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汽車專業“號角”已吹響 智能網聯汽車新專業該如何建設?
5月26日下午,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全國汽車職業教育集團共同主辦的在第八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新型專業人才培養高峰論壇”暨北京市科協決策咨詢沙龍在京舉行。會上,來自汽車行業和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就今后一段時間里如何落地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建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新汽車專業“號角”已吹響
隨著新四化浪潮的到來,汽車產業的邊界日益模糊,汽車人才的職業、崗位和工作內容也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重新定義汽車、重新定義汽車人才呼之欲出。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組編的《全國職業院校智能網聯汽車專業建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指出,通過近年來的調研,“新汽車人才”的概念已經形成,不僅具備通用的特征,前后市場通吃、相關崗位通吃以及軟件硬件通吃,而且擁有了跨產業鏈、跨崗位和軟硬兼備的新內涵,其知識與技能結果已經大大超出了傳統汽車人才。
在廣汽集團研究院自動駕駛部部長郭繼舜看來,2015到2025年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黃金十年,未來五年自動駕駛仍將成為行業熱點,在這一大背景下,自動駕駛人才供給將處于非常匱乏的階段,從設計、生產、制造到維修、營銷各個環節出現人才的斷檔,在營銷端、生產端需要更多來自于職業教育的新型專業人才。
“職業院校是新汽車人才培養的蓄水池,是新汽車專業建設的大本營,但目前立足于汽車復合型‘新汽車人才’的培養在中國整個教育體系中明顯缺失。”《白皮書》表示,此次發布的新職業教育專業目錄,新增了智能網聯汽車專業,這充分表明,教育端已經看到了產業端的需求,并為此吹響了“新汽車專業”建設的號角。
從“點對點”到“云對云”
正如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車輛工程學院院長李雷所言,面對新專業和新技術領域,大家需要進行詳盡透徹的剖析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這需要我們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加強深度校企合作,完善教師團隊結構,提高教師專業能力,開發相關課程資源,完善實訓資源。
不過,新專業建設背景下的產教融入不能再走老路。國汽智聯教育生態公共關系總監(兼)張楊建議,現代的產教融合不能再走“找一兩家大企業來做訂單班”這種原始路子,導致只有頭部院校和大型車企受益,如今應該從“粗獷的點對點”轉換至“精準的云對云”,把某個板塊的需求梳理清楚并實現“打穿”,再尋找這一領域的多家企業進行合作。
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霍舒豪則按照智能網聯汽車的分級,給汽車專業的產教融合劃分了五個層次:L1 和L2級別是在信息共享的淺層次進行專業建設的支持,L3級別則是企業和學校共同投入資源進行專業的質量內涵建設,進一步擴大辦學成果,到了L4級別,企業加大投入,包括管理人才的投入、產品的投入,學校也給予更多政策、激勵機制、運營場地的投入,產教一體化發展,校企雙贏;最高級別的L5則是通過產業學院合辦模式,在管理機制、辦學模式、產業服務上深化改革,共享辦學成果,達到多方共贏的局面。
《白皮書》則強調了“因地制宜”和“因校制宜”的重要性,一方面,不同區域的智能網聯汽車企業用人尋求存在差異,學校在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專業時,必須認清這一點,做到因地制宜,積極謀求和當地代表性企業間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基于智能網聯汽車專業建設上各校能力差異同樣巨大,因此各校在謀求校企合作時更應因校制宜,在與本地代表性企業深入協商的基礎上制定出雙贏的合作方案。
車企已經在行動
國汽智聯教育生態產品中心技術總監(兼)卞合善直言,智能網聯汽車跨產業、跨領域、跨學科、跨專業,且技術迭代快,人才培養工作難度加大,更應注重科學性、系統性、嚴謹性的規劃與實施。當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處于全球領先,但人才培養工作卻剛剛起步,存在著“產教兩層皮、大賽采用技術平臺遠遠落后產業主流技術、傳統教學設備企業紛紛入圍1+X證書評價組織”等諸多問題,這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否則勢必導致院校培養的學生根本不是產業端需要的人才,產教脫節現象進一步加劇。
值得慶幸的是,企業也已經開始積極行動起來。百度IDG教育行業解決方案總監杜洪吉分享道,目前智能網聯汽車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緊迫,百度Apollo通過產學研用系列計劃和合作方式跟院校達成了相關合作,一方面促企業發展,同學校合作培養人才,為企業輸入;另一方面上下游企業需求量大,通過這種合作,把自動駕駛領域積累的實踐經驗、行業技術反哺給學校,幫助學校培養人才,實現企業、產業雙贏。
華為MDC產品部產品總監謝靜萍也提出,作為智能駕駛產業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華為MDC一直秉承“平臺化、標準化”的開放發展戰略,在人才培養方面,華為將和產業組織一起推動接口標準、功能軟件平臺等標準的制定和發布,建設基于智能駕駛計算平臺的應用軟件開發的人才認證體系。
“智能網聯汽車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集大成者,涵蓋了傳統工業、衛星導航、高精地圖、測繪、AR和算法等,涉足領域人才需求空間大,裝配、調試、測試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應用與服務分會副理事長、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嚴剛表示,產業在加速發展,人才短缺現象突出,只有產教各方協同育人,做好動員產業企業和研究機構要共同賦能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工作、建立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全國性公共服務平臺、盡快建立權威的線上學習平臺和虛擬仿真平臺以及樹立“安全第一”意識四項重點工作,才能真正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