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代物流機遇挑戰并存 推出航運指數期貨時機已成熟
5月28日下午,由上期所主辦的第十八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航運分論壇在上海期貨大廈舉行。與會嘉賓表示,受新冠疫情的沖擊,海運價格一漲再漲,中下游企業面臨巨大壓力,風險管理需求強烈,未來上期所和上海航運交易所合作推出集裝箱運價指數期貨品種,將有助于增強集裝箱運輸業的有效定價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提升我國國際貿易運輸服務的主導權,促進航運市場健康發展。
推出航運指數期貨時機已經成熟
上期所總經理王鳳海在論壇致辭時表示,從國際經驗看,航運中心和金融中心密不可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正在邁向全面建成的新階段,提升航運金融服務能級是深化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點。隨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進入深化階段,推出航運指數期貨的時機已經成熟。
一直以來,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期貨市場在協助航運業務風險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航運是全球貿易的載體,龐大的市場規模放大了運價波動對航運企業損益的影響。”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董愛華在會上說,“航運市場十分需要運價衍生品來作為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的工具。航運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將為航運要素集聚和服務能級提升提供新的動力。”
上海航運交易所黨委副書記姚偉福在會上表示,航運指數期貨是現代航運服務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航運中心、金融中心兩個中心建設最佳的實踐結合點,對于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市場層面上看,航運指數期貨是保證國際物流供應鏈暢通的最有效工具之一。航運指數期貨通過套期保值、對沖風險,能有效為航運、貿易和貨主企業提供避險工具,是保證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與暢通,金融服務于實體的重要手段與載體。
“當前,國際形勢、地區局勢以及新冠疫情發展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大,期貨市場、航運市場未來發展面臨的新矛盾、新挑戰不會減少。”王鳳海提到,在過去的一年里,上期所和上海航運交易所深入合作,航交所優化了標的指數,上期所設計了航運指數期貨合約規則。研發中的航運指數期貨是深化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一環。上期所將繼續深化與上海航交所合作,圍繞航運指數期貨,推進航運市場健康發展。同時,希望未來航運企業積極參與航運指數期貨,有效利用衍生工具管理風險,共同促進航運市場行穩致遠,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展。
后疫情時代國際貨代物流機遇挑戰并存
2020年以來,國際貨代物流市場跌宕起伏,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和動蕩的國際關系影響下,國際貨代物流受到了強烈沖擊。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副秘書長林備戰在主題演講時介紹,從國際貨代物流市場總體來看,2020年1—3月行業下滑態勢明顯。2020年4月以后,隨著國內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貨代業開始逐漸上揚。
目前,集裝箱貿易需求持續恢復,短期來看仍十分樂觀。克拉克森研究(上海)總經理幸月提到,前期被抑制的部分需求釋放,同時,商業補庫存需求增加,而港口擁堵,近期蘇伊士運河擱淺事件等因素造成物流中斷短期不會緩解,仍對市場產生有利的影響,短期內支撐運費。
“中國國際貨代物流服務于對外貿易,是生產性服務業和國際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國際供應鏈正常運行的重要環節。在2020年疫情下,這個屬性尤為突出。”林備戰表示,國際貨代對保障實現貿易暢通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確定我國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國際物流和供應鏈基礎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他介紹,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恢復經濟正增長,使我國在全球貨運體系中占據了重要的先機。全球疫情影響下,大量服務支出轉化成商品支出,帶來貨量的持續增長。從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出口看,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53%。在當前疫情下,總體來看,貨運量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還將保持同比大幅增長。
幸月也提到,中長期來看,全球集裝箱貿易及需求正逐步正常化,雖然潛在的疫苗廣泛接種預計將促進正常的經濟活動,但逐漸轉向服務消費可能使得這一過程并不順利,過多的接觸可能導致疫情反復。運力擴張仍處于良好的管控中,今明兩年預計分別增長4%和2.1%。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后疫情時代,上游貨主企業面臨大量出口,下游船公司逐漸加強數字化、物流一體化,提升端對端的處理能力。行業在個性化服務、延伸供應鏈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發展中蘊藏著很大機遇。
但同時,國內貨代企業也面臨巨大挑戰。林備戰表示,總體來看,國際市場總體運力緊張、空集裝箱短缺、運價上漲等問題已成為普遍性問題,越南、印度、韓國等國也出現了運價快速上漲的情況,部分主要航線運價已超過我國。價格的不穩定或波動太大乃至一漲再漲,造成貨源流失,貨主尋找其他渠道和途徑,造成貨代企業業務流失等挑戰,企業面臨巨大壓力。
航運指數期貨有助提升集裝箱運輸業抗風險能力
上海航運交易所信息部經理劉越在主題演講時提到,航運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有大量的不確定因素會影響到市場運價。航運市場的運費波動劇烈,且不確定性強,即便是專業機構也很難對未來的市場做出準確判斷,而相關指數衍生品可以為市場提供一種切實有效的避險工具。
據劉越介紹,海運貿易量占全球貿易總量的90%,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每年的運費規模上千億美元。從上海航交所發布的SCFI指數2009年10月至今的數據看,上海出口至歐洲航線最高為5000美元/TEU,最低為205美元/TEU,最高值是最低值的25倍。“這樣的波動對穩定物流鏈是非常不利的。而航運指數期貨交易通過套期保值、對沖風險,能有效為航運相關企業提供避險工具,也是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他說。
“貨代是代表貨主利益,是托運人,是集裝箱運力的需求方。不同貨主對集裝箱需求不同,導致貨主與班輪公司談判時只能一對一商議。貨主和貨代都是分散的,無法形成合力來提高對班輪公司的議價能力。”林備戰坦言,未來上期所和上海航運交易所合作推出集裝箱運價指數期貨品種,為貨代物流提供艙位、運價保障服務,將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運輸服務中的主動權,有助于提升集裝箱運輸業的有效定價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使得外貿企業愿意多簽訂CIF合同,提升我國國際貿易運輸服務的主導權。
當前,中國企業通過金融市場運作鎖定成本的意識在增強。國泰君安期貨公司產業服務研究所研究員黃柳楠介紹,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一季度,就有148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套期保值相關公告,較上年增長翻倍。在他看來,航運指數期貨推出后,航運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就可以鎖定海上運輸成本,把不確定變為確定,并進一步獲得定價權。例如,如果擔心航運市場上漲,可買入套保,若市場真的上漲,則做多者將在航運指數期貨上盈利,對沖運價上升的風險;反之,如果擔心航運市場下跌,需要鎖定運力訂單利潤,則可以賣出套保,若市場真的下跌,將在航運指數期貨上盈利,對沖運價下跌的風險。由于在航運產業鏈上的定位不同,船東一般做空以鎖定利潤、貨主一般做多以控制成本。
“實際上,上市航運指數期貨也是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的需要。”劉越表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點突破在現代高端航運服務上,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重點則在于資源配置能力的建設。航運指數期貨正是航運中心與金融中心建設最有效的結合點,既是現代航運服務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金融配置資源的重要載體,將成為建設全球領先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最具有節點性、標志性、可量化的任務。(張田苗)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葉飛舉報中源家居等存在“市值管理” 中源家居清者自清還是濁者自濁?
5月17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公安局公開表示,近日,安吉縣公安局根據中源家居(603709)的報案線索,已正...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