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審核員死后,B站股價漲了13%

        2022-02-10 16:46:33來源:財經琦觀微信號  

        01

        屁股決定腦袋。

        02

        有些話有的人如鯁在喉,但都知道不能說。

        我來捅窗戶紙。

        “這世上每天有那么多人猝死。公司大了,好幾萬/幾十萬人。這是個概率問題,你明白我意思吧?”

        03

        不能這么想問題。

        持股者這么想還倒罷了,企業方千萬不能這么想問題。

        不是冷血的事。

        你一旦接受了這種思路,緊跟著出現的就是“運氣不好”、“個別情況”、“死者心理/身體本身就有病”。

        最后歸結為一句話:“企業沒有問題”。

        然后順理成章地把所有的思路都聚焦到如何應付媒體和輿論上了。

        第一,很難應付成功。

        情緒是附著在問題之上的。

        不解決問題,是很難單獨解決情緒的。

        第二,耽誤時間。

        發燒不去看病,只想著物理退燒。

        下次再燒起來保不齊人就沒了。

        目前許多大公司,公關和業務/組織部門是完全不挨著的兩條線。指揮權沒有很正常,問題是建議權也沒有,擦好屁股就得了。

        有時候公關慘就慘在這。

        04

        赤裸裸的生死面前,人都是很脆弱的。

        你沒法接受自己在替一個“吃人”的公司賣命,更沒法接受自己就是“吃人怪獸”的一部分。

        但這就是你的事業。

        你能怎么辦?

        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里,把鍋推給概率,推給社會,推給死者本身。

        這種選擇很有誘惑力。

        2004年,陳天橋登上中國首富,網游尚不像今天這樣被大眾所接受理解,很多人罵他是電子海洛因毒販。

        負面新聞也層出不窮。

        《傳奇》玩家玩游戲通宵致死,玩家因為游戲道具被刪跑去盛大樓里自焚,鋪天蓋地的非議讓陳天橋高度痛苦,幾乎每晚都睡不著覺,常有瀕死感。

        一個人,一輩子死一次就夠難受了。兩個月,我幾乎每天晚上死一次。

        然后呢?

        他招了一千多工程師,用翻倍的工資從華為、微軟挖人,做盛大盒子,搞盛大創新院,做腦科學研究,做“更有意義的事”,要“徹底解決疼痛和死亡的問題。”

        再然后呢?

        再然后你們都知道了。

        面對生死拷問,有人往下走,主動去麻痹鈍化感知,混過去。

        陳天橋往上走,不干了,放棄了,繞過去。

        但這就是你的事業啊。

        直面缺陷,直面近似于無解的難題,需要的不是道德,是勇氣。

        05

        偶然性與必然性。

        猝死是偶然的。

        一家企業,人數足夠大,做得足夠久,員工猝死恐怕就是必然的。

        阿里,騰訊,華為,大疆、臉書,微軟,特斯拉......

        猝死和自殺的新聞比比皆是,甚至有人留下遺書直言“公司把我逼死了”。

        血淋淋的現實擺在那里,企業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

        具體來看,在“力求每一位員工心理和身體都健康”的總目標下,面對潛在意外,企業有三個環節要做足準備。

        第一,檢測。

        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抓手,包括但不限于定期調研,開放溝通渠道,保持溝通順暢等。

        關于每個崗位的工作強度、工作氛圍、工作成就感等多個維度,組織上要做到心中有數。

        除了傳統的組織形態,也可加強相應的科技的應用。

        比如工作時間內,在尊重員工個人意志的前提下推廣健康手環的應用,通過大數據模型的建立,進行更加敏捷高效的數據采集與風險預警。

        第二,預防。

        對高危崗位從業者履行告知義務,提高員工個人警惕。

        對猝死先發癥狀進行科普,鼓勵自查預防。

        一如B站在回應公告中說的那樣,“加強體檢,成立全天候健康咨詢室。”

        以及對心理、身體確實有重大隱患的同事進行開除——丟工作總比丟命強,況且還有賠付的補償金。

        第三,善后。

        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來的環節,但也是必須要有的環節。

        說得功利一點,猝死發生后,有的鬧大了,有的沒鬧大,關鍵就在于這一環節的完善性。

        該環節中主要粗略分為“經濟賠償”與“情感支持”。

        經濟賠償相對簡單,除了企業自身的賠付之外(法律的工傷界定,企業自身的自覺補償),建議企業在信息透明的前提下,強制給高危崗位上的每一位員工購買重疾險、意外險。

        情感支撐則相對復雜,要點包括但不限于:

        與家屬聯系的響應速度,第一負責人的明確,高級領導的現場慰問。

        這些都應該提前落實到制度里。

        此次B站事件發生后,由于其溝通和善后工作的混亂,給死者家屬帶來了巨大的二次傷害,某種程度上直接形成了輿論發酵的導火索(表妹于微博發文)。

        除了這些基本的底線要求之外,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在死亡意義,價值評價,被記得,被尊重,被看見等多個維度進行情感支撐。

        06

        公開信息我們了解到,事故發生于2月4日,緊跟著兩天周末。

        宣稱為死者家屬的網友于2月7日公開聲討,同一天B站給出第一封公告回應。

        2月8日,輿情大規模蔓延發酵,開始第一次登上各平臺的熱搜熱榜。

        當日,美股股價大漲7%。

        隨后B站進一步給出二次回應,股價翌日進一步收漲6.65%。

        我們都知道,股價的漲跌是N個因素多維疊加產出單一結果的混沌系統,因此這里我們絕不做因果論斷,只是簡單探討一下市場情緒,以及部分的邏輯推演。

        出現這種結果,我們認為背后存在有兩種認知。

        一直以來,在資本市場眼中,B站,以及其他社區類互聯網平臺,相比于電商、游戲等其他同類行業,都不夠“高效”,過于“佛系”,“奮斗精神不足”。

        這既是調研觀察得到的直接感受,也是行業特性不同所產生的客觀結果。

        (相比于電商等強運營業務,社區類平臺更多需要激發保護用戶本身的創作表達欲,這便導致了快速發展階段平臺會采用相對寬松,乃至放養式的運營策略,進而為整個公司的佛系氛圍打下基調。)

        加班致死,從側面弱化了上述印象。

        另一方面,正如我們此前所說,幾乎每一家“大企業”都有過猝死乃至自殺的情況,資本市場可能并不認為這會影響到B站的估值邏輯。

        一正一反,使得猝死事件并沒有在資本市場上引發太多的負面效應。

        07

        我個人認為這兩點均屬誤判,以下為論述過程。

        對企業估值來說,猝死本身或許真的不能影響其核心邏輯。

        但值得我們警惕的是,B站對于此意外的應對方式應對策略,讓我們看到了其組織結構上的高度不成熟,進而讓人們開始懷疑,該企業面對突發情況的處理能力是否需要重估?

        從死亡到輿論發酵中間整整相隔三天,時間不能說不寬裕。

        但B站表現出來的情況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家千億市值的大公司。

        在事情鬧大之前,整個企業面對這一意外仿佛直接癱瘓。

        面對明確需要接手應對的突發任務,在家屬方面主動與企業聯系的情況下,中層干部,直接領導依然沒有表現出相應的責任心,缺乏承擔(善后事宜)的勇氣,沒能表現出相應的決策能力。

        而整個企業系統,在面對明確的意外挑戰時,也實實在在地向外界展示了B站的反應速度,整整三天時間企業依然沒能調整過來步伐。

        最前線的人拍不了板,不敢拍板,也沒有權限拍板。

        事情發生后下情上達通道堵塞,整整三天找不到可以拍板的人,整個過程是誰在裝死,誰在延誤?

        面對突發情況手永遠比腦子快。處理回應過程中無法讓人感知到存在統一一致的企業認識,甚至出現前后矛盾。

        面對猝死如此(2022年),無職轉生事件如此(2021年),FGO炎上事件亦如此(2018年),這種處理意外能力的拉胯從過去到現在沒有一點長進。

        那么在“突發意外頻出”的電商領域,游戲領域,我們又該如何保持對其開拓的期待?

        此外,我們還應該客觀評估這一事件給B站帶來的品牌形象沖擊。

        眾所周知,B站一直以來都采用的是低姿態,自嘲,賣萌的品牌形象,常常以“小破站”自居。這與前述其他大廠又有著本質不同。

        此番爭議出現后,未來再采用此類營銷方式時,公眾將如何看待?

        這吃的還是西瓜嗎?

        再來看第二點:加班致死與奮斗精神。

        關于此我只想說一件事:審核員是一個毫無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工種,與外賣騎手,電話客服等基礎服務崗沒有任何區別。

        “加班致死→企業利好”這種認知邏輯,它不僅沒有人性,同時也沒有腦子。

        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流水線作業式的員工即使被累死,他對企業效能的提升都是微乎其微的。

        這跟運營、產品、程序員被累死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在低效能工種領域,起決定性作用的已經不再是企業能最大化壓榨出多少“人效比”,而是組織流程優化,科技生產力輔助的加持替代。

        除了我們都知道的AI輔助審查之外,企業在傳統領域所能做的模式創新也非常多。

        比如盡量挖掘用戶的自治能力。鼓勵用戶之間的監督舉報,“點踩”按鈕的利用與申訴渠道的配合,以及知乎采用的“裁決大廳”等。

        再比如對影響力極弱的內容進行抓大放小。采用審核后置的方式,在曝光量達到一定量級再時進行審核。

        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審核的目的是什么。

        2018年4月,快手、火山相繼被整改、約談。4月10日,內涵段子被永久關停。

        同年7月22日,央視新聞因低俗動漫內容點名批評B站等網站和App,指出B站一些動漫涉及亂倫等內容。

        正是在那一年,整個內容審核行業迎來大擴招,直到今天。

        結果呢?

        好一點,但僅僅是好了“一點點”。

        這其中的問題,恐怕不是無腦堆審核團隊就能抗住的。

        在容易的地方層層加碼,表明自己的決心忠心,在真正需要深度整改,花大力氣的領域裝聾作啞。

        這種問題,不僅僅是互聯網企業。

        可悲的是,他們只看到了整改陣痛,沒看到“整改紅利”。

        大勢不可違,清朗健康的互聯網環境不僅僅是當局訴求,更是全體互聯網網民的孜孜渴望,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密切相關。

        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社會價值。

        有的企業只把它當做負面的運維“成本”去應付,而有的企業則把它當做未來的競爭力來打造。

        一念之差,終會在時間的勢能下拉扯到天差地別。

        END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財經琦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亚洲人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亚洲AV成人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精品国产日韩久久亚洲|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www牛牛|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国语|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亚洲A丁香五香天堂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亚洲AV一宅男色影视|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亚洲一级大黄大色毛片|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