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三季報出爐,360數科、信也、樂信各有哪些看點? 環球微速訊

        2022-11-23 17:37:48來源:消金界微信號  

        11月16日,隨著樂信三季報的發布,在美上市“互金三巨頭”三季度業績也都浮出水面。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三家的最新一期業績表現,在筆者看來,“穩”字可能是最為貼合的。

        當然,“穩”并不代表各家在原地踏步的一成不變,更多是體現了巨頭們在穩的前提下追求的一種向好變化,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出現衰退風險預期不斷加大的宏觀背景下,作為科技賦能金融的代表企業們,360數科、信也、樂信也在尋求用各自“穩中求變”的方式來提升自己應對風險的能力。如360數科在港二次IPO的廣積糧、樂信在風險端的多措并舉、信也在小微企業主用戶的情有獨鐘。

        巨頭們的種種動作,在向我們展現其結合外部環境的變化來調整自身戰略,以尋求經營端“帕累托最優”。這也或多或少的“暗示”行業今后的競爭格局與發展方向。


        (相關資料圖)

        就著新鮮出爐的三季度財報,消金界也結合業財數據聊聊進入下半場,360數科、樂信、信也等巨頭們又會做出哪些改變?

        01

        “強者恒強”?360數科轉換焦點

        11月14日,360數科率先公布了其2022年三季度財報,具體數據方面:

        交易金額:三季度360數科撮合交易金額1106.75億元,同比增長13.4%,單季度首次撮合金額突破1000億元大關。其中,輕資產業務撮合金額645.83億元,同比增長16.4%,增速快于整體撮合交易增幅的同時,輕資產撮合交易規模的占比也繼續提升至58.36%。

        用戶數據:截止到三季度末,360數科累計注冊用戶2.03億戶,同比增長11.9%,成為業內首家用戶規模突破2億戶量級的助貸平臺;累計授信用戶4300萬戶,同比增長17.8%;累計借款用戶2630萬戶,同比增長12.9%。

        僅從業務數據來看,360數科本季度的成績一如既往的亮眼,而如果再對比樂信、信也同期數據,360數科體現出“強者恒強”的龍頭效應。以核心指標“撮合交易規模”為例:自2021年三季度360數科首次超過頭部其他兩家“樂信+信也”的撮合金額以來,至今已經連續5個季度保持領先態勢,期間兩者之間的差距雖一度又被縮小,但隨著360數科的持續發力,目前兩者的差值也是漸呈擴大之勢。

        交易規模這一指標往上看是助貸平臺在用戶、渠道、資金、營銷等方向發力的綜合結果,往下看又決定了收入、成本、利潤等財務數據好看與否。

        單看360數科在交易規模上的領先優勢,其實已向市場暗示了當今助貸江湖的競爭格局是“一超雙強”局面。且隨著360數科在港二次IPO的成功發行,在融資渠道、資金儲備規模、品牌效應、人才吸引等方面,其與信也、樂信之間的差距恐怕還將在一段時間內擴大。

        那是不是就可以說360數科“獨孤求敗”了?

        在筆者看來,也不盡然。起碼財務數據面并沒有像業務數據面表現的那么樂觀。

        三季度,360數科實現凈收入41.44億元,同比下降10.2%,其中重資產模式下實現凈收入29.41億元,同比增長12.26%;輕資產模式下實現凈收入12.03億元,同比下降39.63%。

        可以看出,在收入不增反降的情況下,凈利潤出現下滑態勢,三季度實現凈利潤9.88億元,同比下降36.83%。

        拉長周期看,從2021年算起,360數科的撮合交易規模從2021Q1的741.49億元增至2022Q3的1106.75億元,期間增幅49.26%;而360數科的凈收入從同期的36億元至41.4億元,期間增幅僅15.14%,凈利潤從同期13.5億元至9.8億元,期間下降26.65%。

        問題來了:從業務數據來看,用戶、交易規模、資產結構都在積極向好的背景下,為什么財務表現卻與業務數據呈現出大大“背離”之勢?

        進一步細分,不難發現原因有二:

        1)收入端利率的持續收緊。在今年二季度財報解讀中(詳見《萬字長文解讀五家上市互金企業半年報》),筆者曾結合各家業績披露數據倒推了盈虧平衡測算點,里面展現了反映收入水平的年化利率,同樣以前文為基礎,筆者折算了三季度360數科的年化利率為21.5%,拉長至與交易金額同樣的觀察周期,年化利率從2021Q1的24.9%一路下滑至2022Q3的21.5%,期間利率減少了3.4%。

        2)成本端的居高不下。主要體現在營銷成本、風險成本上。營銷成本方面,其營銷費用從2021Q1的3.9億元增至2022Q3的6.2億元,期間增幅62.1%,明顯高于的交易金額的增幅;風險成本,其M3+逾期率從上述同期的1.84%增至2.31%,期間增加了0.47%。

        上述雙方面的作用下,360數科出現了業、財數據的背離,這其中有順應政策的選擇,也有自主經營的主動取舍。

        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從合規角度來看,360數科目前的焦點應該還在“降本增效”上。至于“增收”方面,通過提高利率的方式“短且快”來增收已沒有政策空間,理論上只能是“高速”擴規模,通過做大規模,來抵消利率下滑所帶來的收入負增長。

        那么,360數科繼續保持“高速”擴規模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從最新數據來看,其單季度撮合金額已經來到了1100億元以上,即使是保持這個數據不變,其一年的撮合金額也將達到驚人的4400億元,這個金額可以媲美任何一家中西部城商行年度貸款金額。在這樣大的基數前提下,還想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速,不能說沒有可能,只能說不能長久。且數據層面也已經有所體現。

        都清楚借款規模的增加一個靠新增交易用戶數,一個靠人均借款金額。先說獲新客,在流量見頂的情況下,即使背靠360集團這棵“大樹”,360數科注冊用戶規模從2019年二季度的1億戶到2億戶也走了兩年半的時間,2019年至2022年1-9月,其年度新增注冊用戶分別為5621萬戶、2759萬戶、2750萬戶、1530萬戶,下降趨勢明顯,注冊用戶尚且如此,新增借款用戶則更難言樂觀。可以斷定的是,用戶端特別是新戶的“紅利”已近消失。

        再看人均借款金額方面,以近兩年數據為例,該數據從2021Q1的0.87萬元增至2022Q3的1.82萬元,近似翻番,看著還不錯,但是縮短到2022年年內各季度來觀察,其前三季度的數據分別為1.72萬元、1.90萬元、1.82萬元。結合其所服務客群風險表現不難推斷,人均借款2萬元已經觸摸到了助貸平臺的“天花板”,起碼在短期內再大幅提升的空間不大。

        綜合分析,360數科下一階段的看點:順應政策降低費率可能還會繼續,而業績增速告別“高增”,降本增效可以“期待”。也就是說360數科還是會在精細化運營上做文章,如復借率有沒有再提高的可能,風險逾期率能否再往下降等等。

        02

        “再次發力”?樂信的增長空間

        再聊聊樂信與信也。雙方勢均力敵。樂信前期排名靠前,但近年來信也的勢頭更猛一些。甚至行業內一度還在盤算,信也何時能達到360數科的體量。

        差異的拉大,還要回到2020Q3。那一時期,樂信在收入端較為“激進”地進行轉型,因此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迎來了一段業績“跳躍”期,直觀的表現就是交易規模放緩與信也的差距別無限“縮小”,期間單季度撮合交易規模一度僅僅領先信也35億元,在同業其他兩位巨頭們保持盈利穩增的同時,其單季度凈利潤持續走低,即使后期有所修復,對比信也在業績端“小步快跑”式持續走高,樂信業績極度跳躍的“后遺癥”也是時常發作。

        而造成樂信業績如此的原因也不難找,主要還是利率端的“急剎車”帶來收入大幅下滑。消金界此前也了解到,樂信按照監管政策整改較為徹底,同時高管層對于金融業務合規保持高度敏感。因此,2020Q3樂信將收入端年化利率從前一季度的26.5%陡然降至15%,宣告了轉型的開始。但其風險端口的調整不如收入端那么直接,且利率的下降也對應著新增客群的變化,而這部分客群的風險特征是怎么樣的?如何獲取這部分客群?怎樣給于他們風險評分?授信額度相較之前又該做出那些改變?等等。樂信在當時應該是沒有做好應對之策,或者在短期內難以掌控這些問題,執行的是“邊走邊看”的策略。

        上述動作的同時,樂信季度交易規模卻還在不斷地做大,直到調降利率后新獲用戶M3+風險數據在2021Q2開始表現且不太樂觀之后,樂信才開始“踩剎車”,明顯的表現就是交易規模從2021Q2開始持續的走低,疊加同期M3+逾期率在不斷地走高,樂信開始為前期的擴張“買單”。進入了長達一年的“蟄伏期”。

        再看同期間的信也,從季度撮合交易規模來看,信也與樂信之間的差距在2020年還保持在200-300億當量的差距,轉折點就發生在2021年三季度,當季度樂信撮合交易規模連續第二季度下滑至558億元,而信也則是連續六個季度保持增長至381億元,兩者之間的差距首次縮小至200億元以下。隨后,伴隨著樂信在交易端的持續調整,信也則是抓住機會做大規模,至2022Q1,兩者之間季度撮合交易規模的差距僅僅相差36億元。

        財務端,信也凈收入從2020Q1的21.06億元增至2022Q2的26.66億元,期間增幅達到26.57%,凈利潤從同期的4.2億元增至5.85億元,期間增幅達到39.16%,與業務數據保持同樣的“穩增”趨勢,對比同期樂信財務數據,可以看出,樂信已經不具備絕對優勢去“碾壓”信也,兩者從“二哥”、“三弟”關系悄然來到了“榜眼”之爭。

        不過隨著兩家三季報數據的披露,樂信的再次發力則讓筆者看到了它的實力,特別是在對資產端完成了底層交易風險模型的更新、獲客端接入更多外部數據源,通過擴大合作機構RTA模型強化線上投放能力等,其撮合交易規模也從2022Q2開始連續兩個季度保持正增長,重新慢慢拉開與信也之間的“距離”。而在風險表現上,M3+逾期率雖然仍保持在高位且呈現增長的趨勢,但從增幅來看,已經在慢慢減少,較前一季度0.2%的增幅已經降至0.03%。

        更為重要的是,風險預期的改善也給了樂信“提額”的勇氣,表現在人均借款金額上,該數值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保持正增長,且單季度首次來到了1萬元,雖然對比360數科、信也三季度的1.82萬元、1.42萬元依然有較大的差距,但也表明樂信后續繼續“提額”的空間也是巨大,一旦達到360數科的水平,參考其在用戶規模上的優勢,極有可能會重新拉開與信也之間的差距。

        03

        最后聊聊信也。業內對其評價最多的是,一再轉型成功,穩健又不失靈活。消金界也觀察到,信也在轉型過程中一直走在行業摸索道路的前沿。目前從業務端來看,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國外市場(主要是東南亞)繼續穩定的布局;二是在業務端發力挖掘了小微企業用戶的“潛力”。

        先看國外市場方面。不同于360數科、樂信對于東南亞市場的戰略性“舍棄”,信也還在繼續在此市場進行“耕耘”。按照其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撮合交易11.1億元,同比增長6%,拉長周期來看,該業務的季度撮合交易金額從2021Q1的7.6億元增至2022Q3的11.1億元,期間雖有波動,但總漲幅依然達到了46.5%,成績還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在近兩年東南亞疫情的反復擾動下,該塊業務在此背景下也是遭遇了增長乏力的困境,體現在數據上,就是其總體交易金額雖依然保持向上的趨勢,但是季度撮合交易金額的增速卻從2021年開始的三位數增幅降至最新一季的個位數,期間甚至一度增幅為負,國外業務的拓展在短期有著波動。

        從2022Q1開始,信也不再披露此前一直對外公開的國外業務季度新增借款用戶數據,轉而披露同期的國外業務在貸余額數據。就在于對“在貸余額”這一指標而言,只要信也的新增交易規模保持穩定,該金額的數值只會是越來越大,相應的,也會表現出該業務仍持續保持高增長的狀態。消金界統計的圖表中也可以看出,國外業務在貸余額的同比增速較為亮眼。只不過對比國內業務而言,顯得微不足道。目前來看,該業務量還處在成長初期。

        信也的海外業務一直是國內觀察出海業務的風向標。如何找到增長的“良計”,對于信也而言,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如是否可以通過提額、降息等舉措進行新用戶的拓展。不過宏觀因素不是一家公司可以解決的,還要參照海外市場的發展形勢,還有就是全局業務的規劃等等。目前來看,信也依然選擇了堅守,也可以看出其對東南亞市場的遠期看好。而政策上,鼓勵互聯網出海的東風相信會還繼續吹起,未來隨著后續疫情等外界環境影響減輕,各家在金融科技“出海”之路還將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再說信也在小微企業用戶端的發力,梳理其公開信息可知,其在此布局最早可追溯到2020年,不過在該業務端的發力應該是在2021年。從2021年二季度開始,信也開始在季報等定期報告中披露小微企業用戶相關數據,標志著其將相當一部分資源開始向小微企業用戶“傾斜”。這與監管政策加大加強有著直接關系。

        近兩年,不斷有幫扶小微的相關文件出臺,順應政策與抓住時機,信也近幾年來將資源傾斜與業務深挖,該業務成績的表現也是顯而易見。

        用戶層面,服務小微企業用戶數從2021Q1的30.5萬戶增長至2022Q3的50.4萬戶,期間增幅為65.24%,而同期公司整體借款用戶一直在320萬戶上下,未見明顯增長。

        交易金額層面,小微企業用戶交易金額從2021Q1的44億元增至2022Q3的113億元,期間增幅高達156.82%,遠超同期用戶數的增幅。即使是對比360數科、樂信在該業務的最新一季數據30億元、54億元,信也也是占據了絕對的“領先”優勢。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近兩個季度用戶數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信也通過提高戶均借款金額的方式,不僅沒有使得該業務交易金額出現下滑,反而保持了連續7個季度交易金額環比呈現正增長的態勢,驗證了信也在該業務“靈活”的調整能力。

        參考上文,不難看出樂信、信也各自戰略也都很明確,樂信在極力找回自己曾經“失速”的兩年,希望重新拉開與信也的差距,而信也則依舊以一種看準風向、步步為營的風格繼續穩扎穩打。可以預見的是,兩者之間的“排名”之爭短期也很難見分曉,后續又會在競爭過程中碰撞出哪些火花,值得市場的關注。

        04

        結語

        透過三巨頭的業績表現,可以明確一點的是,金融科技下半場依然大有可為,特別是在數字化時代下,金融業的發展須尋求信息技術的業務革新。疫情期間更是放大了這一需求,信貸規模的平穩表現與政策的精準投放,都需要互聯網平臺的技術能力。

        而以技術賦能金融為宗旨的互聯網科技平臺,接下來如果能夠憑借自身在金融科技領域沉淀的信息技術優勢,打造出標準化的集成系統對外輸出,又何嘗不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另一個篇章。

        作者郵箱:

        xjj@xiaojinjie.com.cn

        此文為消金界原創稿件,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消金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va久久久久|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伊人亚洲综合青草青草久热|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一品|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