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出海歐洲成熱潮 打造服務鏈是關鍵
“如果電動汽車企業出口整車,可能更多需要的是搭建服務鏈,打造好用戶服務體系,比如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直營店建設、車主社區建設等。”
5月19日,比亞迪在其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上,正式發布品牌出海計劃。根據規劃,100輛比亞迪唐EV將作為首批新能源乘用車出口挪威。這是今年5月第二家宣布出海挪威的新能源車企。此前,蔚來汽車發布挪威戰略,正式進入當地市場。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持續推廣,我國電動汽車出口海外市場逐漸增多,近一段時間在乘用車領域表現得更為明顯。除蔚來和比亞迪外,小鵬和愛馳汽車也已邁出腳步。畢竟電動汽車與燃油車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這些企業向海外市場出口電動汽車必須考慮并布局好供應鏈中的“軟服務”。
♦ 出海歐洲成熱潮 打造服務鏈是關鍵
在成立6年后,蔚來汽車首度宣布進軍海外市場。蔚來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李斌透露,今年9月公司將在挪威開啟首款車型——智能電動旗艦SUV全新ES8的交付,智能電動旗艦轎車ET7將于明年正式進入挪威市場,后續也會有更多產品登陸。根據蔚來汽車官方發布的出海戰略,第一步正式進入挪威,明年預計再布局5個歐洲國家市場。目前,蔚來汽車對挪威團隊沒有下達銷量目標。而100輛比亞迪唐EV預計今年三季度在挪威市場開啟交付,并計劃2021年底前實現1500輛的交付量。
事實上,愛馳汽車已在歐洲市場“奮戰”一年之久。2020年3月3日,愛馳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了新車發布會,旗下兩款車型歐版U5和概念車轎跑SUV車型U6ion亮相,宣告其以新來者的姿態登陸歐洲市場。
為何電動汽車企業偏愛將出口歐洲市場的第一站定在挪威?據悉,挪威是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標桿,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最高的國家。數據顯示,2020年挪威共銷售約14.14萬輛新車,其中電動汽車約為7.68萬輛,占到一半以上。今年3月,挪威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更是達到了84.9%。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傳統燃油車,電動汽車的售后服務相對簡單,因此出口海外市場更容易獲得成功。如果在當地生產電動汽車,就需要建立供應鏈,進而涉及到在當地投資等諸多方面。由于我國擁有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鏈,目前企業都是整車出口,暫時不涉及到這些方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專家吳松泉告訴記者:“如果企業出口整車,可能更多需要的是搭建服務鏈,打造好用戶服務體系。”
李斌曾介紹稱:“由于挪威所有的電動汽車都是進口,沒有關稅。除了運輸外,不會產生其他額外的成本,這是很現實的考慮。”據悉,挪威對電動汽車給予了諸多優惠政策:免征25%的增值稅、免征進口關稅、免征養路稅,在公共停車場及高速公路的通行費減半,可使用公交車道等。
♦ 以用戶為中心 服務要滿足當地市場需求
對于更加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的造車新勢力來講,服務體系的建設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直營店建設、車主社區建設等。“我們不光賣車,更希望打造一個以車為起點的社區。因此,用戶服務和用戶運營非常重要。”李斌表示。
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則提到,從深層次來看,蔚來對挪威市場和中國市場的態度及戰略沒有本質變化,針對用戶服務,在不同國家的市場會采用同樣的做法。不過,他也表示,這也需要根據當地市場的法規、民情及文化因素做出調整。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表示質疑,蔚來汽車在國內的做法是否會適合歐洲市場?換電模式在當地是否行得通?歐洲對于車電分離是否會有認證、標準、法規等方面的障礙?據記者了解,挪威目前擁有成熟的電動汽車配套條件。以充電樁為例,挪威每1萬名居民擁有35個充電樁,僅2020年當地充電樁數量就增加了近5000個。蔚來汽車今年在挪威會部署4座第二代換電站,明年計劃部署到16座換電站,基本上覆蓋挪威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在服務用戶的角度上,蔚來汽車主要還是直營的思路,之后將會在挪威尋找充電及其他服務合作伙伴;在執行細節方面,也會更加尊重當地的條件、用戶習慣等,更好地融入當地的市場環境。
此前造車新勢力出海歐洲市場,已經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鑒的經驗。在渠道模式上,愛馳汽車通過與歐洲電子產品零售商Euronics合作,來為歐洲用戶提供產品講解、體驗和車輛租賃等服務;在售后方面,則通過與德國汽車快修連鎖店A.T.U合作,實現每10公里就有一個服務網點,為歐洲車主提供完整的售后體系。
據悉,蔚來汽車目前在國內有大量的人工服務,但在挪威可能更多采用自主服務。對于換電和車電分離來講,未來也會朝著BaaS(區塊鏈即服務)的模式發展。不過,雖然發達國家對這種模式的接受度會更高,但涉及具體落地,目前蔚來汽車還在與當地稅收部門、主管部門做一些細節方面的溝通。
♦ 了解法規政策很重要 更需研究透市場
其實,對于出海歐洲,電動汽車制造商基本上形成了共識:國際化是特別艱苦的一件事情,并不那么容易成功。不過,再難的事情總是需要有人去做。目前歐洲電動汽車的市場環境,以及國內具備了完整電動汽車產業鏈等現實因素,推動著車企積極“走出去”。記者了解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于去年10月啟動整車出口業務,車型為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與供應中國市場的車型保持配置一致,出口目的地包括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等國家。
“企業要在歐洲市場進行市場調研,研究當地用戶的需求,這是最重要的。”吳松泉表示,要在海外市場的服務鏈中,針對市場問題建立合適的商業模式。出口海外的電動汽車在配置、性能、內飾等方面,可能需要適當進行一些改進。崔東樹也表示,特別是車企在智能化方面的配置,更需做好針對當地需求的服務,要思考如何能夠符合當地的要求,融入國外的智能化體系,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服務或智能化配置。
此前,吳松泉對海外重點市場汽車政策法規環境進行了分析,并對中國車企“走出去”提到了幾點建議。他表示,海外市場的政策法規是所有的汽車出口企業必須研究和面對的問題,這是我們實現汽車出口的重要前提。目前,出口歐洲要面臨的第一關便是產品認證。車企需研究歐洲的法規、標準,做一些必要的測試,打通海外認證關卡。據悉,愛馳汽車誕生之初,包括產品研發和制造標準,都是按照歐盟市場的要求打造。愛馳汽車也是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家獲得歐盟準入資格,并且成功登陸歐洲市場的電動汽車企業。
不過,吳松泉也提到,要審慎研究和制定海外市場的投資戰略。海外投資一定要考慮各種因素,包括當地的投資環境、產業和市場情況,特別是產業鏈情況。整車海外投資意味著供應鏈也要走出去,對于中國企業投資比較集中的重要市場,大家應該聯合起來,共建、共享汽車供應鏈。而在產品認證方面,要高度重視與汽車技術服務機構的合作,這些機構不但提供檢測認證服務,還提供認證咨詢服務。目前,中汽中心很重視自主品牌產品的海外認證業務,已與歐洲的有關機構進行了合作,為中國企業提供認證服務。(趙瓊)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