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成本太高令養殖行業發愁 飼料替代方案出臺能否消解養殖業“憂愁”
飼料成本太高令養殖行業發愁。繼玉米、豆粕價格連降后,養殖行業再迎《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隨著肉雞、生豬價格下降,飼料成本更成為養殖行業心中“抹不去的憂愁”。當前玉米、豆粕的一系列變化能消解養殖行業的“憂愁”嗎?
“飼料替代”有望緩解成本壓力
近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發布《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建立生豬、肉雞和蛋雞等代表種高效低蛋白日糧配制技術體系,分別制定利用稻谷、小麥、雜糧、薯類、雜粕和其他農副產品等原料替代玉米、豆粕的飼料配方調整方案。
玉米、豆粕減量在逐步進行。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也發布《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促進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此次出臺的方案較之前的相比,對相關企業的要求更加細致,也提出了在短時間內完成并且全面推廣。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王金全博士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從飼料配方上來講,玉米屬于能量飼料,大豆(豆粕)屬于蛋白飼料。我國畜禽飼料配方大多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糧。小麥、稻谷也屬于能量飼料原料,替代部分玉米是可行的,可以選擇在配方中添加一些酶制劑。菜籽粕、棉籽粕、亞麻籽粕等餅粕類屬于蛋白類飼料原料,適當處理一下抗營養因子,也可以替代部分豆粕,緩解大豆供應壓力。”
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后,飼料市場有望緩解成本壓力。根據海關數據,2020年我國糧食累計進口總量超過了1.4億噸,其中將近80%的農產品進口是用作或用來生產飼料原料的,玉米、大豆的需求量最多。還有數據顯示,2030年我國糧食總需求量將達峰值,玉米需求將超過3億噸,大豆總需求量接近1.2億噸。
玉米、大豆的價格也影響著養殖行業。大宗商品分析機構卓創資訊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國內玉米和豆粕市場均價較2019年同期上漲幅度分別超過60%、30%。吉林德翔集團總裁王小兵告訴記者,今年3月,因為飼料原料玉米、豆粕價格離較高點已有一定回落,養殖企業獲利情況也比此前有了改善。
“替代”后仍有壓力
不過方案雖能緩解玉米、豆粕價格壓力,但完成替代還面臨一些壓力。一位河南小型蛋雞養殖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玉米價格處在高點時,養殖戶會用小麥替代飼料中的玉米,但是替代的量不會很多,一旦替代多了,雞的體重會變輕,雞蛋就會變小。
除了養殖需求上的壓力,對中小養殖企業來說,完成“飼料替代”還需要市場的認可。上述河南蛋雞養殖企業負責人表示,用小麥替代玉米,雖然能緩解企業面臨的價格壓力,但是蛋雞的飼養周期會變長,產出的雞蛋在市場中也面臨競爭壓力。王小兵也坦言,因為近期的玉米價格有所回落,他在近一段時間也暫時不考慮用小麥等糧食替代玉米作飼料。
同時,對企業來說,完成“飼料替代”也或有壓力。新希望集團相關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豆粕比較短缺的情況下,我們啟動了很多以前研究的成果,借用雜粕和蛋白原料,確保豬和雞生長的需要。我們一直在做關于豆粕替代的研究,主要是連續測定精準營養需要,小型公司很難做,這個需要有實驗團隊。”
值得關注的是,對養殖行業來說,除了“飼料替代”,還有更關鍵的問題。“除了飼料原料替代,還要從畜禽品種上著手。以豬為例,現在國內飼養的豬品種多來自國外,生長速度快(六個月左右出欄),瘦肉率高,料肉比高,經濟效益好,為保證我國豬肉供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需要玉米、大豆等高能量、高蛋白的飼料作為豬快速生長的營養需要。而我國的本土地方品種的豬,飼養周期在七至十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生長速度慢,優點是肉質好,可以飼喂多種來源的飼料原料,能夠降低對玉米-豆粕型日糧的依賴。我們下一步要加大力度挖掘和培育本土豬品種,挖掘多元化的飼料資源,從根本上扭轉對玉米、豆粕的依賴。”王金全說。(馬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哈爾濱銀行不良率連續6年上升 2020年凈利潤同比下降60%至80%
3月16日晚間,哈爾濱銀行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期集團2020年度凈利潤同比下降約60%至80%。該行表示,凈...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