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減負家長擔憂 教育部對中小學生作業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為促進義務教育減負增質,教育部加強了對中小學生作業的管理,嚴控書面作業總量是其中重要一項。不過,有不少家長擔心作業量減少會影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做到減作業而不減學習成效?中小學生的作業到底該怎么留?
從“作業端”進行減負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對學生作業管理提出了十條要求,其中包括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堅決防止校外培訓機構給中小學生留作業等具體規定。
其實,這并不是教育部首次對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提出要求。早在2018年8月,在《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教育部等八部門就已經提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的方案,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教育部對中小學生作業管理的相關規定,是從青少年身心和認知發展規律的角度出發,為切實減少課業負擔、呵護其健康成長而制定的,對于改變當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學習壓力過大等問題,以及培養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有著積極作用。”山東省泰山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王清林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家長的擔憂
不留書面作業或嚴控作業時間總量,體現出教育部門從作業端給學生減負的決心。但此舉也引發了不少家長的擔憂:現在學生的作業量已經很少了,再減是否會影響學習效果?
語文第16課生字抄寫一遍,練習題做完,《古詩兩首》抄寫兩遍;數學豎式、脫式計算題各十道,這是石家莊某小學二年級學生巖巖一日的家庭作業。
“專心寫的話半個小時就能做完。”巖巖的媽媽王女士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一聽說教育部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王女士有些著急,“下午不到四點就放學,沒了作業回家不就光玩了?再說不留作業,學的知識怎么鞏固呢?以后進入高年級會不會跟不上?”
王女士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孩子所在的學校還會給一二年級的學生布置少量家庭作業,如果以后學校不布置了,自己也會根據當日所學布置一些鞏固和拓展訓練。“不過還是希望這項工作能由老師來做,就像我家孩子,如果她知道這個作業是我布置的,可能不想做,或者討價還價能少寫就少寫。但老師布置的就不一樣了,一般情況下孩子更聽老師的話。”王女士說道。
家住北京西城區的家長鄭女士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自己女兒正上六年級,作業負擔并不重,絕大部分都能在學校利用課間時間完成。讓她感到擔心的是禁止校外培訓作業的規定。“我理解禁止校外培訓作業是為了防止出現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象,可說實話,學校教的知識相對淺一些,孩子在學校的時間也比較長,掌握的相對牢固。而家長給孩子報課外班,都會選擇比學校學得稍稍難一些的,對這種比較難的課程,如果沒有作業進行課后鞏固,效果是不行的。”鄭女士表示。
對作業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多位教育專家認為,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并不是簡單的不留或少留作業,而是實質上對學校和老師對學生作業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考驗。
“簡而言之,就是要求老師布置作業講究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培行業資深專家俞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優秀的老師應該懂得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或個性化作業。“怎樣才能既讓學生掌握知識、又能少做作業,這是需要老師投入大量精力在教學法上進行深入研究的。而目前部分學校的現狀是老師的教學方法不足,要靠學生大量刷題做練習來彌補,作業負擔自然就加重了。”俞勇表示。
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負有給學生科學布置作業的責任。俞勇認為,為了讓老師更好地履行此項職責,既需要學校對其進行嚴格的培訓和考核,也要對做得好的教師不吝鼓勵和獎勵,讓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提高教學方法上。
王清林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面對作業減負存在認知差異這一問題,關鍵在于家校達成一致。一方面,學校要向課堂要效益,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堅持在課堂內解決學生的若干學習問題;另一方面,學校還應該向廣大家長輸送科學育兒知識,讓其真正認識到孩子成長的科學規律,特別是身心健康、學習興趣激發的價值和意義,使家校達成一致,讓教育呈現出一種“輕負擔、高質量、高滿意度”的生態。(記者 王立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天夏退(000662)結束A股之旅 諸多麻煩纏身7封函件尚未回復
昔日明星股天夏退(000662)的A股之旅要畫上句號了。4月8日,天夏退最終報0 23元 股,公司總市值僅剩2 ...
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