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正文

        網約車行業陷入內卷,誰的錯?

        2023-06-27 13:36:26來源:Bianews鞭牛士  

        這些年網絡上流行一句話:中產的盡頭是滴滴。


        (相關資料圖)

        一句玩笑背后,曾經似乎還有那么幾分傲嬌,而如今,恐怕又帶上一絲現實的冰冷。

        看上去很美的中國網約車市場遭遇到了困局。

        一方面,網約車市場仍在以較高速度增長,但另一方面,這個行業的瘋狂內卷正在各個層面上演。

        經歷了十年的發展,網約車頭部平臺逐步建立起嚴格的準入準出、安全解決方案、司機權益保障、規則和治理體系等等。其間有主管部門的推動,有公眾的監督,也有平臺與司乘的長期溝通磨合,可謂不易。

        但個別平臺通過放松門檻,又不斷沖擊這些業已形成的標準,一些創業初期存在的亂象甚至還在死灰復燃。

        在這輪“內卷”中,司機的收入不再讓人滿意,絕大多數平臺仍未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行業整體的服務質量,距離規范、穩定和優質,又拉開了距離。

        一場“三輸”的困局似乎就在眼前。

        一、僧多粥少的困局

        開網約車,曾被中產視為規避階層下滑的避風港。

        直到近半年,聽到的抱怨越來越多。

        前不久,一位廣東東莞網約車司機忽然間在抖音上火了。

        在視頻中,他說當天跑了8個小時,收入卻只有少得可憐的78元,而他前一天的收入也只有96元。

        只要肯吃苦,輕松過萬的時代正在遠去。

        都說每一個外賣小哥都有一個開網約車的夢。但很多外賣小哥還沒開上網約車,市場就已經人滿為患。

        對于這一現象,一些人歸因于經濟形勢不好,比如2022年年底,中國網約車用戶規模4.37億,比上一年就少了1553萬。

        可惜這種歸因方法并非絕對的真相。

        經歷了三年寒冬后,中國網約車經濟依然在集體反彈,整體的消費需求不但沒有走低,反倒在增加。

        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國網約車訂單數一直處于上漲狀態,前三月環比分別上漲14.1%、13.30%、9.70%;3月網約車行業的訂單量為7.16億單,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2.8%。

        只是增長的需求并沒有轉化為繁榮,供需的天平悄悄突破了失衡的臨界點,需求上漲的速度已經跟不上網約車司機增加的速度了。

        從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上海新增核發網約車輛運營許可證26118件,總數達到近6萬輛。換句話說,在短短1年半的時間,上海一地網約車的數量增長了43%。

        如果把時間起點放到2020年,上海網約車數量在3年內增加了至少1倍。

        從全國范圍來看,網約車數量的增加同樣十分驚人。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289.1萬本、車輛運輸證112.0萬本。

        到了2023年4月,全國網約車司機數量達到了540.6萬人,車輛數量達到了230萬輛,分別比兩年半前增長了一倍多。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雖然4月網約車訂單量同比增長了48.4%,但人均訂單量卻滑到了10.2單。

        面對被“擠爆”的本地網約車市場,多地緊急按下“暫停鍵”:

        5月5日,三亞發通告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運輸證核發業務。

        此外,近一個月內,濟南、溫州、東莞、遂寧等地也紛紛發布網約車飽和預警,提醒從業者謹慎“入場”。

        濟南市發布風險預警,該市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量不足10單。

        溫州市2022年9000余名新增持證駕駛員未實際上崗。

        東莞提示,該市網約車司機工作強度增加,近八成車輛每天接單不足10單。

        遂寧市干脆提醒當地擬從事網約車的人員,運力已經飽和,謹慎入行。

        數據是最直觀的,司機的感受也是最真切的,我在這大半年來打車和司機的聊天中,越來越頻繁地從他們口中聽到“網約車越來越難跑了”的嘆息。

        對于司機來說,開網約車就只剩下了維持生計的迫切。

        二、聚合平臺惹的禍?

        整個網約車的行業“產能過?!?,是司機們生存困境的根本原因。

        2021年6月,就是在滴滴被下架1個月前,全國共有合規網約車平臺236家。

        到了2023年4月30日,這一數字變為了309家。

        不到2年時間,取得資質的網約車平臺公司增長七十多家,速度同樣令人咂舌。

        最大問題也就在這里。

        當別的行業經歷了一輪輪大浪淘沙,基本完成優勝劣汰的時候。網約車行業卻重啟了“凡爾登絞肉機”,滴滴的暫時下架讓很多后來者看到了機會,在需求日漸飽和的網約車市場中不斷廝殺。

        商業競爭日趨殘酷,當正面硬剛贏不了,那就只能靠投機取巧來實現“彎道超車”了。

        “彎道”最常見的只有兩條:

        1. 降低司機準入門檻,來實現短時間內司機的大規模擴張,畢竟,網約車平臺競爭力的關鍵之一就是司機數量。

        比如行業里最嚴格的司機準入,需要對司機做安全資質審核、一致性核驗、安全背景檢查、人車不符核查等多維度驗證,準入后還會定期對司機進行安全檢查。

        這需要長期、巨額的資源和成本投入。

        部分平臺顯然沒有能力跟隨這些標準,加上聚合平臺故意放縱,也就索性拉低安全標準,先把市場搶了再說。

        2. 加入聚合平臺——就是類似高德、攜程這一類非網約車主業起家的平臺——不用自己花大成本搞技術研發、商業運營,就能獲得流量。

        聚合平臺本身不直接提供網約車服務,而是其他平臺的信息展示給用戶,為其他網約車平臺公司提供流量入口。

        它們,更像是中介。

        而需要用到聚合平臺流量的大多屬于網約車小平臺。聚合平臺通過大幅度降低網約車行業的進入門檻,推動了很多地方性小平臺的快速擴張。

        一些平臺在拿到相關證件后并不自己開展經營活動,而是將資質租出去做起了包租公賺取租金收入,還有一些平臺在取得經營許可后并不打算老老實實做平臺生意,而是想賺司機的錢,推出所謂的上班模式、保底模式來賺取司機的車輛押金以及服務費。

        另外一些所謂的網約車平臺,根本不具備《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公司具備線上線下服務能力的要求,分公司只有一名員工,甚至辦公場地也是借用當地合作的租賃公司的。

        很多背靠聚合平臺的小網約車平臺,為了擴大自己的司機人數,甚至在環節中主動擔當了幫兇的角色。一些平臺甚至會降低租車價格把沒有運營資質的車輛租給司機。

        大量網約車上路,加劇了“僧多粥少”的狀況。

        毋庸置喙,部分網約車平臺企業的輕責任就是當前的癥結所在。

        現在的聚合平臺作為中介,深得國內中介的精髓。它們所做的,不過是把雙方撮合到一起,而在具體的事情上當甩手掌柜,通常不承擔任何運營相關責任。

        這當然不合理。

        站在商業視角,聚合模式有其合理性,通過流量給中小網約車平臺公司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但網約車的特殊性在于:這是一個需要為生命和安全負責的行業。

        聚合平臺相對于自營打車平臺,體系更為龐大和復雜,基本是由規模較大的互聯網公司跨界建立。它們既有義務,也有能力去擔起一定的主體責任。

        平臺和司機數量的增加,如果是在嚴格遵守安全規范的前提下,原本可以提高市場的競爭活力,增加乘客的選擇權。

        但現狀是,這些不負責任的平臺搶占市場的同時,卻把收入風險轉嫁給司機,把安全風險甩給司機和乘客。

        三、突破三輸困局的鑰匙

        中國的網約車市場真的飽和了嗎?

        表面上看,是飽和了。

        但是這種飽和,是被大量低質量的劣幣充斥到市場中間所造成的。

        而一些已經形成了良好內部監督機制、遵守市場規則和提供優質服務的網約車公司,也在大量劣幣進入市場后受到了一定的沖擊。

        長此以往,很難說中國的網約車行業不會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滑向更加糟糕的境地。

        可以說,中國網約車市場的內卷現狀,已經造成了司機、乘客、平臺的三輸局面。

        低準入門檻造成了不少本不該出現的亂象:

        有的司機可能有嚴重犯罪前科,依法不應從業但卻毫無審核;

        有的乘客出現安全事故后,聚合平臺和網約車公司相互推諉,無人善后;

        有的平臺被卷到不斷壓低單價,司機一公里一塊錢的定價并不少見;

        還有的司機多平臺接單、延長工作時長,帶來疲勞駕駛的隱患;

        ……

        司機越來越難賺到錢,也會進一步放大司乘矛盾。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2022年中國網約車消費者認為網約車存在的安全隱患中:

        61.1%消費者表示司機準入門檻較低;

        60.8%消費者表示相關制度不完善;

        40.1%消費者表示司機信息與平臺信息不一致;

        25.4%消費者表示車輛不合規;

        22.2%消費者表示車輛信息與平臺信息不一致。

        中國的網約車市場發展至今,早已過了野蠻發展的初創階段。

        這些亂象無疑是與這個行業本應具備的規范是極不相稱的。

        回到初心,網約車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是通過惡意競爭,搶占城市道路路權,搶奪公共交通資源拉客嗎?顯然不是。

        而是通過互聯網給乘客多幾種便利,多幾種選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通過技術賦能提升消費者的服務體驗。

        但現實并不總是能盡如人意。

        眼下國內網約車市場面臨的亂象和窘境,還是得靠轉型升級來化解。

        而從法律和政策上來規范所有網約車平臺的相關責任,嚴守行業準入門檻,是市場自發轉型升級的前提。

        對于越來越多出現的聚合平臺監管,需要趕緊提上議事日程了。

        當網約車市場的發展進入“深水區”,是時候將一些規則通過制度和法律法規的形式正式明確下來,形成市場良性運行的游戲規則。

        只有這樣,眾多網約車平臺才能在市場競爭規則下,通過提高準入門檻、確保司乘安全、保證服務質量,向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不至于讓劣幣驅逐良幣、讓網約車司機陷入無限內卷的惡性循環。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V在线播放|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女女女同性video| 亚洲大香人伊一本线|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亚洲欧洲日韩不卡|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亚洲国产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AV|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jjzz亚洲亚洲女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