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報資訊】手機中端戰,消費者與供應鏈的狂歡

        2023-04-11 10:19:57來源:ZAKER科技  

        " 你要戰,那便戰 ",而不久之后的 Redmi Note 12 Turbo 發布會現場,小米盧偉冰直接指名道姓向友商開炮。

        隔空互撕的情景,不禁讓人聯想到國產手機品牌們那段野蠻生長史。不同以往的嘴炮即流量,如今沒點真材實料,很難打動用戶。


        (資料圖片)

        Redmi K60 上市一個月就被迫宣布降價,Realme GT Neo5 SE 僅在友商新機 Redmi Note 12 Turbo 發布 6 天后就推出。

        1T 大內存、IMX 890 主攝、240W 快充、驍龍 8 系處理器等旗艦配置扎堆 " 下沉 ",今年的中端手機市場,卷度異常。

        為了應對全球手機出貨量持續下跌,高端化成為近年國內手機品牌的主要目標,而今年中端市場的競爭比以往更加激烈。

        各品牌產品結構面臨失衡,高端機型銷量受到沖擊。并且,拉高毛利率對沖出貨量下跌的效果,中端機顯然也不如旗艦機型。

        即便如此,而國內廠商仍然在你追我逐之中,重走參數、價格戰老路,似乎又回到了沖擊高端的前夕。

        逆勢而行,必有原因。

        為何卷向中端?

        對于國內手機品牌而言,高端化是目標,中低端才是現實。

        去年全球高端市場份額的 75% 由 iPhone 占據,16% 被三星拿走。國內品牌表現最好的華為,也僅占 3% 的份額,榮米 OV 占比分別僅約 1%.

        國內品牌在高端市場仍然缺乏存在感。銷量前十的機型,iPhone 包攬前三。國產品牌占據 7 席,分別為:榮耀的 X30、Play30 Plus、Play20,vivo 的 Y76s、Y33s 5G,OPPO A56 5G。

        可見,國產品牌最暢銷機型均為中端上下,這也是其基本盤位置所在。

        低端機型價格優勢明顯,而相應的性能表現較差,相比之下,中端及中高端機型兼具一定性能和價格平衡,對提升單機毛利率也更有幫助。

        持續以旗艦沖高而收效不佳,退而求其次瞄準中端上下也是大環境下的穩妥戰術。

        去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相比前年下降 11%,而 iPhone 增加了 6% 高端市場份額,包括華為在內,國內品牌高端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即使在去年消費電子普遍承壓的背景下,高端領域并非沒有市場,而是國產品牌暫時攻不進去。

        去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小米、vivo、OPPO 分列第 3-5 名,但高端市場份額均為 1% 左右。全球手機市場的兩極明顯,高端一極為 iPhone,中端一極無疑是國內品牌。

        守穩當前位置,也不失為一種現實主義思路。

        用戶換機周期長達 43 個月,這對于急需走量的中低端機型而言是非常悲觀的信號。這也意味著,各品牌中端機型的性價比之爭將迅速白熱化,以此維持各自基本盤的市場表現。

        為了保住營收和利潤,加大產品線條分化,力求高端、平價通吃,是目前國內手機品牌的急切需求。

        國產手機品牌過往正是憑借中低端機型擴張體量,擁有豐富的低、中端經驗,實現平價通吃似乎更為輕車熟路。

        大環境因素所致,手機芯片制造商也開始將注意力轉移至中低端市場。

        高通推出的 7+Gen2,在 CPU、GPU、制程、功耗、AI、ISP 等均有大幅度提升,各項參數均看齊 8+Gen1。從多家第三方媒體實測數據可以看出,其百萬級跑分僅落后 8+Gen1 一成左右,實際使用中的體驗差距不太明顯。

        可以理解為,高通以去年的 8+Gen1 守住中高端市場,同時以 " 旗艦換殼 " 的方式殺入了中端市場,以此夾擊天璣 8 系,為廠商的平價大戰 " 拱火 "。

        高通在中端擠破牙膏的 2023 年,國內品牌可復制各自旗艦機型打法,把雙旗艦的戰術引入中端市場,做出更為細分的產品力梯度和更廣的價位覆蓋面。

        芯片廠商提升中端芯片火力,也是這次手機品牌們卷向中端的重要因素,平價大戰卷度升級在所難免。

        幾乎是性價比代名詞的 Redmi,今年受到了空前挑戰,K60 的被動降價提醒了友商:眼前的中端之爭比以往更加及激烈和血腥。

        向對手弱點重拳出擊

        友商機型的弱點,成為本輪平價大戰手機品牌們的核心切入點之一。

        中端機型難以做到旗艦機型的面面俱到,受價格限制,必定在某些產品力上做出取舍,這導致了中端機型均有明顯的產品力弱點。

        Redmi K60 的優勢在于 2.5K 屏幕和 5500 毫安大電池,弱點也很明顯:快充功率僅為 67W,主攝傳感器為 GW3,尺寸僅為 1/1.97 英寸,與 " 極致性價比 " 定位有所出入。

        于是,稍后推出的 Realme GT Neo5 將兩個版本機型的充電功率分別堆至 150W 和 240W,成倍超越 K60,并采用去年旗艦機才會搭載的索尼 IMX890,作為主攝傳感器,尺寸為 1/1.56 英寸。

        今年國內廠商針對競品弱點,提升自家產品參數的幅度很大,翻倍式超越對手可能會很常見。

        本輪平價大戰,在相同處理器的基礎上,影像、充電、屏幕、存儲等主要產品力將卷向新的高度,某一方面的亮點只能獲得短暫優勢。

        以性價比成名的 Redmi 遭遇了友商性價比打擊,很快推出了 Note12Turbo 系列。其最大的提升在于頂配機型加入了 1T 存儲,加上 16G 的 RAM,2599 元的售價一時極具競爭力。

        有網友表示," 發布會一結束,1T 的機型就沒有了。" 此前中端機型的最高存儲也不過 512G,大多只是 256G。2-4 倍的提升,猶如一劑猛藥。

        Redmi 12Turbo 的切入點在于打破友商之間的默契,改變消費者的認知慣性。

        這一 " 不講武德 " 的招數把平價大戰的水徹底攪渾,幾乎堵死了友商短期內在中端機型的存儲上,再做文章的可能性。

        沒有成為業界首發,就得拼跟進速度。Redmi 12Turbo 在每一輪的搶購中幾乎是秒空。平價大戰,銷量為王,慢一拍造成的損失或許只能由下一款機型來彌補。

        在 Redmi Note12Turbo 發布僅 6 天后,Realme GT Neo5 SE 亮相,后者不僅采用了與前者同樣的驍龍 7+Gen2 處理器,不同版本的存儲配置、對應的售價也是一模一樣。

        搶速度無疑可以先占據品牌聲量和銷量,但前提是力度十足,不然也會重現 K60 的尷尬。1T 存儲、240W 快充、IMX890 傳感器,這些過去只會在旗艦機型上出現的配置,今年陸續成為了中端機型標配。

        旗艦配置下放,成為國內品牌逐鹿中端的主要打法。中端市場已陷入亂戰,中高端與中低端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

        2000+ 元價位毫無疑問將會被高通 7+Gen2 機型覆蓋,3000 元價位主要由 8+Gen1 支撐,看似涇渭分明,實則攪局者不斷。

        魅族 20 起售價為 2999 元,直接搭載了驍龍 8 Gen2,且 RAM 為 12G。而快充(67W)、京東方柔性 OLED(RGB-Delta 排列),在這個價位段都是體驗打折的配置。

        不難看出魅族的意圖,以明顯的性能優勢作為賣點,通過低配機型形成錯位競爭,抓住細分客戶。

        錯位競爭的另外一種方式是 " 跳水 "。旗艦級機型隨著上市時間增加價格下降,進入到中端新機的售價區間。雖然往往快充、存儲、RAM 等競爭力不足,但做工、設計的初始定位高于中端機,同時采用了旗艦級處理器,降維中端市場變相提升競爭力。

        例如去年末上市的努比亞 Z5,目前其官網售價已跌至 2699 元。在這個價位購入一臺搭載 8 Gen2 的旗艦機,會對追求性價比的人群造成選擇困難。

        如果不能成為平價大戰的主角,先 " 制造混亂 " 或許也能創造機會。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持久力。以性價比成名的 Redmi 也被友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友商的優勢還沒持續多久,Redmi 的后手已至。

        誰都沒有完勝,而以這種方式卷下去,才是中端市場的生存法則。

        沒有粘性的買賣

        近日有消息稱,小米正在研發 300W" 神仙快充 ",據稱 0-100% 充電時間將會達到 5 分鐘級別。

        平價大戰愈演愈烈,新技術從應用到旗艦機型到下放中端的周期有可能縮短。在力求走量的市場上亮出殺手锏,無疑將獲得明顯的市場份額提升。

        重點是,獨占時間有多久?

        供應鏈的技術會快速被主流廠商普及,無止境的參數比拼無法換來持久競爭力。無論是 1T 存儲殺入,還是驍龍 8 系處理器下沉,都會被友商快速跟進,無法成為品牌的護城河。

        Realme GT Neo5 SE 與 Redmi 12Turbo 的產品力高度同質化,導致的結果是誰都先發誰占優,但誰都沒有絕對統治力。

        換言之,在此等產品力基礎上有所突破的機型出現,誰的用戶都有可能大量流失。

        某項技術或配置獨占時間能持續多久,本質在于技術來源是供應鏈還是獨家,事關用戶粘性與品牌的長效競力。

        iOS 系統基于 Unix 內核、沙盒運行機制,開發語言為 Objective-C,完全不同于安卓的 Linex、虛擬機、Java。人們常說的 iPhone 閉環,其實根植于系統層面,也是 iOS 用戶粘性的基礎。

        除了推到重來,國內品牌難以獲得相同的用戶粘性。

        一直以來,安卓手機廠商努力打造的自研體系,在影像、快充等技術層面突飛猛進,實則是對于底層基因同質化的彌補。

        業界常說 " 做系統不難生態難 ",也可以看出國內手機品牌解決問題的方式略顯避重就輕,但也是無可奈何的。

        芯片和系統兩大底層技術來自于第三方廠商,剩下的技術研發顯然不夠硬核,以至于安卓旗艦機型往往處于高度同質化的邊緣,目標走量的中端機型可想而知。

        本就不高的用戶粘性在平價大戰中將會空前放大。各品牌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循環中平分秋色,持續性存疑。

        去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為 12.1 億部,降至 2013 年以來最低水平。

        十年間,"1999 交個朋友 " 的小米變成了 Redmi,OPPO 獨立出 Realme、一加,vivo 推出 iQOO,母品牌全力沖高對沖市場縮量造成的損失,子品牌進入性價比市場或電競等細分領域穩固基本盤,國產品牌想要多端發力謀生存。

        如前文所述,國內品牌的高端化成效不佳,持續一味沖高的結果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而當前中端之爭陷入了無休止的參數比拼,產品呈現高度同質化,誰都難以占據絕對優勢。

        為數不多的獨家技術加入平價大戰或許可以解決中端機型的困境,然而勢必打亂自家產品結構的平衡,導致旗艦產品說服力進一步下降,并不合理。谷歌提供給各品牌同一個底子,在此基礎上定制的 OS 經過多年發展,也難言有實質差距。

        中端機型的同質化,似乎暫時無解。

        用戶粘性決定品牌持續競力,安卓廠商先天劣勢,只能一次又一次盡力爭取短期市場份額。全球手機出貨量連續收縮,對于殺價走量的市場也并不是積極信號。

        對國內手機品牌而言,重走參數、價格戰老路,無疑又處在了沖高的起點。這場平價大戰似乎難有勝者,只是消費者和供應鏈的狂歡。

        END

        往期推薦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亚洲欧洲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街区偷拍街拍|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中v天仙www|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亚洲粉嫩美白在线|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