,并承諾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其工廠的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為實現這一目標,采埃孚將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心放在產品、生產、員工和供應鏈四個領域。采埃孚引入了可持續性標準,以提高業務合作伙伴對采埃孚在可持續性和脫碳方面的期望及全面認識。該公司還加入了世界經濟論壇的“首席執行官氣候領導者聯盟”,以期在實現環境保護的進程中凝聚更多共識。
——大陸集團
碳中和汽車計劃是大陸集團全面可持續發展商業路線圖的第一步,其目標是在2050年之前實現100%碳中和、100%零排放出行、100%循環經濟及100%可持續價值鏈。據悉,從2022年起,大陸集團將全面推進其全球零排放汽車業務的碳中和,包括公司的生產流程及其上游環節和最終的回收利用。
大陸集團正在努力進一步減少碳足跡,比如去年在全球所有工廠引入綠色電力。僅這一項,每年可減少70%的二氧化碳排放,即每年實現超過200萬噸的二氧化碳減排。到2040年,大陸集團的所有生產流程都將實現碳中和,最遲到2050年全面實現碳中和目標,從而達到價值鏈端到端的碳中和。
——佛吉亞
佛吉亞為實現碳中和,提出了三步走的目標:2025年,實現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碳中和的首個里程碑目標;2030年,實現控制排放碳中和,包括所采購的材料、物流、工廠的廢料甚至員工的上下班出行;2050年實現所有范圍的全面碳中和。
以“減排、再利用、再循環”為重點的一系列碳中和項目在佛吉亞企業內部及中國工廠實施推行,涵蓋運營、采購、工程等各個領域。對于企業而言,減少碳排放需要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目前,佛吉亞在內飾產品上就選用了NFPP以及NAFILean材料,這兩種材料都添加了一定比例的天然麻纖維,分別采用熱壓成型和注塑技術制造既環保又輕量化的車門飾板、儀表板、車內裝飾和其他內飾產品,在保證產品性能的同時,又可減重10%~50%。
——博格華納
博格華納的目標是在其電氣化戰略下,預計到2030年,實現電動汽車業務占比從目前的3%提升至45%。同時,為踐行“一個潔凈、節能的世界”的品牌承諾,博格華納承諾在2035年實現碳中和。
博格華納也做出了一系列規劃,一是擴大輕型電動汽車的盈利規模,在未來5年,通過20多億美元的有機增長舉措,推動輕型電動汽車的收益增長;二是向商用電動車大力擴張,針對規模大且增長迅速的市場,利用現有技術和能力,及早采取行動與合作伙伴攜手,結合有機加無機的方式擴大產品組合;三是持續優化高效內燃機產品組合。
——舍弗勒
舍弗勒表示,將從整個能源鏈角度出發,助力未來交通實現碳中和。舍弗勒在氫燃料電池核心領域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開發了氫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等關鍵零部件。舍弗勒在材料技術、成型技術和表面處理等方面擁有核心技術,在推動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大規模生產方面將發揮關鍵作用。此外,舍弗勒還積極參與國際性氫能組織,通過攜手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氫能技術發展和產業化進程。
2021上海車展期間,舍弗勒與重塑股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金屬雙極板、熱管理系統等氫燃料電池關鍵技術領域展開合作,積極拓展雙方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業務。
——麥格納
根據規劃,麥格納到2025年在歐洲、2030年在全球實現運營的碳中和。2020年,麥格納全球能源購買量的12%來自可再生能源,并計劃在全球范圍內將所有業務過渡到可再生能源。此外,去年運營產生的廢物總量中,超過91%被回收或以其他方式從垃圾填埋場轉移。
麥格納表示,公司將專注于提供可幫助客戶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技術,包括實現零排放未來的技術和提高燃油經濟性的產品,比如,整套電動動力總成的系統解決方案、可變空氣動力學產品、以及輕量化結構和外飾部件等。
——馬勒
2021年內,馬勒德國境內所有工廠將實現碳中和運營;到2040年,馬勒集團將根據《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適用范圍1和2實現碳中和。
馬勒表示,將聚焦氫能源和電動出行。近一年內,馬勒已相繼有斯圖加特電驅動測試臺架、科恩韋斯特海姆機電一體化全球研發中心、蘇州新能源研發中心投入使用;包括Ⅳ型儲氫罐在內的各種氫能源相關設備也在加緊建設中。
——法雷奧
據悉,法雷奧自2010年以來一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作為企業戰略的核心,到2021年,通過旨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術所產生的銷售額增長了20倍,達到約100億歐元。法雷奧爭取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達到這一目標的近一半。
法雷奧全面實現碳中和有“兩部曲”,第一階段是至2030年,公司整個價值鏈的排放量(包括供應商、自身經營活動和產品最終用途的排放量)將比2019年減少45%;第二階段是至2050年將實現其所有經營活動及其遍布全球整個供應鏈的碳中和,并將在歐洲實現100%的碳中和(包括其產品的最終用途)。(趙玲玲)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四月國內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12.4%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
5月11日,乘聯會公布了4月份乘用車銷量數據,2021年4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160 8萬輛,同比增長12...
2021-05-13 -
一季度裝備制造業保持良好增勢 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8.43倍
今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3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253 8億元,同比增長1 37...
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