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配式建筑受到行業青睞 推動建筑業智慧轉型
與先進制造業相比,建筑業主要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和大規模投資拉動發展,勞動密集特征明顯,資源消耗大、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突出。特別是
2020-10-15 11:26:03 -
2024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 分三步走 整個任務將耗資280億美元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Artemis)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2024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分三
2020-10-15 11:23:46 -
“城市大腦”繪制智慧生活 打破數據壁壘
不少人都遇到過醫院門口交通擁堵,而停車難是造成擁堵的重要原因。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浙江杭州的浙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周邊道路擁堵
2020-10-15 11:18:12 -
我國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投產 已開始供應國內鎳氫動力電池企業
記者12日從包頭稀土高新區獲悉,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生產線投產運行,產品已開始供應國內鎳氫動力電池企業。依
2020-10-14 15:29:54 -
基因編輯實現矮敗小麥育性完全恢復 相關研究成果新近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物技術雜志》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作物轉基因技術與基因編輯創新團隊,利用CRISPR技術編輯小麥Ms2基因,徹底改變
2020-10-14 15:27:02 -
工廠自動化、智能化 “老師傅”學編程實現“機器換人”
盯著手持終端屏幕上一連串英文縮寫和數字符號,向工業機器人發出的指令,70后張新古最開始的反應是蒙圈。對于有著近30年銑工經驗的張新古來
2020-10-14 15:23:16 -
手機失竊,各種安全屏障為何不靈了 三大運營商安全驗證手段如何?
日前,一篇描述因手機失竊信息被盜、帶來一系列經濟損失的文章在網上廣泛傳播。作者綁定了各種銀行卡和個人信息用來日常移動支付的手機失竊
2020-10-14 15:21:36 -
新技術使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 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
日前,《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平華等中外科學家合作研究成果。他們探索出高通量研究玉米轉錄因子調控位點的新技
2020-10-14 15:12:39 -
古老牙齒勾勒最早哺乳動物 暗藏生活“故事”
活動少、壽命長。這就是哺乳動物的祖先,可能跟人們想象的不一樣。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一項研究,對距今2
2020-10-14 15:11:10 -
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等平臺:大數據支撐 服務更便民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迅速。結合治安一線和群眾辦事需求,山西公安搭建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平臺、一網通辦等多種應用平臺,
2020-10-14 15:10:30 -
科學家實現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
中科院精密測量研究院研究員詹明生、副研究員何曉東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光阱中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單個超冷分子,在國際上首次實
2020-10-13 15:02:04 -
電擊舌頭可緩解耳鳴 其效果可以持續1年
你是否總覺得有只蒼蠅在耳邊嗡嗡亂飛?那你可能正在遭受耳鳴的困擾,目前約有15%的人受到這種癥狀的影響。耳鳴很難理解,更難治療。現在,科
2020-10-13 14:59:52 -
制造混亂只為研發“理想”電池 可以在室溫下工作
目前,為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鋰電池有許多缺點。例如,電解液(一種能使電子和正電荷在電極之間移動的介質)是易燃液體。此外,電池
2020-10-13 14:35:15 -
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發布 推動毫米波產業發展勢在必行
為進一步討論5G毫米波的未來、釋放5G全部價值、推進5G毫米波產業的發展,由GSMA主辦,信通傳媒·通信世界全媒體承辦,高通公司作為技術合作
2020-10-13 14:33:30 -
神經網絡控制長期記憶 論文在《自然》雜志發表
一個多機構研究團隊發現,在記憶鞏固過程中,至少有兩個不同的大腦網絡——興奮性網絡和抑制性網絡——產生了兩個不同的過程。興奮性神經元
2020-10-13 14:32:15 -
我國新增11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科技部13日在官網發布《科技部關于認定2020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通知》,認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人工智能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等11
2020-10-13 14:27:01 -
火星變地球, 解鎖地球宜居之謎是關鍵 了解“深地”需要更多探測手段
受探測技術手段的限制,深地仍是一個巨大的謎團。一切對于礦產能源的技術應用,僅限于地殼一層。一個更形象地比喻是: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
2020-10-12 14:40:18 -
富鋰巨星高壽幾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天文》雜志
鋰元素在恒星中的起源與演化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借助我國重大基礎科技設施LAMOST巡天數
2020-10-12 14:36:56 -
36千米/秒!聲波最大速度上限算出 發布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為光波的傳輸速度設定了上限:300000千米 秒,但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其孿生兄弟——聲波在固體或液體中傳播時是否也有速
2020-10-12 14:34:42 -
“科學探索·圓夢行動”航天科普公益項目啟動 力求打通校園與外部科技世界的鏈接
近日,中國民主同盟科學探索·圓夢行動農村未成年人航天科普志愿服務行動項目在北京啟動,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最美教師獲得者、神舟飛船首
2020-10-12 14:32:07 -
中國風云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精測風云、服務百姓
今年是我國風云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云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
2020-10-12 14:18:54 -
第23月晝工作期!嫦娥四號再次成功喚醒 “玉兔二號”將駛向目標區域探測巖塊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11日消息,隨著太陽光再次鋪灑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成功自主喚醒,迎來第23月晝工
2020-10-12 14:14:00 -
按需高效設計創意圖案,AI釋放設計師靈感
幾何圖形、佩斯利、趣味卡通、植物花卉、數碼抽象等圖案紋樣,令人眼花繚亂,9月23日,在2020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上,人工
2020-10-10 13:39:02 -
中外科學家合作破解鈣鈦礦穩定性難題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
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詹義強、鄭立榮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團隊合作,成功通過一種氣相輔助生長方法研發了室溫穩定的黑相甲脒鉛碘鈣
2020-10-10 13:36:26 -
研究表明氧化亞氮排放增長挑戰溫控目標 農業生產方式減少氧化亞氮排放、緩解氣候變暖
近日,《自然》刊登了由美國奧本大學國際氣候與全球變化研究中心主任田漢勤領銜的國際團隊的研究成果。論文指出,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氧化亞氮
2020-10-10 11: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