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手機都帶不火的屏下攝像頭,放在汽車上就有用?

        2023-08-06 11:14:35來源:ZAKER科技  

        " 如果能把挖孔去掉,那我就買了。"

        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是,當全面屏進入主流視野時,屏幕上的水滴和黑孔,才讓我們無比懷念傳統顯示屏時代完整無缺的好。

        他們還會一時興起,以 " 致敬時代 " 為由,購入各種老機器,并以 " 完整屏幕 " 作為吹噓的點。


        (資料圖)

        手機廠商也沒辦法謝謝這批人了,當年沒有人能夠想到," 完整 " 也會成為一塊手機屏幕的亮點。全面屏的巨輪曾在機械式升降攝像頭方案中短暫停靠過,但因為內部結構和集成度的問題,不得不向挖孔屏過渡。

        為了滿足這部分人的挑剔胃口,顯示面板供應商和手機廠商,在不加入任何隱藏式機械結構的前提下,解決了屏幕上的最后一塊 " 黑色區域 ",這便是屏下攝像技術。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屏下攝像頭技術商用后,廠商又發現,其實大家只是光在網上扯嗓子,真正在意屏幕上那塊小黑點的人還不足以帶動市場需求。

        又因為屏下攝像頭存在缺陷和技術限制,研發成本還很高,部分終端廠商逐漸放棄對真全面屏的追求,回歸樸素的挖孔,僅有極少數品牌仍然堅持。

        不知道是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像手機還是怎么的,屏下攝像頭技術逐步平移到汽車行業了。

        前不久,天馬微電子在上汽大眾智能網聯研發部門舉辦的 Supplier Tech Day 上,展出了幾款車載顯示領域的 " 黑科技 ",其中就包括集成 DMS 屏下攝像頭顯示技術。

        天馬研發屏下攝像技術的本意是,可以將攝像頭隱藏在顯示屏下任意位置,有效避免將攝像頭單獨安裝在中控臺或儀表盤前所導致的座艙內電子系統架構復雜程度增加,或是整合到方向盤上所導致的車型改造成本增加。

        (圖片來自天馬)

        簡而言之,車載屏下攝像頭技術,是為了降低成本、簡化結構而生。

        車載屏下攝像技術并非首次出現,早些時候 Continental 和 TrinamiX 共同推出行業第一款支持屏下攝像技術的車載設備,它可以用來識別駕駛員身份,達到支付級的安全驗證,同時也能用作 DMS 監視攝像頭。

        兩家公司發布這款產品時,網友對它的評價與天馬這款其實沒有太大區別,都是 " 車輛空間很大,沒必要做屏下 "。

        (圖片來自微博)

        天馬方面并未公布屏下攝像頭技術方面的具體細節,只是簡單解釋了屏下攝像技術在汽車電子系統的應用場景。這還不夠,天馬還展示了配備屏下攝像頭的三折屏幕設計,支持動態刷新率,一下子把智能手機上的 " 高端貨 " 全部塞到汽車上。

        配合天馬原創算法的 SOC 內置芯片,這一套屏下攝像技術能夠對駕駛者進行面部識別以及眼球運動軌跡跟蹤,更可以通過深度學習識別駕駛員的行為,發現影響安全駕駛的行為后,及時警示提醒。

        從技術角度來看,這玩意的出發點很簡單,并且確實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首先是將攝像頭隱藏在顯示屏下任意位置,這意味著主機廠商的定制空間大,可以根據自身車型的設計,選擇一個不被方向盤遮擋視野的位置。

        能夠做到實時觀察駕駛員的行為乃至眼神,這都說明天馬展示的車載屏下攝像技術,擁有不錯的透光能力以及解析能力,足以精確捕捉駕駛員的面部細節。

        智能手機的屏下攝像頭,以目前的技術水平,無法做到高分辨率與屏下技術共存,自然無法成為主流。但人眼觀察車載顯示屏的距離要比看手機遠得多,所以對車機屏幕分辨率以及像素密度普遍不高,廠商做屏下攝像技術不需要背上太多包袱。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攝像頭集成在儀表盤顯示屏下方,那么用戶調整方向盤位置就有可能遮擋到攝像頭的視野。作為駕駛員,是不是就可以故意不讓攝像頭拍攝到。這樣一來,安裝在方向盤上的攝像模塊,反而工作效力要更強一些。

        (圖片來自蔚來)

        如果車載屏下攝像頭要普及,首先半幅方向盤就要成為新潮流,攝像頭本身就有視野限制,再來一個方向盤影響,那么實用性還不如現在的方向盤加裝,或者裝在 A 柱上。

        按照目前的技術,汽車不像智能手機,多的是內部空間,車機屏幕周圍的邊框同樣是一塊開發潛力巨大的 " 風水寶地 ",光線傳感器、FaceID、高規格攝像頭 ...... 哪些塞不進去?

        就算天馬的車載屏下攝像技術依然能夠為系統判定提供足夠的成像素質,但屏下攝像頭仍然會被表面的像素電路遮擋,能用是一回事,跟獨立的攝像模塊比,無論如何都會差點意思。

        硬要說實用性更高的,我倒是覺得天馬同期展示的超低反透明 Micro-LED 比較有意思,這是行業首款反射率抵制 4% 的超低反透明 Micro-LED,光線通過率最高可以達到 65%,PPI 為 114。

        小米此前發布的透明電視,PPI 也只有 40,這么一對比,天馬的 Micro-LED 技術就牛 X 不少了。

        在我看來,HUD 功能雖然體驗不錯,但終究是通過投影反射的方式實現,主駕駛位置必須要挖個大窟窿放下顯示設備,既然汽車要越做越簡約,那么 HUD 抬頭顯示是有幾率被更先進的顯示設備代替的。

        普及屏下攝像頭技術,小通打心里覺得還遠不是時候,消費者尚未完全適應新能源汽車高集成度的交互設計,廠商仍有很長一段優化的路要走,電子系統構成暫時沒有必要為了集成度做到如此激進的地步。

        在沒有實現規模化量產之前,高集成度主控帶來的成本下降并不會立刻顯現,反倒會因為產量未鋪開,導致生產成本高于現階段的攝像頭解決方案。

        正如特斯拉取消儀表盤一般,節省成本是主要,其次就是進一步精簡內飾。所以話不能說太死,小通認為屏下攝像技術上車會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但這條 " 鐵軌 " 并非天馬一個技術就能撬動,還得主機廠商、顯示技術供應鏈優化,牽頭推動才有效果。

        (圖片來自理想汽車)

        也有可能,車載攝像頭會和智能手機屏下攝像一樣,成為差異化的一種可能,而非走進主流,比如應用到某些定位更高的豪華車型上,主打的就是一個 " 前端科技 ",這就要看哪家造車企業看中了天馬這一解決方案了。

        用戶需要的只是好用、可靠,而不是廠商的激進。

        退一萬步講,方向盤上的攝像頭模塊又沒做錯什么,一不遮擋視野,二不功能殘缺,而且現階段設計方案比較雷同,從前期成本來看肯定不會比屏下攝像技術來得高。

        再有一個問題,站在用戶隱私安全的角度上,有些用戶平時會下意識遮擋攝像頭防止偷拍、監視等問題出現,萬一屏下攝像頭正好在車機屏幕的中間,想要遮擋攝像頭,屏幕的顯示內容也一同被遮擋了。

        (圖片來自吉利)

        無論如何,小通都認為車載屏下攝像頭還沒做好上市的準備,智能手機屏下攝像頭都沒迎來普及的一天,更何況使用場景更狹窄的汽車。只能說,新技術如果沒有實質性解決現有解決方案的痛點和提升體驗,那么更多都是無意義的炫技罷了。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亚洲国产人成网站在线电影动漫|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