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銷量連續兩個月超過柴油 電動車或成德國第二大細分市場
今年電動車應該就會成為德國的第二大細分市場。
現在來看,兩個月前認為今年全年德國乘用車市場會繼續負增長的觀點或許太過悲觀。
根據德國機動車管理局KBA的數據,得益于去年同期創下近四十年的歷史低點,4月的同比增幅達90.0%,迎來2020年以來該國車市的首次連續增長,銷量為229,650輛。因去年同期基數實現太低,因此4月的增幅不具備太大的參考意義,而連續兩個月的增長讓今年的總銷量增加至886,102輛。
雖然,與2016-2019年前4個月總銷量皆保持在110萬輛以上的水平相比,今年的88.6萬輛仍稍顯遜色,但其略高于去年同期的82.2萬輛,是以累計同比也首次由負轉正為7.8%。
因而,如果接下來德國乘用車市場能繼續保持在相對較好的水平,那么今年全年銷量或許能超過去年的291.8萬輛。而且從目前德國疫情的情況來看,這一樂觀的結果值得期待。
在持續封鎖和疫苗的大面積接種的雙重措施之下,德國的感染率不斷下降,從5月19日起漢堡、柏林、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巴伐利亞等多個州已開始小幅實施“解封”,餐館、酒吧可重新經營戶外業務,露天舉行的文化活動和博物館、泳池等設施亦獲準重啟。
當然,之所以不能百分之百確定的是因為,德國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VIDK稱今年年初以來車市中私人銷量一直處于疲軟狀態,今年前4個月的總銷量在去年同期低基數的基礎上還下跌了1%。這意味著,目前銷量和同比數據的好轉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車市的真實狀況,尤其是短期內疫情和半導體緊缺問題都還無法徹底地得到解決。
電動車銷量連續兩個月超過柴油
回到4月的具體表現,從不同的燃料類型來看,德國車市正悄然地發生著巨變——電動車(含純電、插混和少量的氫燃料)銷量連續第兩個月超過柴油車。繼3月電動車以1,424輛的優勢成為德國乘用車市場中第二大燃料細分市場后,4月電動車又以644輛的微小優勢繼續領先于柴油車,前者的銷量的為50,839輛,市場份額為22.1%。
盡管,這兩個月里電動車的優勢都非常小,尤其4月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這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要知道,在今年之前電動車銷量僅在去年12月高于柴油車,今年1月和2月柴油車都還以近萬輛的優勢大幅領先電動車,然而3月就立刻發生了逆轉,4月這一轉變更是得到延續。如此快速的轉變,意味著目前電動車在德國市場中的發展勢頭依舊異常兇猛。
與此同時,近兩年柴油車在市場中卻增長乏力,市場份額不斷縮小,尤其是今年以來其份額直線下滑,1月還能有26.1%,4月卻已減少至21.9%。因此,鑒于目前電動車和柴油車之間的微小差距,即便未來后者或許會偶爾反撲,但前者居于領先地位會逐漸成為一種新常態。
因此,哪怕從今年前4個月電動車的累計銷量來看,電動車還落后柴油車14,723輛,不過相信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電動車一定可以將這些差距抹平,到年底時其的銷量應該早已超過柴油車,成為今年德國的第二大細分市場。
電動車已成為各品牌增長的關鍵
而從各大品牌的表現來看,4月除特斯拉外,其余品牌均在去年低基數的前提下實現了增長。
那么為何特斯拉會成為例外呢?
一方面是因為在季度末大量沖刺后,特斯拉的庫存車輛已被清空,在德國乃至歐洲沒有工廠的情況,該區域市場的銷售依舊需要依靠海外運輸,而海外工廠又必須首要保證產地附近的供應,是以作為季度第一個月份供應量十分有限,導致銷量較少;另一方面是不斷增加的電動車搶走了部分市場份額,最好的證明就是當4月電動車市場銷量環比減少近1.5萬輛,大眾ID.4的銷量卻從3月的872輛增加至1,446輛,幾乎相當于翻番。
至于其他品牌,和整體車市一樣,4月的增幅其實不具有太大的參考意義,反倒是前4個月的總體情況更能反映出真實的情況。
而從1月至4月的累計銷量來看,各品牌的表現就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化,有12個品牌的同比都為負,即便是實現正增長的品牌中也有豐田、起亞、雪鐵龍和路虎這4個的增幅不敵整體市場的7.8%,尤其前三者的增幅皆小于4%。
豐田會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目前其最重要的燃料細分市場依舊是普混——比重在50%以上,純電和插混上布局的車型依舊減少,4月該品牌的純電車型才終于交出了今年內的首份答卷——21輛,沒能趕上德國電動車市場發展的浪潮,因此增幅自然落后。
與豐田,起亞的電動車銷量倒是有了質的飛躍,特別是純電車型從去年同期的802輛增加至2,513輛,但可惜的是其柴油車銷量減少近千輛,汽油車也減少了數百輛,導致總銷量只比去年同期增加200余輛。雪鐵龍的情況與起亞類似,只是前者在傳統燃料市場中損失近千輛的是汽油車,而電動車的新增量卻還不足千輛。
由此看來,部分品牌無法跟上整體車市的步伐,要么是因為電動車市場發力不夠,要么是傳統燃油車市場損失過大,品牌旗下電動車的增量還不足以彌補上前者造成的損失。(康琴)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