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飲料搶占咖啡市場 噢麥力四面楚歌主流市場上演三足鼎立
植物基飲料都看中了中國咖啡市場。噢麥力、維他奶和alpro近期都在現制咖啡領域加快布局,即將上演一出“三足鼎立”的大戲。
在這兩天舉辦的咖啡文化周上,達能宣布旗下alpro植物基品牌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并以精品咖啡和奶茶店為首選,直接進入了噢麥力和維他奶相關產品的腹地。
此前,瑞典品牌噢麥力(Oatly)以咖啡渠道引入中國市場,后與星巴克、喜茶達成合作,經過品牌化運營,將植物基飲料概念“炒熱”,甚至聲稱可以代替牛奶。除此之外,維他奶推出了咖啡大師專享版產品,深入內地咖啡市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噢麥力在技術層面占據優勢,但目前產品均為進口,供應鏈過長導致價格過高。維他奶具有產業鏈和性價比優勢,但豆奶與咖啡搭配度并不理想,口感一般,目前也推出新品加快調整。達能alpro作為后來者,優勢不明顯,但可憑借達能原有的渠道體系可以快速鋪開市場。不過,隨著本土品牌加快布局,未來市場“鹿死誰手”難以預測。
始于B端,鏈接年輕人
據了解,alpro入華的“第一站”采取高舉高打的模式,布局高端精品咖啡店。目前,alpro已經與精品咖啡品牌Seesaw達成合作,聯合推出植物基咖啡飲品。并且,達能alpro會專注在餐飲渠道,集中資源做精做透。
達能亞洲區乳制品及植物基產品高級副總裁陳奕穎表示:達能相信在餐飲渠道,尤其是咖啡和茶的產品組合里,有很大的潛力。這一系列不僅針對咖啡,更要開發適合中國消費者飲用習慣的咖啡和茶飲,達能有很多的計劃。
據了解,2016年,隨著White Wave被達能收購,alpro也成為達能旗下品牌。其所有產品都采用植物基原料,包括非轉基因巴旦木、椰子、榛子、燕麥和大米等。除了飲料,alpro的植物基產品還包括酸奶、甜點、奶油等多種品類。目前,alpro是全球領先的植物基品牌,在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有售。
對于為何與B端的企業展開合作。達能方面稱,近年來,咖啡和新式茶飲消費在中國市場非常盛行,同時隨著消費者對植物基食品的健康認知和需求增長,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單一的動物奶與咖啡或茶的搭配,植物基產品的引入,可以為新一代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健康選擇。alpro產品的平衡感更強,擁有椰子、巴旦木和燕麥三種口味,它們搭配起來能夠做出千變萬化的菜單。
alpro的合作伙伴Seesaw是高端精品咖啡品牌,2012年進入中國,門店數量僅3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蘇州、杭州、南京等一線城市。
目前進入現制咖啡領域的主流植物基飲料品牌,多數以餐飲渠道入局。噢麥力源于瑞典,2018年初進入中國。噢麥力相關負責人曾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噢麥力通過與咖啡館的合作為消費者所認識,以燕麥咖啡為標志咖啡應用受到市場歡迎”。噢麥力和星巴克達成了合作,進入中國內地星巴克的所有門店。并且,噢麥力還與喜茶等企業實現聯名推出新品。
為了切入中國咖啡市場,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維他奶2019年也推出了“咖啡大師專享版豆奶”。3月29日,維他奶也對這一系列產品進行升級,推出了燕麥、巴旦木兩款升級款咖啡大師植物基飲品。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咖啡和新式茶飲是年輕消費主流的消費飲品,消費量大。植物基飲料品牌選擇這兩個領域作為敲門磚,能夠與年輕消費者產生更多的鏈接,容易打開市場。
極光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商務白領以及學生群體是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對于他們來說,咖啡幾乎是每日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的必備飲品。新式茶飲年輕受眾更明顯。CBNData發布的《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數據顯示, 2020年底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達千億元的規模,消費者規模正式突破3.4億人,90后與00后消費者成為新式茶飲主流消費人群,占整體消費者數量近七成,其中近三成的90后與00后消費者購買新式茶飲的月均花費在400元以上。
噢麥力四面楚歌,主流市場上演三足鼎立
隨著alpro的進入,噢麥力將面臨四面楚歌的局面。目前,各大品牌都在各自圈地,進入了三國拼殺的階段,隨著更多品牌的進入或將進入混戰的局面。
在中國市場,Alpro雖然是跟隨者,但在全球市場是引領者。alpro創建于1980年,已經擁有40年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植物基已經成為達能重要的收入來源。2020年,達能植物基相關領域的收入從2019年的19億歐元增長15%,達到了22億歐元,是世界上最大植物基企業之一,旗下植物基品牌包括Alpro、Provamel、Danette、Silk、Vega等。其中,Vega和Provamel已經先后進入中國市場。達能已經將植物基作為積極布局這些領域,計劃到2025年旗下植物基食品的銷售額達到大約50億歐元。
在中國市場,達能早已布局多年,擁有成熟的渠道。據悉,alpro已與東莞捷榮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香季咖啡貿易公司、上海翼韜貿易公司等企業達成戰略經銷合作。陳奕穎說:“這三家經銷商是很多咖啡連鎖的供應商,有很多年的積累,并且也是有意愿和我們一起去開創賽道的伙伴。今年,我們相信可以(在餐飲渠道)達到上千家的量。”
維他奶也在積極調整咖啡大師系列產品,目前,已進入國內眾多著名的連鎖咖啡店和精品咖啡店,如星巴克、Costa、Tims、太平洋咖啡、jpg、%Arabica等,直接與噢麥力競爭。
除了上述品牌,伊利、蒙牛、達利食品,養元等食品巨頭在于加快布局。
作為將植物基概念炒熱的噢麥力不甘示弱,除了進入星巴克等咖啡店,還進入了喜茶、gaga鮮語、圣馬可意式餐廳等餐飲店。消費者也可以進入Ole’、BLT精品超市、山姆會員店、盒馬鮮生等超市內,能直接購買噢麥力的產品。
眾多品牌布局,噢麥力的優勢在于品牌力和技術。業內人士認為,噢麥力的燕麥飲料在咖啡中的泡沫更豐富。另外中國植物基飲料概念是噢麥力進入中國后再次火爆,噢麥力有一定的品牌力。但是噢麥力目前在中國尚未設廠,供應鏈長導致價格高,性價比低。
維他奶優勢和劣勢也相對明顯。維他奶主要的產品是豆乳,優勢在于高性價比,所以也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業內人士認為,豆乳飲料雖然可以與咖啡搭配,但是發泡情況和口感存在差距。維他奶推出了燕麥類產品也是在彌補這塊的短板。
就這一品類而言,整體存在最重要的問題是口感和受眾。營養專家鄭育龍認為,植物基飲料優勢在于環保和健康的理念,但消費者購買咖啡把口感放在第一位。植物基調制的咖啡遠不如牛奶調制的咖啡絲滑。甚至植物基的酸奶跟“豆汁”的口味相似很難喝。另外,植物基飲料與飲品搭配,目前的市場相對單一主要以咖啡為主,且受眾較少,消費者熱情不高,主要消費地在華東地區。
就技術層面而言,還存在與現有設備適配問題。主流的咖啡品牌設備主要為動物奶打發使用,植物基飲料存在殘渣,需要定期清洗設備。
就中國市場當前情況而言,鄭育龍認為,雖然植物基飲料品牌打出了很多概念,吸引眾多消費者關注,但中國目前年人均牛奶消耗量到30多公斤,一線城市人均飲奶量僅有50多公斤,仍不足世界人均的三分之一,不足亞洲人均的二分之一。中國大眾仍需要攝入足夠的牛奶,保證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的吸收。所以,植物基相關產品只能是小眾市場作為補充。
“目前看,雖然植物基市場主要以外來品牌唱主角,但3年后本土品牌或將依托供應鏈、生產布局和渠道優勢,收割植物基市場。”朱丹蓬說。(李振興)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651家上市公司擬派發“紅包”超4700億 部分“大手筆分紅”存隱憂
進入年報季,上市公司分紅預案隨之顯現。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記者發稿時,A股共有809家上市公司...
2021-03-31 -
中國公募REITs產品推出箭在弦上 環保、物流、交通等項目或率先推出
隨著一系列政策規則密集推出,中國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產品的推出箭在弦上。記者從上交所獲悉...
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