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芒果借電商“觸底反彈” 有品類無品牌亟待升級整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三亞芒果價格大跌,單價只有正常售價的一半,果農叫苦不迭。那么,如今的三亞芒果是否走出困境了呢?
帶著這個問題,近期,藍鯨財經記者走訪多個三亞芒果種植基地注意到,較2020年,三亞芒果的線上銷售量穩步提高,種植戶信心增加。而拯救三亞芒果的則是互聯網,據悉,在當地政府和電商平臺的扶持下,三亞通過線上銷售穩定了種植戶的收入。
這里不得不提協助三亞果農走出困境的電商平臺,在淘寶特價版(以下簡稱“淘特”)上線一周年之際,淘特宣布進行戰略升級,一年內將一萬個直采基地農產品搬上下沉市場餐桌。目前,淘特直連5000個農產品直采基地,其中三亞芒果在淘特線上模式的推動下,已成網紅產品,且醞釀品牌升級。
不過,三亞芒果種植仍過于分散,規模參差不齊,種植標準不一,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雖已成地理標志產品,但品牌建設亟待加強。
在業內人士看來,三亞芒果種類多,已成地理標志性產品,但多數處在有品類無品牌的狀態,需要資金、技術、運營及人才等各種要素的投入。在優質產品的基礎上,孵化品牌產品,提升競爭力。
三亞芒果成網紅,1.5萬戶種植收入60億元
三亞芒果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產品。3月的某一天,在淘特的一次直播帶貨活動中,1天銷售了100噸芒果,相當于200畝果園的產量。
之所以三亞芒果如此易銷,是因為在國內幾大芒果產地中,三亞芒果上市最早,已成為其最大的優勢。在冬季的2月,三亞芒果就已上市,可以賣出高于市場的價錢。目前,盒馬每斤的價格也在30元左右。
但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三亞芒果難以出島,采購商也無法上門,導致三亞芒果滯銷。一位貨車司機“城市老斯機”拍攝的視頻顯示:2020年2月中旬的三亞芒果交易市場幾乎沒有貨車。
種植戶夏其兵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2020年臺農最便宜時的收購價只有2元/500克,只有正常價格的一半,當時每家果農都虧。最難的時候,芒果采摘好了,貨車進不來運不走,只能爛掉。不過,通過電商、直播等一些新型的渠道賣出芒果,緩解了滯銷問題。”
三亞市長則身先士卒。2020年2月13日,三亞市長阿東客串網絡主播,向網友推銷三亞芒果,直播間吸引了超過2.5萬人,瞬間賣出6萬斤海南金煌芒果,店鋪當天銷售額提升60%。以#三亞市長直播賣芒果#的話題攀上微博熱搜。
直播帶貨也讓三亞的芒果交易量暴增。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14日18時,僅在天貓平臺上三亞農產品的交易量由2月13日的94噸增加到了275噸,直播時間段的交易量是同期的3倍。
據了解,三亞芒果上市時間為1月-5月上旬,主要品種有臺農、貴妃、白象牙、金煌、澳芒等10多個品種。2020年,三亞芒果種植近40萬畝,種植面積占海南省的54%,占全國的14.6%,涉及1.52萬種植農戶,年產量65萬噸以上,實現年產值近60億元,是三亞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線上改變出島模式,72小時可上餐桌
三亞大規模種植芒果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三亞崖州區一位種植戶聶宗清說,36年前跟隨父母從福建到三亞,并開始種植芒果,目前種植規模上萬株,每棵樹大概在100-150斤的產量,按目前的行情看,一年下來能凈收入百萬元。
2021年,聶宗清的果林成了淘特的產地直供基地。對此聶宗清表示:“這就不愁賣了。今年,本來受低溫和臺風影響,芒果的上市時間推遲了一個月,但已經比去年同期早一個星期完成了一半芒果的采摘收獲,并且價格通過淘特多賣10%-20%”。據介紹,聶宗清只是負責采摘,把控產品質量,對芒果進行精細化處理,提升芒果銷售額。包裝、運輸、銷售交給淘特。
目前,淘特在產地倉對生鮮食品進行分揀、加工、分級包裝等,從源頭建立商品標準,嚴格品控,也會篩選孵化優質基地合作伙伴,穩定優質產地。其次,也會應用數字化生產及供應鏈能力,確定后端需求量,然后讓源頭產地按需供給。在銷售流通環節,利用菜鳥物流體系,進行統倉統配,最大化保證90%以上訂單72小時送達。
以三亞芒果為例,利用直營店統艙統配,可以實現24小時采摘,48小時配送,90%以上72小時送達服務。
線上銷售最關鍵的是減少了種植戶的負擔。相較于三亞果農自配物流發貨1斤平均1.5元的費用,產地直供模式1斤芒果的快遞物流成本平均僅為0.83元。
但是,在早期,種植戶收獲完芒果后都是肩挑去集市零賣,后來開車去檔口賣。聶宗清說:“那個時候種也辛苦,賣也辛苦,一擔芒果有140斤重。十幾年前,采購商開始上門收果,種植戶省力不少,但期間也有價格上的犧牲,“老板(采購商)有時候給的價格也不高。”
現在,有的芒果坐上飛機出島。綠地芒果合作社負責人王慧是農二代,其父親種植芒果已近40年,被稱為“港門最后一個農民”。王慧大學畢業后到政府部門工作,但2015年改行隨父親做芒果的生意。目前王慧與順豐合作,通過飛機將種植的芒果銷往全國多地。其中江浙滬,以及北京等一線城市是其主要市場,單個芒果的售價就達7、8元。
有品類無品牌,升級整合規模化運營,待資金人才投入
雖然線上模式助力三亞芒果成為網紅產品,但三亞芒果仍需以品牌升級為抓手,實現規模化、組織化運營。
三亞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成員單位負責人霍東華向記者表示,果農規模小在與采購商議價過程中,談判完全處在下風,采購商不斷壓價。從長遠看,三亞芒果需要標準化、規模化和品牌化運營,降低成本,提升話語權。
首當其沖要改變散亂的局面。霍東華介紹,目前,三亞果農持有的地不多,絕大多數在千畝以下,上千畝以上的占到兩成,八成都是夫妻搭檔式的果農,規模小。
很多種植戶已開始整合。王慧成立的綠地芒果合作社有23名成員,聘請具有技術稱職的農藝師人員2名、測土配方人員2名、管理人員5名,目前芒果種植面積數萬畝,帶動保港、梅山、崖城至三亞地區農民種植芒果標準化、規模化種植。
電商平臺也是規模整合的重要措施。霍東華認為,電商平臺可以把中間部分利潤讓渡給消費者和生產端。
實現整合,品牌建設是三亞芒果的“牛鼻子”。三亞市芒果協會會長彭時頓認為,雖然三亞芒果種植整體規模很大,但沒有定價權,所以需要建設一個足夠強大的品牌,獲得更多的品牌溢價。這樣才能保證三亞芒果產業鏈上的種植、加工、物流運輸、經銷商、終端商、消費者實現多贏。
據了解,三亞芒果已有百年以上歷史。2011年注冊國家地理標志商標,2015年被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但是尚未出現單品的知名品牌。
產品品質是品牌升級基礎。業內人士認為,首先要進行種植標準化。加快基地標準化生產,提升三亞芒果基地的標準化種植水平。好芒果是種出來的,三亞芒果諸多種植基地已逾20年歷史,需要進行土壤改良以及綠色防控,加強生態果園建設。在采后的處理環節,提升冷鏈運輸比例,引進自動化的生產線,建設更多的標準化工廠,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和標準。
目前,彭時頓所在的福返合作社已經連續三年與盒馬合作,提升了三亞芒果的標準化水平。據了解,第一年,盒馬規范整筐果的重量,第二年規范單果重量在70-180克區間;第三年,引入機械設備進行標準地分選。福返也根據《盒馬貴妃芒樹上熟-認證技術規范》來種植、采收、加工和運輸等等,第三方專業人員將對生產農事記錄、農殘等方面進行檢查檢測。
整體而言,線上平臺利用數字化流通,構建“極短鏈路”,最大化去掉庫存、物流、總銷、分銷等中間環節降低成本,縮短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餐桌“出村進城“的流通鏈路,既讓消費者輕松買到新鮮好吃便宜的生鮮食品,提升消費者體驗,也實現從源頭助農。(李振興)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中國公募REITs產品推出箭在弦上 環保、物流、交通等項目或率先推出
隨著一系列政策規則密集推出,中國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產品的推出箭在弦上。記者從上交所獲悉...
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