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需求猛增對口較少 鋰電行業人才也“荒”了?

        2022-07-19 09:56:04來源:中國汽車報  

        人才爭奪戰的硝煙已經開始散布到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了。近年來,隨著動力電池產業的迅速擴張,鋰電企業的人才隊伍也呈現井噴式增長的態勢。

        Wind數據顯示,2021年末,78家動力電池概念企業相較上一年員工數量增加19.86萬人,增幅達到23.19%。隨之而來的是鋰電人才的供不應求。有的企業四處高薪“挖人”,有些與員工簽訂競業協議,有的甚至未雨綢繆,開始提前“囤”人才,哪怕暫時沒有合適的崗位或者需求,也不惜花高價聘來再說。

        “伴隨著能源革命的急速推進,鋰電企業紛紛擴產,再加上產業升級與企業競爭加劇,行業對鋰電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朱明榮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車還將繼續保持當下的良好發展態勢,因此鋰電人才短缺的現狀恐怕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從研發到生產 從老將到新兵

        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稱:“生產、技術、研發類人才一直都是公司最緊缺的。”

        這一次鋰電人才的缺乏是廣泛而全面的,從研發人員到生產線員工,從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將”到剛畢業的大學生,無一不是鋰電企業招攬的對象。

        據一位有3年工作經驗的獵頭透露,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大動力電池企業的崗位數量猛增,尤其是技術和管理崗位,幾乎每年翻一番。例如天能電池在全網發布的崗位數量,從2018年的175個迅速增長到2021年的1078個,增長接近10倍。其中,有70%位于總部湖州,其余則分布在杭州、深圳、上海、蘇州和成都等地。“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想要資深的高端技術人才。”該獵頭表示,比較熱門的領域包括鋰電池PACK工程師、BMS電子數據工程師、工藝工程師、電芯研發項目工程師等,年薪約為20萬~30萬元。還有一些急需的崗位,薪資面談,還可能包括股權激勵等更多待遇。

        研發人員供不應求,鋰電行業的一線生產工人同樣被爭搶。為了滿足企業擴產需求,不少鋰電企業在大規模招聘一線員工,這一類員工的入職門檻被大幅降低。例如某電池企業的工廠操作工,招聘需求為“身體健康,能讀寫26個英文字母,能簡單計算就行”。與此同時,薪資待遇也在不斷提高,為了能留住熟練的技術工人,不少工廠在基本工資之外,還提供各類補貼、績效、加班費。據了解,在今年過年期間,有工廠為留住工人,每人額外支付了3000~4000元的獎金。

        為彌補產業人才的較大缺口,校園人才也成為企業補充自身員工隊伍的重要來源。據悉,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對口本科生,年薪可以達到25萬元,碩士研究生的保底年薪為40萬元,甚至有一些人還能拿到期權或股票。欣旺達的招聘信息顯示,2021年以來公司已啟動多輪校招,累計提供工作崗位超1000個。“今年校招的學生比去年多了很多。”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在這場人才大戰中,除了正常招聘,企業更是各出奇招搶奪人才。內部引薦、獵頭搶人……各種戲碼輪番上演,進一步加劇了人才競爭的局面。欣旺達的招聘信息顯示,2021年以來公司啟動了多輪普工內部推薦招聘計劃,在職員工若成功推薦普工入職并留存滿4個月,便可獲得1500~2500元不等的獎勵金;為了留住人才,各企業也都加強了保密工作,如果保密工作沒做好,就有可能被獵頭“挖墻腳”。據了解,很多鋰電池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接到了獵頭的電話,“大廠”頗具競爭力的薪資吸引了很多人才,這也導致不少“小廠”人才流失嚴重。

        需求猛增 對口較少

        三部門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至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需求達到120萬人,人才缺口高達103萬人。北京綠色智匯能源技術研究院預測,隨著電池企業引入全生命周期服務,產品售后、維修、保養等專業維修人員人才缺口每年將達到10萬人。

        “造成鋰電行業人才短缺的原因主要有3點。”朱明榮分析道,首先,能源革命的急速推進帶來了鋰電企業的紛紛擴產,尤其是近期“雙碳”目標的明確,使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行業預期。這導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能嚴重不足,國內許多動力電池制造商都宣布了擴張計劃,因此2021年以來,行業用人需求出現了井噴式增長。

        其次,產業升級與企業競爭加劇,也導致企業對人才質量要求的進一步提高。朱明榮指出,在工業4.0、數字化、智能化等趨勢下,行業對鋰電人才的需求也有了質的變化,有經驗的生產、制造和研發類人員,成為全行業的稀缺人才。隨著鋰電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在技術迭代和新型電池研究的推動下,企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加大,但這一部分人才缺口更大。

        第三,人才供給相對不足。據朱明榮了解到的情況,我國鋰電人才培養滯后,對口專業較少,盡管材料學、無機化學、物理、熱力學、動力學、工程機械加工、電子電路技術等當前都是鋰電人才的重要來源,但最適用于鋰電人才的對口專業——電化學專業,由于屬于應用化學領域,是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下設的三級學科,只有部分高校招少量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因此人才儲備相當有限,難以滿足行業需求。

        內培外招 校企合作

        在人才缺乏的大背景下,不少電池企業為了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可謂用盡了渾身解數。除了高薪之外,股權激勵是最常用的,公開資料顯示,2018~2021年以來,寧德時代累計向上萬名員工授予超5000萬股限制性股票及期權;國軒高科最近一次的股票期權激勵中,首次擬人均獲授期權份額約為2.73萬股;孚能科技去年6月發布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次人均獲授股份數超7萬股。據wind統計,2021年以來,在79只鋰電池概念股中,有超40家公司發布了股權激勵計劃。

        當然,這其中也出現了一些“過激”的行為,例如“囤積人才”。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對于有豐富經驗的技術型人才,部分電池企業會花重金挖過來,即便在短期內無用武之地,也要高薪養著,目的就是讓競爭對手無人可用。還有一些電池企業“過度”使用了競業協議。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稱國內某電池企業將一些前員工告上了法庭,索賠競業賠償金竟然高達100萬元,但其中有的人工作時間只有3個月,月薪僅8000元,這顯然并不合適,當時也引起了業內的極大反響與熱切討論。

        對此,朱明榮建議,企業可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引進、業務外包等多種方式應對人才不足,同時適當加大校招力度,儲備高潛質人才。“在為人才提供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薪酬、足夠大的發展平臺以及良好工作環境的基礎上,企業可通過打造雇主品牌、搭建內訓體系、外派技術學習、發展通道建設、長期激勵體系等方式做好人才的保留。”朱明榮表示,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加強與院校或第三方人力資源培訓機構的合作,通過多種方式聯合培養人才,選拔、培訓優質潛力人才。

        站在行業層面,朱明榮注意到,雖然鋰電人才已有相當規模(有報告指出,2021年廣義上的鋰離子電池行業從業人員數量已達到220余萬人),但人才的專業來源多元,非對口專業人才居多,人才質量良莠不齊,生產、制造、研發類人才相對不足,復合型專業人才和具有系統思維的戰略型人才更是奇缺。為解決上述問題,朱明榮認為,一方面,應從行業視角規劃梳理鋰電行業相關崗位,分類制定鋰電人才標準,建立標準化的人才培訓和評價機制;另一方面,要集中行業優勢資源,協同建立優質的鋰電人才培訓平臺,加速鋰電人才的培養。“除此之外,行業還可牽頭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加強產學研融合,擴大鋰電人才池,為鋰電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朱明榮說。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码和欧洲码一码二码三码|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 亚洲激情校园春色| 亚洲fuli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大胆亚洲人体视频|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亚洲妇女熟BBW|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M码 欧洲S码SSS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