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有害廢物場影響居民壽命 或降低附近居民0.2年預期壽命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3日發表一項環境科學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認為,居住在美國的“超級基金”場地(即被有害物質污染的場地)附近,可能會平均降低0.2年的預期壽命。研究還指出,社會人口因素上的不利影響和氣候變化等因素還會進一步加劇這種后果。
在美國,有數百萬人居住在“超級基金”場地附近,這些場所都存在有害廢物,需要進行長期清理。居住在這些場地的鄰近地區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尚未得到國家層面的評估。
鑒于此,美國休斯頓大學研究人員哈納迪·里菲及其同事,此次使用全國性地理編碼統計建模分析,結合人口普查數據,評估期望壽命(代表一般的健康水平)如何受到鄰近“超級基金”場地的影響。在美國本土的72268個普查區,超過65000個普查區可獲得預期壽命數據。
研究團隊發現,住處鄰近“超級基金”場地(該場地位于其普查區范圍內)的人們,與遠離這些場地(普查區范圍內無“超級基金“場地)的人們相比,預期壽命數據差異雖小但顯著。平均而言,居住在鄰近地區的人們預期壽命約降低0.2年,但有些人住的普查區既有“超級基金”場地相鄰,又背負社會人口學上的不利因素,比如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缺乏公民身份、缺少保險或者身負殘障,相對那些同樣有不利因素但普查區里沒有“超級基金”場地的人而言,這些居民預期壽命降低約1.22年。
一個地區對自然災害的準備充分程度及響應程度,也會加劇居住在污染場所附近的不利影響,比如洪水可能沖散有毒化學物質、污染供水系統。在未來隨著氣候變化加劇,類似事件發生更頻繁,這一影響或變得更為明顯。
研究人員表示,在那些有害廢物清理計劃尚未落實的普查區,以上所表述的對人類的健康影響亦更大。然而他們也指出,每個“超級基金”場地都需要作單獨調查,以更確切地評估其存在對鄰近居民是否有害以及影響如何。(張夢然)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