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爆雷都是自作自受
曾經風光無限的房地產行業,為何出現這么多爆雷房企?是市場原因,政策原因,還是其他什么原因?回溯 2017 年以來的房地產調控歷程,或能從中找到答案。
與 " 房住不炒 " 背道而馳,大象穿上紅舞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6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 "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 的定位。自此 " 房住不炒 " 成為房地產行業政策主基調,延續至今。
2017 年,一二線城市全面限購,各種調控措施紛紛加碼。然而,踩剎車的警示哨,被房企當成了搶跑的發令槍。
事后來看,可能會對房企老板們的腦回路,感到好奇。在受政策影響如此大的一個行業,他們的政策敏感性去哪兒了?
但在當時,整個行業可是一派大干快上,熱火朝天的氣氛。
托 " 漲價去庫存 " 之福,2017 年三四線市場大賣。恒大、碧桂園、融創,帶領一幫激進房企,開始狂飆突進。
2016 年,克而瑞銷售榜 30 強門檻是 455 億,榜首是恒大 3731 億。2017 年,30 強門檻變成了 689 億,榜首則是碧桂園 5500 億。30 強門檻增幅 51%,榜首增幅 47%。
這些都不是小企業了,可資對照的是,2017 年中國電影總票房 559 億,整個行業抵不上房地產第 30 名的一家企業。
數百億數千億規模的企業,50% 左右的增速,誰說大象不能跳舞?而且是群舞。
這樣的增速是如何實現的?有兩個訣竅。
一是以小博大,十鍋五蓋。
房企的朋友說,5 億的自有資金,一年撬動幾個 50 億的項目,是業界常規操作。
先交一筆土地競拍的保證金,一般為競拍價的 20%。拿地之后立刻貸款,貸款到手,抽回前期投入的自有資金,轉投其他項目。三個月開工,半年后開盤,預收房款到手,繼續抽調到其他項目,重復上述過程。
從預售到交房有兩年左右,需要支付的工程款、材料款、稅費,大都可以延后,等于無償占用大筆資金兩年。
如是滾動操作,開發的項目越來越多,手中的資金池越滾越大。但是,老板們就不想想,這樣高負債高周轉,累積的風險不也是越來越高么。
二是三四線走量,一二線賺錢。
三四線房價本來就低,漲起來又慢;一二線房價本來就高,漲起來又快。恒大、碧桂園們,在三四線干脆不追求利潤,只追求規模和速度,大批量開發,通過犧牲利潤換取資金池。然后去一二線城市,賺取利潤。
為了最大化資金利用效率," 高周轉 " 成為行業普遍的追求,拿地 6 個月內開盤成為常規操作,個別敢于在手續證件不齊時就搶工的,甚至能縮短到三四個月。
住宅事關千家萬戶的生活品質,本該精細打磨,卻變成了流水線操作的速成品。更為離譜的是,行業頭部企業均以高周轉為榮,品牌房企紛紛奮起直追,這種行業風氣,難道能說是健康的嗎?
但是行業確實仍在快速發展。2018 年,克而瑞銷售榜 30 強門檻變成了 1005 億,榜首碧桂園 7286 億。只不過,靠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來實現規模增長的房企,猶如穿上紅舞鞋的大象,已經停不下來。
他們看到許家印成為首富,看到碧桂園成為 " 宇宙第一房企 ",看到融創十年從零干到 4000 億銷售,看到一家家名不見經傳的區域房企沖進千億俱樂部,總部搬到上海虹橋 ······
他們看不到的是,中國經濟增長、城市化進程、供給側改革和大水漫灌等合力造就的房地產牛市,彼時已接近尾聲。
與限價限融政策博弈,頭鐵房企屢敗屢戰
既然政策確定了 " 房住不炒 ",怎么可能容忍一二線城市房價繼續上漲?熱點城市限購之后,又開始了預售價格管制。一些熱點項目,政府指導價普遍低于周邊二手房價格 20% 以上。
限價之前有過,政策曾經反復,這也培養了房企老板們的另一個習慣:與限價政策博弈。
有房企朋友告訴我一個案例。某高端產品開發商,在一線城市以 100 億接盤了一個 50 億的 " 地王 " 項目。由于想做精品,前期研策設計時間較長,融資成本也較高,2017 年下半年可以入市時,已經成了要賣 150 億才能回本的局面。
老板期望高,拍板定價 15 萬每平,如此總貨值可達 200 億。但想拿預售證,就得接受 12.5 萬的指導價。多次溝通無果后,他選擇捂盤,等待限價松動。
十年前,他在通州的一個項目,由于設計過于前衛導致滯銷,不得不推倒重來,結果趕上通州多重利好房價暴漲,因禍得福賺了幾十億。
這次不一樣。扛了一年,財務成本大幅增加不說,他等到了更為嚴格的指導價:11.5 萬。沒多久,這家房企就爆雷了。
那些在三四線城市獲取資金池的房企,與限價的博弈從 2017 年延續至 2018 年,有些期房都已經成為現房還未取得預售證,但在僥幸心理下仍不肯虧本出售。
畢竟,孫宏斌順馳破產過一次,融創也能卷土重來;許家印 2008 年一度要跳樓,轉眼間 2009 年就坐上 " 直升機 "。勝利也許就在再堅持一下?
但龐大的財務成本開始產生壓力,開發商們不得不加大融資力度。不幸的是,調控繼續加碼,從交易層面轉到融資層面。
信托開始全面受限;銀行信貸也遭遇了總量控制和比例控制。許多銀行接到的指導是,房地產相關貸款只能減不能增。
房企這下捉急了,千方百計擠進銀行白名單,搶占正在縮小的蛋糕。面對有限的份額,銀行怎么決定?從免責的角度,他們把獨立第三方的銷售榜單列為重要參考指標。
于是,房地產榜單機構迎來了最為滋潤的日子。克而瑞、中指研究院受到追捧,觀點、億翰也跟著吃肉喝湯。
連調控政策都敢對著干的房地產老板們,為了打榜,除了砸錢,還不惜造假,這在業內也是公開的秘密。
隨著調控日益收緊,房企不計成本地找錢,到了飲鴆止渴的地步。有人挖銀行高管,有人以高息發債,有人打員工主意。
有位媒體朋友,對恒大商票當時 24% 的利息頗為心動。她比我更清楚恒大的問題,但她的理由是,大象從倒下到斷氣,會有相當一段時間,考慮到恒大對媒體的重視,就算危機來臨,她應該有綠色通道拿回本金。
還有家房企內部集資,年息 18%,半年結算一次。有位在其中任職的朋友,膚白貌美氣質佳,藝高更兼人膽大,竭盡所能貸了一筆款,投到公司,半年后連本帶利取回,套利一個年薪。后來公司爆雷,更多員工的集資款至今未能收回。
對這些大膽操作我只能表示佩服。從金融常識來說,18% 以上的投資回報,是不能保證的,一旦企業敢以這樣的利息借錢,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從流動性危機到資不抵債
2019 年,已有房企開始爆雷。更多房企一邊博弈政策松動,一邊繼續沖規模。這時,他們不是不知道危機漸近,而是想在危機爆發前,搶奪 " 大而不倒 " 的 " 免死金牌 "。
為了避免釀成更大危機,2020 年,管理層出臺 " 三道紅線 " 限制房企繼續加杠桿,商業銀行開始抽貸,房企被迫拋售資產還債,走上被動縮表之路。
隨著恒大等房企接連爆雷,有關部門在處理為數眾多的項目時,提出 " 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保交樓,穩民生 "。地方政府在保交付壓力之下,紛紛祭出了預收房款進監管賬戶的大招。
這意味著項目公司的錢,得交完房子才能拿。公司總部則變成了空殼。原來的十鍋五蓋,必然出現幾口鍋無蓋的窘境,而且總部無計可施。
于是,房企資金鏈加速斷裂,出現債務違約,進而引發信任危機,銷售受阻,資產打折都無法出售。
表面上看,房企爆雷似乎是流動性危機,流入現金覆蓋不了各項支出尤其是利息,存量資金耗盡后就出現公開市場違約。
由于疫情、經濟及其他原因,房地產市場也在下行,爆雷房企的存貨價值進一步下降,公司資產逐步貶值,直至低于債務。至此,爆雷房企面臨的已經是資不抵債的危機了。
如恒大未經審計的 2022 年報顯示,公司總負債 18,338.19 億元,總資產 14,685.57 億元,已資不抵債。
此前華夏幸福的化債方案,存量資產各種分解,抵消債務,仍剩下 550 億債務無法消除,留給公司逐步償還。這 550 億,實際上就是資產和債務之間的缺口。
到了這一步,可能已經沒什么好辦法了,無非是誰來買單的問題。
是市場的原因?總不能把公司戰略和經營策略全部 " 押注 " 在市場單邊上漲的預期上吧。
是政策的原因?政策不可能盡善盡美,企業經營者本就應該充分預估政策對經營的影響,把政策更多當作剛性約束,而不是博弈對象。
休咎禍福盡由心生,諸業皆是自作自受。不客氣的說,老是飲鴆止渴,難免中毒身亡;老是心存僥幸,墨菲法則必靈。爆雷房企之有今天,還是應該多從自身找原因。(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胡潤峰 編輯 | 馬金男)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
房企爆雷都是自作自受
身為示范房企的碧桂園自爆危機之后,有央企大腿的遠洋集團也爆雷了。如
-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食品企業不得采購、銷售水淹或來歷不明的食品
8月23日,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消息,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日前組織召開
-
北京:物業公司不得收取裝修押金、生活垃圾處理費
北京:物業公司不得收取裝修押金、生活垃圾處理費《通知》明確:自8月2
-
吉星高照a款兩全保險條款內容是什么?怎么樣?
首先,吉星高照a款兩全保險的條款內容包括了保險責任、保險期間、保險
-
平安無憂如意重疾險怎么買?多少錢?
首先,可以選擇線下購買,即前往平安保險的營業網點或者合作銀行進行購
-
華夏福重疾險怎么樣?值得買嗎?
非常好, 首先,它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可以有效應對重大疾病給付的風險
-
中宏人壽重疾險怎么樣?可以買嗎?
還不錯。 中宏人壽重疾險是一款針對重大疾病風險的保險產品,它為被保
-
可以給臨時工買意外保險嗎?多少錢?
可以。 雇主通常可以購買意外保險來為臨時工提供保險保障。這取決于雇
-
杏仁露出不了北方?承德露露營收微增2.16%,商標案二審尚未判決
今年上半年,承德露露(000848 SZ)實現營收14 94億元,同比增長2 16%
-
騰勢N8開啟全國交付
騰勢N8開啟全國交付8月23日,騰勢汽車宣布,騰勢N8全國規模交付現已開
-
就在今晚油價或迎“五連漲”
對比去年同期水平,車主用油成本略有下降。
-
中渝置地上半年盈轉虧13.5億港元 英國物業公平值虧損14億港元
中渝置地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渝置地,1224 HK)發布2023年中期業績
-
國產捷豹 E-PACE 即將在 2023 成都車展期間上市
2023成都車展即將開幕,而國產捷豹E-PACE即將在本屆成都車展正式上市。
-
昆侖巨犀奇跡泰坦……今年手機廠商怎么全去磕玻璃了?
【手機中國】最近這段時間,手機圈里熱鬧非凡。RedmiK60至尊版、一加Ac
-
研究機構:“抗藍光鏡片”實際作用不大,難以降低用眼疲勞
IT之家8月23日消息,分析公司Cochrane最近聯合墨爾本大學與倫敦大學,
-
“定期檢測”“執行檢驗檢疫政策” 上市公司預案應對日本核污水排海
財聯社8月23日訊(記者吳蔚玲肖良華)明日起,日本將啟動福島核污染水
-
珠海新盤“打五折”?住建部門:項目采取的降價推盤做法為合理的市場行為
一則珠海一房企打響‘五折’賣房第一槍,金灣區某知名樓盤備案價2 8萬
-
重慶工廠五折“甩賣” 現代汽車在華“斷臂求生”
財聯社8月23日訊(記者劉陽)產品競爭力不足的現代擬在華再變賣一家工
-
特朗普周四受難!佐治亞州律師同情表示:這將是巨大羞辱
財聯社8月23日訊(編輯馬蘭)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日前表示,他將在周
-
國內成品油價五連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 2 元
發改委公告,自2023年8月23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55元
-
泉州市住宅小區公共收益有獎答題活動23日啟動
為推進泉州物業企業侵占業主公共收益“點題整治”提質增效,提高群眾知
-
累計獎勵資助34.52萬名學生、捐資39.03億元 一份專注13年的愛心事業
中新網銀川8月23日電 (記者 李佩珊)8月22日,以“用知識改變命運
-
健康保普惠多倍版重疾險怎么樣?多少錢?
還不錯。 健康保普惠多倍版重疾險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保險產品,其主要
-
一般重疾險交多少年?怎么買?
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需求和情況都不同。一般來說
-
重疾險需要每年都買嗎?怎么買?
不需要。 重疾險是一種保障人們在罹患重大疾病時能夠獲得經濟支持的保
-
買的重疾險人自然去世了怎么辦?賠付范圍有哪些?
首先,聯系保險公司。在得知被保險人去世的消息后,應當及時聯系保險公
-
保險120萬意外險是什么?怎么理賠?
保險120萬意外險是指在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或意外身故時,保險公司將
-
天眼新知 | 夯實新能源汽車發展基礎 充電樁大有可為
一、充電樁: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隨著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充電基礎設施成
-
甜蜜七夕,紅壇酒鬼為你的愛情再加點“糖”
聯合湖南衛視《中國婚禮》,酒鬼酒為這個七夕再加點“糖”,讓北京、廣
-
高合HiPhi Y長續航版和旗艦版車型將漲價
高合HiPhiY長續航版和旗艦版車型將漲價8月23日消息,高合汽車官方于近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精彩推送
- 土右供電公司 座談話廉潔
- 怡寶赴港IPO?估值不足農夫山泉...
- 陸家嘴集團上半年地產營收同比增...
- 研究人員開發新型“冷凝涂層”,...
- 印度“月船 3 號”探測器今日...
- 動視暴雪收購案新動態,微軟為求...
- 吉利汽車:終于有希望 “熬出頭...
- 國產崛起!唯卓仕新款大疆 DL ...
- 上億人做視頻,掙到錢的有多少?
- 杭州7宗宅地收金117.78億元,萬...
- 重大疾病可以退保險嗎?怎么退?
- 招聘需求達33.3萬個 人社部推出...
- 重疾險對吸煙的告知嚴不嚴?不告...
- 太平福利健康重大疾病保險怎么樣...
- 高空作業人身意外險哪里可以買?...
- 飛機意外險能報銷嗎?可以報銷多...
- 微眾銀行行長助理方震宇:探索適...
- 打造健康領域國貨之光,三生(中...
- 紅星美凱龍25億元公司債擬付息 ...
- 銷量下跌,捷豹路虎重新定位發現...
- 昂科拉Plus上市,配4缸發動機和...
- FED 室內多功能智能燃脂滑冰墊...
- 遠大公布天空城市最新方案:高達...
- 華為申請凍結尊湃通訊 9500 萬...
- 比亞迪唐家族推出新車色“銀釉白...
- 華為 Watch Fit 2 智能手表...
- 業績炸裂!股民卻讓藍色光標改“...
- 滬指跌 1.34% 再度失守 3100...
- 高盛預警美政府或再次關門,10 ...
- 蘇州:每月可按實際房租支出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