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新能源與儲能產業“藍海”廣闊 江蘇“雙碳”新目標將帶來哪些產業新機遇

        2022-04-14 09:56:31來源:江蘇經濟報  

        今年全國兩會閉幕后,“碳達峰”“碳中和”再度成為熱詞。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這一宏觀背景下,距離我國向全世界承諾的“力爭2030碳達峰”時間表已不到八年。“雙碳”剛性目標與疫情波動因素相疊加,我國降碳壓力不可謂不大。為此,今年國務院調整了經濟增長和“雙碳”進度目標,即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5.5%左右,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作為經濟發達省份和能源消耗大省,江蘇在去年省兩會上已提出:在全國各省份中率先實現“雙碳”目標,即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公布這一新目標一年后,在今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中,許昆林省長明確提出: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與減污降碳成效掛鉤的財政政策,平穩有序落實“雙碳”目標,防止“碳沖鋒”和“運動式”減碳。要先立后破,推動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空間結構優化調整,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核能等清潔能源發展,增強新能源消納能力,促進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要大力培育綠色低碳產業,提高產業發展的“含綠量”“含金量”。

        在“十四五”的未來四年,乃至2030年及更長的時間周期,我省所提出的“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新目標,將會為江蘇與全國帶來什么樣的產業新機遇?哪些傳統產業將因此而加快轉型升級,哪些新興產業又將因此而贏得新一輪的可持續發展機會?近期,記者專訪了國內相關業界的權威專家及代表性企業的掌舵人。

        推動工業、煤電轉型

        新能源與儲能產業“藍海”廣闊

        要實現碳中和,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要達到1∶9左右,這被稱為能源替代的“一九定律”。目前江蘇的這一比例約為9∶1。據專家測算,欲在2030年前率先實現“碳達峰”,全省煤炭(包括煤、焦炭)消費必須控制在1.95億噸標煤以內,與2019年持平。這一目標數字,對我省工業與能源行業的壓力可謂巨大。

        江蘇省能源協會副秘書長崔國華指出,目前全省工業領域碳排放占全省能源消費排放的比重超過2/3,是我省率先實現“碳達峰”亟須重點突破的領域。他認為,首先,需繼續優化工業產業結構,遏制“兩高”產業過度擴張,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有序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同時,我省應進一步加快煤電業轉型升級。至2021年底,我省電力總裝機量已達1.54億千瓦,其中煤電7880萬千瓦,占比51.1%。除了淘汰大量煤電機組之外,我省還將鼓勵其實施節能及靈活性改造,推動火電從主體電源向兜底保供、靈活調節的基礎性電源轉變。煤炭快速退出能源市場,未來將不再是主體能源,這意味著清潔能源的發展和替代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崔國華建議,我省應進一步大力推進海上風電建設。在海上風電并網規模與綜合效益水平均居全國首位的基礎上,我省將按照“近海為主、遠海示范”的原則,集約化利用海域,成片集中開發,推動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和降本增效。

        其次,光伏發電成本在迅速下降,多元化的光伏發電模式將成為新方向。在集約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各地要加快推進“光伏+”綜合利用。如統籌規劃利用墾區農場、采煤塌陷區、沿海灘涂、魚塘水面、農業大棚、山地丘陵等空間資源,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

        再次,作為新能源高比例消納的保障,我省儲能開發的速度應加快,且更加科學有序。除一系列抽水蓄能項目外,我省還將加快電化學儲能、氫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新技術的研發,結合日益增長的新能源并網規模,配置建設更大規模的儲能項目,協同優化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運行。

        江蘇是經濟最發達省份之一,也是能源消耗大省,總耗能約占全國的6.4%,且能源結構仍以化石能源為主,減排壓力極大。我省節能形勢嚴峻。去年上半年,全省總體能耗水平不降反升,能耗強度降低進度目標、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均被國家發改委亮“紅燈”。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認為,繼續加快開發風能——包括陸上風能資源,既可以很好地支撐完成能耗“雙控”目標,有利于就近消納新能源,經濟與社會效益也將日益顯著。迄今江蘇已形成國內最健全的風電產業鏈體系,風電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種新動力。江蘇風電產業鏈生產的裝備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還出口亞洲、南美、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有力推動了全球的能源轉型進程。

        南京綠新能源研究院院長賈艷剛直言,從來沒有一個新興產業像儲能一樣,起跑就是沖刺。他認為,對于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的大規模應用而言,儲能是關鍵。雖然國內儲能市場需求巨大,但除了用戶側的峰谷電價差套利,迄今尚未形成能夠保護投資人受益的成熟商業模式。投資者的另一個困擾是行業標準缺失,亟待規范化。欲解決這些現實矛盾,一方面需要政策之手的引導,另一方面也創造了全新的市場需求,為創新創業型企業帶來了諸多新機遇。

        引導綠色產業創新

        持續降低新能源成本 環保業加快升級

        可再生能源之中,太陽能光伏發電長于鄰近用戶側的分布式開發,較適合我省這樣的能源消費大省。我省是太陽能光伏裝備制造第一強省,也是東部沿海的光伏發電大省,擁有眾多全球龍頭級別的企業,如天合光能、協鑫集團、阿特斯等。天合光能誕生于常州,從1997年創建至今,已成長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的領軍企業。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認為,在率先實現“雙碳”目標的新導向下,我省已開始利用既有產業優勢,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這將為眾多新能源行業的龍頭企業帶來創新擴容的新機遇,推動新能源利用成本持續下行、市場需求量持續增長。

        高紀凡建議,首先,盡快建立國家級的綠色低碳領先創新平臺,推動零碳示范項目。其次,促進東西部協同創新,共同推動碳中和目標早日達成。江蘇可與青海、內蒙古等西部省份聯合打造“光伏+儲能+特高壓”輸送江蘇的系統,并與之建立省際產業協同發展機制,由江蘇企業牽頭在西部共建光伏產業園區。再次,圍繞光伏、風能、儲能、氫能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引領綠色產業發展的新能源領軍企業。此外,我省相關部門、機構應在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和創新能力建設上積極為領軍企業爭取國家和省支持。在江蘇“產業強鏈”的過程中,加快推進“鏈主”企業走向世界五百強。

        專業機構統計,風力發電每發一度電所消耗的碳只相當于火電的1%。截至去年,我國風電裝機量連續十年排名全球第一,由此帶動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江蘇是海上風電開發第一大省、風電消納大省,也是風電裝備制造強省。風電產業鏈與江蘇雄厚的機械設備、船舶制造基礎天然對接。“十四五”期間,風電在江蘇能源消費中所占比例的增長,拉動著江蘇“綠電”乃至“綠色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在風電產業鏈各關鍵環節,幾乎都有江蘇企業的身影,金風科技就是其中的代表。十余年前從鹽城大豐開始海上風電裝備的研發制造,金風見證了江蘇海上風電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整個歷程。

        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認為,欲可持續發展風電、加快實現碳中和,首先,國家及江蘇等各地政府亟須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優化可再生能源發展財稅政策,并適當增加江蘇建設用地指標;其次,企業也需不斷增加對可再生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領域的投資,包括市場化資金。一旦有更多社會資金進入“綠色產業”,無疑將推動上述領域創新產品與服務價值的提升,為一批新興企業的可持續成長奠定基石。他建議,江蘇應避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提出新能源配置儲能要求,而應因地制宜、科學地確定儲能配置方式和比例,鼓勵“共享儲能”。這也將引導激勵更高技術層次的創新企業成長。

        環保是“綠色產業”的焦點領域。在這一產業,我省起步較早,基礎牢固。我省力爭率先實現“雙碳”目標,也將為環保產業帶來升級的新機遇。宜興鵬鷂集團是國內知名水污染治理企業,以PPP模式建設運營城市自來水廠曾是其核心盈利項目。宜興鵬鷂集團董事長王鵬鷂告訴記者,2018年以來,該集團逐步投資更廣泛的“綠色產業”項目,如活性炭、鋰電池拆解、電子漿料甚至生物疫苗等。去年開始,順應我省加速降污減排、強化長江生態大保護的政策新方向,該集團又開拓了全新的市場需求。首先,繼續在傳統優勢領域技術創新,建設開發“裝配式”污水治理廠。其次,尋找引進高水平技術團隊從事鋰電池拆解,研制高端生物柴油。再次,積極與各地——尤其是長江沿線各大工業城市的國有環保集團合作,參與投資,并提供環保供應鏈金融服務。鵬鷂集團正從傳統資本密集型企業加速向技術、服務密集型企業轉型升級。

        江蘇國合環境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的控股企業,最初曾是一家傳統固廢處理企業。由于國內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該基地及控股方前幾年曾發展停滯。國合控股總經理邵焜琨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受我省“雙碳”新目標的引導,國合基地開始改變思路,在產業鏈與技術兩方面同時升級。從單純的末端治理向環保產業上游延伸,將投資孵化企業的服務領域從固體廢棄物治理擴展至土壤、大氣、水等綜合污染治理,并投資研制所需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逐漸實現技術升級。同時,面向更廣闊的“綠色市場”。作為一家環保企業孵化基地,在深圳孵化企業,在宜興實現產業化,在長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主要城市群承接大型環保項目。憑借近年來的這一全新升級模式,該基地年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環保企業已有五六家,重點企業“國合菲力”計劃將于明年登陸科創板。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免费的视频看|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亚洲黄黄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亚洲国产香蕉人人爽成AV片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777在线播放|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亚洲爆乳AAA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另类少妇17p|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