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出問題難維權 低價團購房成購房高風險地帶
爛尾、延期交房、價格糾紛……原本是職工福利的團購房,卻淪為購房的高風險地帶。
河南商報此前多次報道鄭州團購房糾紛事件,發現其中存在一個共同現象,即前期開發商會以低價向公職單位籌措一大筆資金。然而,房地產投資并非易事,部分開發商在陸續的投資過程中,出現資不抵債、資金緊張等困局,最終影響到團購房業主的直接利益。
那么,團購房糾紛事件的問題到底在哪兒?為什么業主的維權過程如此艱難?河南商報記者就此現象展開了深入挖掘。
價格低的團購房,容易出現糾紛
團購房的優勢很明顯,就是便宜。披著便宜的外衣,不少團購房項目在聚攏了一定資金后陷入困境。
鄭州知名爛尾樓啟福城,就是團購房出問題的典型代表。誰承想,當時超過10個單位參與團購,項目還是長期停工。好在,政府牽頭成立第三方專班,專門化解啟福城樓盤問題,將制定項目重組方案、招募戰略投資人,讓購房者看到了一絲希望。
相較而言,鄭州九中和鄭州二十六中老師們團購的期房,目前情況更為糟糕。公開資料顯示,這些老師于2016年前后,團購了由鄭州億陽置業有限公司開發的,位于鄭州渠西路與北環路交叉口附近的期房。約定2018年交房,可直到現在,工地上還是一個“坑”。
2019年,鄭州金水區人民法院322位職工集體維權,原因是他們的團購房已經爛尾多年。
最近幾年,關于各地團購房出現問題的報道,時不時會出現。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向河南商報記者直言,“團購房出現糾紛,是很常見的事兒,畢竟價格擺在那里。”
團購房出現問題后,購房者普遍面臨維權難
相較于普通商品房,團購房出現問題后,購房者普遍面臨維權難。
胡靜是鄭州一家事業單位職工。2014年,她參與了單位組織的房屋團購,當時繳納了10多萬元房款。
“剛開始,我們單位說的房子不是啟福城。”胡靜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單位起初團購的房子,位于鄭州西四環沿線。2015年時,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變成了啟福城。
房子從西四環變到了西三環,胡靜自然能夠接受。
“原本準備買來等升值后賣掉,不打算自己住,變到西三環后,不是很偏,就打算直接用作婚房了。”胡靜表示,單位團購房變成啟福城后,他們改變了再買一套房的打算,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這套房子上。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誰能想到啟福城會爛尾。”因為始終不能交房,胡靜一家只能租房住,每個月房租2000多元,“我都不敢跟爸媽說房子的事。”
不幸中的萬幸是,胡靜的房子已經完成網簽,至少能夠說明房子是她的。
胡靜也想參加維權,可是又不敢聲張。“大家每一次組織維權,我都是偷偷參加的。”胡靜稱,單位曾經告訴大家,不能參加購房者自發組織的集體維權,所以她只能前去“湊人數”,不敢當“談判”代表,“也算是貢獻一份力量,維權的人多了,會引起更多的重視吧。”
胡靜表示,自從啟福城爛尾后,單位基本沒有再提起過團購這回事。
“就想有一個家,希望能夠早點復工。”胡靜稱。
和啟福城業主相似,鄭州九中團購房、亞太綠博·田園等項目購房者,有不少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項目出現問題后,普遍面臨維權難。
從典型案例看為什么團購房維權難
團購房項目出現問題后,為何會維權難呢?從河南省煤田地質局團購房亞太綠博·田園事件,可見一斑。
煤田地質局旗下吉利公司退出后,2015年,亞太地產進場,后來要求業主補齊差價才能收房,導致近3000戶團購業主至今沒有住上自己的房子。
此事件中,業主維權困難主要原因如下:
1
土地權屬問題復雜,拉長開發周期
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亞太地產所摘得的一些地塊,起初歸一些機關單位所有,但機關單位并無開發資質,故團購房只能由房地產開發公司進行土地摘牌及開發工作。
復雜的土地權屬變更等問題,拉長了正常的房地產開發周期。
2
業主沒有與開發商直接簽訂購房合同
和商品房購房流程不同,單位團購房項目,由煤田地質局和亞太地產直接簽訂“商品房團購項目合作開發合同書”。另外,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煤田地質局只有少部分團購房業主和局里簽訂了協議(非合同),大部分業主只有局機關服務中心出具的財務收據,對于近3000戶業主來說,是十分缺乏法律保障的。
3
簽訂的是“開口合同”,價格模糊
煤田地質局和亞太地產簽署的“商品房團購項目合作開發合同書”是一個開口合同,是該起事件業主維權困難的最大伏筆。合同中的團購價格一欄,沒有準確的房價數字,而是土地開發單方成本(含保障房用地)和住宅建安配套工程費單方成本兩項模棱兩可的字眼。也正是合同中此項的不嚴謹,給了亞太地產把價格定位7900元/平方米的底氣。
此前,河南商報曾報道過亞太綠博·花園,該樓盤是省教育廳等單位的團購房,收房時也出現“補差價”。
近日,河南商報記者采訪到一位亞太綠博·花園已經收房的業主,其表示:“花園項目是教育廳的團購房,我們是在2020年收的房,我自己買的是120多平方米的房子,當時也是補了700元/平方米左右的差價,總共交了10萬元左右的差價。”
提及補齊差價的原因,該業主無奈地向記者講道:“我這也是沒辦法,當時業主一起咨詢過律師,律師說我們簽訂的這個開口合同,如果打起官司對我們不是很有利,所以我們只能任人宰割了。”
聲音專家:團購房涉及集體事件,地方政府應積極給予關注
團購房,原本是公職單位員工的福利,因其價格普遍低于市場價,讓許多職工享受到了便利。但是由于近幾年政策調控和疫情的影響,中小型房企的日子越來越難,在財務成本和營銷成本等支出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稍有不慎便會使企業資金鏈斷裂,從而導致后續一系列問題。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對于購房領域的問題,要最大限度地從購房者利益出發,積極為購房者尋求各類便利。團購房因為涉及集體事件,更是需要穩妥處理。地方政府也需要積極給予關注,真正把無法交付房屋的原因查清楚,給購房者一個合理的交代。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