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融合快充,會爛尾嗎?

        2023-06-09 06:05:40來源:ZAKER科技  

        融合快充來了,以后終于可以徹底告別蝸牛般的充電速度了?

        說起手機充電啊,大家應該都很有感觸,畢竟可能是大多數人這么多年來唯一堅持下來的習慣了。


        (相關資料圖)

        今天咱們就來講講這個可能會影響幾億人充電體驗的技術。

        對手機行業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幾個國產品牌在充電技術上特別卷,比如華為、小米,快充功率做到 150w 甚至是 200W 都不足為奇。

        之前紅米 Note12 Pro+ 機型的魔改版,在 4100 毫安電池 +300W 功率的加持下,2 分鐘就能充到近一半,5 分鐘即可完全充滿,實測峰值功率更是能達到 290w。

        * 華為、小米 150w-200w

        幾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廣告語,放在今天好像都只是個 " 弟弟 "。

        與國產品牌相比,蘋果和三星就顯得佛系很多了,蘋果常年淡定的保持在 20-30w。

        三星積極性稍微高一點,但是多口充電器也才只做到了 65w,導致不少蘋果和三星用戶出門前,如果電量不到 80% 就會特別焦慮。

        這么對比才發現,國產品牌的充電技術的確是越來越發達了。

        但真正使用起來,還是有一些硬傷,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充電器互不通用了。

        苦充電器不通用久矣!

        比如出門游玩或者走親訪友的時候沒帶充電器,不得不借用其他人的。

        一沖才發現,平常半小時就能沖到的電量,硬生生要花兩三個小時甚至是更久,體驗感一下從云端掉到了地底。

        而且如果一家人用的手機不一樣,抽屜或者桌上就會出現一堆不同的充電器互相纏繞的情況,不能舍棄也不好收拾,屬實是無奈啊。

        那么,充電頭互不通用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已經被詬病很多年了,為什么一直沒能解決呢?

        簡單來說,一是因為有利可圖,二是技術層面存在路徑差異。

        之前各大手機廠商為推出獨占賣點吸引用戶,也為建造生態壁壘,售賣配件以獲取利潤,紛紛推出私有快充協議。

        比如華為的 FCP 和 SCP 快充協議,小米的 Mi Turbo Charge 協議,OPPO 的 VOOC 閃充協議,vivo 的 Flash Charge 協議,三星的 AFC 協議等等。

        將高功率快充作為自家產品的 " 秘密武器 "。

        手機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廠商們從做蛋糕變成搶蛋糕,內卷的程度自然也逐步升級,快充和攝影都是大家重抓的主要賣點。

        這意味著,如果想要實現快充,用戶往往必須使用與之匹配的原裝充電頭甚至數據線,該品牌的配件銷售量也就能一直保持在高水平。

        而在技術層面,國內手機廠商有各自不同的技術路線,比如華為采用的是 SuperCharge 技術,OPPO 和一加采用的是 VOOC 閃充技術,小米則采用的是 Quick Charge 技術。

        不同的技術路線意味著不同的充電方式和充電標準,這就導致了快充協議的不同。

        當然,快充技術還會涉及到專利等法律問題,不同的品牌會在充電技術上申請專利。

        如果一個品牌的充電技術被其他品牌采用,可能會涉及到專利侵權等法律問題,也會影響到快充協議的統一。

        但是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品牌之間互不兼容、協議互不開放,不僅會影響用戶快充體驗,還造成了資源浪費,增加產業鏈上下游研發成本。

        美國科技網站 The Verge 就曾報道,全球范圍內每年有 5.4 萬噸充電器被浪費。

        同時,歐盟委員會也估計,每年歐洲廢棄和未使用的充電器會產生約 1.1 萬噸電子垃圾。

        所以統一協議這件事早就有人嘗試過了,比如在 Android 7.0 時代,谷歌就開始著手規范快充協議,要求使用 Type-C 接口的手機必須支持 PD 快充協議。

        PD 快充是由 USB-IF(USB 標準化組織,谷歌是其中一員)所制定,意在統一充電規范。

        有谷歌這個老大哥牽頭,大部分廠家依舊只把它當作耳旁風。

        推出的手機產品大都只支持 18W、20W 的 PD 快充,中低端機型還會更低。

        相比于私有協議的超高功率可以說是毫無競爭力,估計心里都在想 " 干嘛聽他的,跟錢過不去呢?"

        發現沒有,各家手機廠商就像一個叛逆但有才的孩子,拒絕了大家長 " 苦口婆心 " 提供的方向,選擇自己悶頭干,讓快充功率越來越卷。

        充電速度確實是上來了,但要說方便吧 ...

        好像也沒方便到哪里去,畢竟手邊一旦沒有適配的充電器,再高的功率都只是雞肋功能。

        如今,這個行業壁壘正在慢慢被打破。

        因為不只是谷歌這樣的企業,各個政府和機構也意識到了這個壁壘帶來的危害性。

        UFCS,全村的希望

        先來說說國外,去年 6 月 7 日,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達成協議,統一便攜式電子設備充電的標準接口,擬在 2024 年秋季強制實施。

        到時候,USB-Type C 接口將成為歐洲通用充電接口。

        當然,這份協議也關注到了快充充電速度問題,表示對于支持快充的設備,要允許消費者使用兼容充電器,能夠以相同的速度為設備充電。

        相較而言,我國的快充行業發展早,產業規模大,技術成熟,需要更多企業和機構共同出力推動技術合作。

        好在啊,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經初見成效了!

        這里就不得不提 " 全村的希望 " —— UFCS(Universal Fast Charging Specification)融合快充技術了。

        這是一個由信通院,華為、OPPO、vivo、小米等多家手機廠商以及各行業供應商共同起草制定的一種快充技術規范,也就是一個讓大家統一快充標準的具體化文本。

        與 PD 協議相比,UFCS 的門檻更低一些,接下來咱們展開講講。

        第一,PD 協議是基于 CC 通訊實現的。

        普通的 USB-A 口并沒有 CC 引腳,在不魔改 A 口的情況下并不能兼容 PD 協議。小米、vivo 就通過魔改 A 口加入 CC 引腳實現了 A 口 PD 快充。

        PD 協議背后的 USB-IF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出于淘汰 USB-A 的打算,但 USB-C 完全取代 USB-A 并沒能如預期般實現。

        市面上仍然有大量設備是基于 USB-A 的,這也是 PD 協議沒法推動統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UFCS 則是利用 USB 原有的 D+, D- 兩條數據線來通訊。

        可以在 USB-A/B、USB-C 等所有 USB 口上實現,完全沒有了 PD 協議只支持新 USB-C 接口的局限性。

        第二,UFCS 對線纜的要求也更寬松。

        USB-IF 規定的超過 3A 的線材必須內置 E-Marker 芯片,而 UFCS 則規定當線纜通流 ≤ 4A 時,不需要識別線纜,可以根據線纜阻抗來匹配線纜通流能力。

        所以總的來說,UFCS 的實現門檻和成本都要比 USB PD 低,而且在 USB-A 和 USB-C 上都可以實現,可使用的范圍更廣。

        2021 年 5 月至今,UFCS 發布已經整整兩年了,它的進展怎么樣呢?

        六個字概括——" 有進展,但不多 "

        融合快充,難在哪里?

        截至今年 2 月,首批 UFCS 融合快充認證共計發放 15 張認證證書,共計 6 家企業通過了首批認證;

        其中包含 5 款終端(手機)、6 款適配器(充電器)和 4 款芯片產品。

        UFCS 的成員涵蓋了半導體、芯片、工廠、終端等各類企業,基本覆蓋了快充行業內的各類主體。

        具體到手機行業,實際應用產品有 iQOO 10 Pro、iOQQ 11、OPPO Reno 9、華為 Mate Xs 2 等等。

        小米榮耀雖然也參與到其中,但至今還沒有手機支持 UFCS。

        即使是支持的手機,目前也只是在 UFCS 1.0 階段,功率往往不到 30W。

        UFCS 2.0 的目標是能夠將功率提升到 60W 級別,但具體的方案暫時還未實現。

        充電器端倒是有許多新產品支持了 UFCS,像華為的「冰糖全能充電器」、小米的 67W 雙口充電器都是在 " 表忠心 "。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華為、小米 ov 這幾個主流品牌中,暫時只有 vivo 旗下的 iQOO 在認真推動 UFCS 在手機上的實現。

        包括最近千元級別的 iQOO Z7 也已經支持 UFCS,樂觀估計, iQOO 之后的 Neo 系列也會開始支持 UFCS。

        但 vivo 品牌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動作,榮耀的參與感則更低一些。

        根據前面的分析啊,咱們可以發現,理論上來說,手機端要支持 UFCS 并沒有太大的技術難度,那為什么這些手機廠商都在變相 " 裝死 " 呢?

        從手機廠商的角度出發,將自研的快充協議適配其他品牌機型其實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畢竟這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還有溝通成本。

        授權費用過高、其他廠商不會買單,可授權費用低、幾乎就等于是既削弱自己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掙不到錢,具體的利益分配還有待從長計議。

        而且沒了高充電功率這一賺吆喝的賣點,與別家的競爭就更被動了。

        因此當下還在做公有協議的廠商,往往是高通、聯發科、USB IF 等上游供應商或行業組織。

        各家的舉措還是比較保守,說明依舊存在一些顧慮,或者說希望能再緩緩,盼著先能找到別的搶銷量亮點,距離實現融合快充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無論怎么樣,不管是一年前華為、榮耀、小米、vivo、OPPO 成立的快充聯盟,還是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發起成立的 " 終端快速充電技術與標準推進委員會 ",都在釋放快充技術將逐漸實現融合和統一的信號。

        不過具體要等到哪一天,就不太好說了。

        作者:蛋奶星星

        期待融合快充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亚洲综合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 亚洲av片劲爆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91大神亚洲影视在线|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亚洲|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亚洲娇小性xxxx色| 亚洲成在人线aⅴ免费毛片|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 亚洲hairy多毛pics大全|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邪恶天堂影院在线观看| 91嫩草亚洲精品|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亚洲国产电影av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