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中國溢滿中原糧香 豐收中國的河南貢獻和奉獻
“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
“我種的是洛麥26,畝產有望超過1100斤。”5月31日,鄧州市張樓鄉錁鄭村,種糧大戶彭風曉種植的400畝小麥開始收割??粗馉N燦的麥粒從收割機里噴涌而出,彭風曉開始算起了收成。
■豐收中國溢滿中原糧香
這個產量來之不易。4月份以來,豫南地區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偏重發生。
“這倆月,我們的農技人員天天泡在地里,指導農戶‘一噴三防’。”鄧州市農業農村局植保植檢站站長張光先薅起一個麥穗,揉碎、輕輕一吹,籽粒數35顆,“今年小麥豐收有底了。”
跟張光先一樣,郭天財對今年小麥豐收也信心十足。從4月至今,被農民親切稱為“郭小麥”的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郭天財,走遍了全省各地的麥田。
從省委省政府領導到地方各級官員,從種糧農民到農技人員,河南上上下下,哪個不對糧食生產關心、關懷、關照備至!
牢記囑托,豐收中國溢滿中原糧香。河南用占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從2017年起已連續4年糧食總產量超過1300億斤。作為全國第一小麥調出大省,河南每年調出約600億斤原糧及加工制成品,扛穩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
全球疫情吃緊,很多國家限制糧食出口,世界糧食產業鏈和供應鏈受到沖擊。去年疫情防控期間,我省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用糧食自給率超過100%的事實,打消部分人囤糧的焦慮。河南雙匯、思念等食品企業加班加點生產,火腿腸、速凍餃子、方便面等糧油肉蛋奶農產品源源不斷馳援武漢、運往全國各地,保供應、穩物價,讓家家戶戶的“糧袋子”“菜籃子”沉甸甸。
■是貢獻也是奉獻
“河南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取得顯著成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既是河南的貢獻也是河南的奉獻”。
豐收中國的河南貢獻和奉獻,錁鄭村村民張明清體會最深。今年他種了5畝小麥,春管關鍵時期他在外打工,錯失了病蟲害防治最佳時機,每畝收成最多六七百斤。
張明清有自己的苦衷,種地收益太低了:“1畝地化肥200元、種子80元、農藥50元、澆水50元、犁耕收120元,遇上年景好的時候,1畝地多少能掙點,老天如果不賞飯,一季等于白忙活。”
不少種糧戶的情況與張明清差不多。小麥從種到收,忙活大半年,1畝地收益二三百元,也就是農民外出務工一天的收入,這還不包括自己的人工成本。
有一組數字耐人尋味。2020年全國各省(區、市)糧食總產量,黑龍江和河南分列第一和第二位,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兩省則墊底。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種糧大省的犧牲與奉獻。
中央對我省糧食生產的貢獻和奉獻充分肯定。2021年,我省獲得財政轉移支付4381.33億元,全國排名第二;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一系列傾斜性的“真金白銀”給予河南實際的支持。
■糧安天下舍我其誰
農業發展處在轉型關鍵期的河南,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擠壓越來越重,糧食生產在高起點上實現穩產增產的難度加大;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問題日益凸顯……諸多現實問題亟待破解。
這幾天,身為滎陽市新田地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李杰忙得腳不沾地,他托管的滎陽、鄢陵、蘭考和武陟等地的11.7萬畝小麥陸續開始收獲。
這家種植專業合作社是河南28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他們為張明清這樣的普通農戶提供了破解種糧效益低的方法。
種子、農藥、化肥、除草、植保、澆水、保險、烘干運輸、訂單銷售……全鏈條的社會化服務,可最大限度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實現農民收益最大化。李杰說,他托管鄢陵的一塊地,小麥測產是每畝1300斤,按照每斤1.25元的收購價格,除去托管費用,農民畝收益可達900元左右。
深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整體實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農機總動力位居全國第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中國人的飯碗盛上了更多優質的河南糧。
“糧食不能‘卡脖子’。河南要牢牢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確保糧食不出問題。”郭天財的話,道出的是河南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和奉獻的自豪,更是糧安天下舍我其誰的擔當。
1300億斤
從2017年起我省已連續4年糧食總產量超過1300億斤
連續三年
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97%
我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農機總動力位居全國第二(劉曉波)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