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加速推進 北京400個小區列入改造計劃
“下水不堵了,環境變美了,大家都特別高興。”昨天,已有27年房齡的泥洼路30號院內,住戶王淑芬在社區花園悠閑地散步。她的身后,簡潔干凈的住宅外立面是改造后的新模樣。今年,老舊小區改造被納入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如何讓居民對老樓改造更放心?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市將推動居民訴求集中的老舊小區,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盡快納入改造范圍,并對2019年和2020年竣工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進行質量“回頭看”。
問題
信息不夠公開溝通不暢
位于豐臺街道的泥洼路30號院,王淑芬住了21年。私搭亂建、侵占公共空間、上下水管線老化堵塞,“家里每個月都得通回下水道。”
2018年,泥洼路30號院、32號院一并納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計劃。“可一說要拆除各家安裝的護窗欄,抵觸就來了。”豐管路社區黨委書記謝飛一了解,原來是擔心沒了護窗欄家里不安全。“街道吹哨、部門報到。”謝飛“吹”來了區房管局和項目管理單位,調整了設計方案,在更換節能窗時增設了防盜橫桿和金剛紗網。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居民們的切身利益,察覺不到真實需求,居民自然有怨言。據統計,去年市民通過12345熱線反映的老舊小區改造問題中,一大原因就是屬地和實施主體信息公開不夠廣泛,以及因溝通不暢造成住戶對改造方案、改造進度不認可。“老舊小區改造,居民認可是難題,今年,我們要更聚焦百姓關心的事情,努力回應居民意愿,應改盡改。”豐臺區房管局副局長史衛紅說。
呼吁
很多居民希望自家小區盡早改造
上樓不再愁、停車不再愁、垃圾清理不再愁,這是小馬廠南里小區住戶田斌的“新”生活。
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小馬廠南里小區,屬于標準的老齡化社區,年滿60周歲的住戶占比達七成,加裝電梯一直是懸在大家心頭的大事兒。2018年,小馬廠南里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除了外墻節能保溫、規范停車位、架空線入地等內容外,加裝電梯也被納入改造范圍,一次性為居民加裝了16部電梯。
“改造前,社區居民投訴很多,2020年底改造完成后,投訴也沒了。”西城區住建委老舊小區科科長郭華剛說,在西城區,受益于改造政策的老舊小區累計已達620萬平方米,惠及50萬戶常住居民。然而,還有更多老樓居民呼吁,希望自家小區盡早納入改造范圍。“今年,我們將更側重于發揮居民主動性,培養主動申請的意識。”郭華剛透露,西城已確定將有32個小區列入2021年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計劃。
擴大到全市范圍,400個小區將列入今年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計劃。針對居民訴求集中的小區,各區將盡快組織開展工作,符合條件的納入改造范圍。
回訪
百分百回訪近兩年完工項目
“等到改造時,陽臺漏雨的事兒一定得關注。”臨近汛期,崇文門西大街4號院的住戶紀女士又開始擔憂房屋漏雨。居民盼著老樓列入改造計劃,更盼改得好,特別是外窗漏風漏水、上下水恢復和外墻防水這三類問題。
記者從市住建委了解到,為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確保老舊小區改造成為放心工程,全市將組織開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質量“回頭看”工作。各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的建設單位或實施單位,要對2019年、2020年竣工的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質量進行回訪自查,建立檢查臺賬和問題清單,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督促參建單位閉環整改,要做到項目回訪自查率100%,整改完成率100%。(趙瑩瑩)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