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 保障商品有效供給和價格平穩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6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工作座談會,提出要密切跟蹤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切實做好價格預測預警工作,進一步了解相關市場主體經營情況,摸排違法違規漲價線索,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規范價格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同日消息,6月8日,國家發改委召開視頻會議全面部署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會議指出,近年來,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不斷完善,保供穩價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重要民生商品產供儲加銷鏈條長、環節多、涉及范圍廣,“小生產、大市場”特征突出,面對自然災害、市場風險、突發事件,價格容易大起大落。必須加快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不斷提高保供穩價能力,有效化解民生商品供應和價格波動對群眾生活的影響,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會議強調,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要聚焦關系基本民生的重要商品,緊緊圍繞暢通生產、流通、消費等多個環節,發揮政府、市場、社會等作用,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提升價格調控能力和水平,有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有效供給和價格總體平穩。
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重點應對價格異常波動,加強源頭治理,嚴格落實責任制,建立健全價格監測預測預警體系、價格穩定長效機制、防范價格異常波動調控機制、突發應急調控機制、應對物價上漲的民生保障機制、市場價格監管機制等制度體系,構建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的“四梁八柱”。要壓實生產責任,抓好產銷銜接,強化儲備調節,制定應急預案,做好民生兜底,加強市場監管,合理引導預期,著力提升產供儲加銷各環節的綜合調節能力,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防止價格大起大落影響基本民生。
會議還分析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物價形勢,對今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結合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聚焦玉米、小麥、食用油、豬肉、蔬菜等重點品種,促進產供儲加銷各環節有效銜接,同時積極做好大宗商品市場調控工作,強化市場監管,全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
另據悉,國家發改委近日會同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下稱《預案》)。目的是為更好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用,有效緩解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于2015年出臺的《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同時廢止。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預案》圍繞促進監測預警、儲備調節、政策協同,明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安排。一是監測預警。主要是選取豬糧比價、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作為預警指標,區分過度下跌和過度上漲兩種情形,合理確定預警指標臨界值,并設立三級預警區間。二是儲備調節。主要是區分常規儲備和臨時儲備,并根據不同預警情形規定了收儲和投放等響應措施。三是政策協同。主要是進一步壓實地方主體責任,強化生產自給能力、冷鏈物流體系等方面的協同措施,夯實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基礎。
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預案》充分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為關鍵抓手的重要作用,對生豬及豬肉價格堅持“調高”與“調低”并重,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價格過高時,將投放儲備以保障居民消費需要,推動價格向合理區間回落,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擴張;價格過低時,將啟動收儲以托住市場,為養殖場戶吃下“定心丸”,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淘汰。(楊美)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