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為什么中小投資者難跳出漲拋跌套的怪圈?
又一波“收割”正在進行。
據深交所披露,ST金剛在11月4日至11月16日跌幅嚴重異常期間,獲自然人買入33.6億元,占比97.45%;其中,中小投資者累計買入26.41億元,占比76.63%。機構投資者買入占比2.55%。
為什么中小投資者總難跳出漲拋跌套的怪圈?筆者認為投資理念不清、入場準備不夠、離場執行力不足等均是重要原因。
首先,盲目追求快速財富增值。
ST金剛的走勢有著巨大的誘惑力。自8月21日開始,短短14天股價就從2.31元,拉升至7.18元,漲幅高達210.82%。在快速上漲中沒有買入或買入持股量較少的投資者會很快發現ST金剛又快速回落,用了4個交易日把股價最低打回4元以下,仿佛給了一次補票的機會。
從股票歷史走勢可以發現,如果在9月30日以4元價格買入的投資者,在短短9個交易日內最高收益即可翻倍。而28個交易日中,股價出現兩次翻倍機會,這種誘惑力的確是普通投資者難以抗拒的。
當投資者把投資收益定的過高,難免會產生急切賺錢心理,看到快速漲跌的股票,就會因怕錯失機會而匆忙操作,以至于忽視很多重要信息。
“ST金剛前面的拉升過程,已經成功吸引了散戶的目光,價格低廉又使得散戶以為它便宜。所以容易沖動之下買入,幻想它走出前面的凌厲拉升走勢。”信普資產投資總監毛君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這一觀點。
其次,買入前不做基本功課。
買股票是對公司投資價值的認可,了解公司基本情況是投資前的起碼要求。從最基本的財務指標看,ST金剛情況堪憂。全名為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的ST金剛,2019年業績出現大幅虧損,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51.97億元,而從2009年至2018年這10年的凈利潤合計也不過11.13億元,還不足2019年虧損額的四分之一。2020年前三個季度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也均處于虧損狀態。
從存貨周轉天數看,ST金剛在2018年前的10年中平均存貨周轉一次148天,而2019年則達到409天,至2020年三季度末已增長至1170天。存貨周轉天數是指企業從取得存貨開始,至消耗、銷售為止所經歷的天數,這一數據的增加顯示出公司存貨變現速度的減緩,也說明公司資金鏈運作效率不高。
如果從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情況來看,ST金剛的風險就更加明確。用天眼查搜索ST金剛的董事長郭留希可以發現,他存在79項自身風險、942項周邊風險和138項預警提醒。“該老板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人員”赫然在列。
今年4月27日,豫金剛石發布2019年年報,時任獨董王莉婷稱不保證年報真實性,原因是收到年度會議資料較晚(26日),4月27日上午9點還沒有看到審計報告,沒時間核實相關信息。
如此多的消息顯示出的是該公司面臨著較多的不確定性,對投資來說公司股票蘊含的風險是巨大的。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姚京津通過《證券日報》提醒投資者,就算是短線博弈,也應該建立在價值投資的基礎來做,選擇真正有基本面支持的股票,這樣就算短線出錯,最多就是輸時間不輸金錢。
最后,僥幸心理嚴重。
ST金剛在10月19日公司披露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20日即收到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未來增減持計劃、截至目前公司在手可動用貨幣資金余額、經營風險等8疑問。
交易所發出關注函,再結合公司基本面,實際上可以判斷出公司面臨的風險,可視為離場的明確信號。20日該股股價以漲停報收,顯然是有資金蓄意拉升股價,利用某些投資人的僥幸心理,制造活躍氣氛,掩護資金離場。
從市場走勢可以看出,ST金剛完整地演繹了一套收割流程,這一課,是對以賭徒心態對待投資的投資人的教育,也是對更多投資人的提醒。
表:ST金剛2011年以來年度每股與運營能力指標一覽
制表:趙子強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股市分析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股民據此入市操作,風險自擔。(趙子強)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