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季進入尾聲 警惕年報尾聲績差股爆雷風險
進入4月下旬,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季進入尾聲,從歷史經驗來看,最后的上市公司年報績差股居多,業績有驚喜的概率大幅下降,即使是投資者預期業績比較好的藍籌股,如果不是公司規模太大,拖到最后公布年報的公司,也不排除有“見光死”的可能。
俗話說得好,“丑媳婦遲早要見公婆”,但也是能拖一天算一天,于是4月末公布的年報按照慣例要比2月和3月的整體水平稍差。除了有些公司確實需要很長時間統計數據之外,更多的績差公司都有這樣的想法,大家趕在最后時間出年報,投資者根本沒時間細看,于是蒙混過關,又過去一年。
對于4月末的年報,本欄認為不具操作價值,一般來說,希望投資者認真品味的年報,都不會拖到這么靠后,3月結束,年報業績行情也就可以提前結束。4月的熱點,將向垃圾股的保殼行情和科技股的幻想轉移,概念性的題材會更加吸引投資者的關注,市盈率可以被拋棄,轉向對市夢率的追求。
總體來看,4月末屬于避險的時段,投資者對于尚未公布年報的持股也會由期待轉向失望,用腳投票會在4月末集中爆發。雖然股市政策面不斷轉暖,但如果上市公司業績無法達到投資者的期望,最終也會淪為被遺忘的品種。
對于尚未公布年報的公司,投資者心中應該留個心眼,是不是公司業績一般、成長性較差,如果再配上股價此前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就更應該引起警惕。因為在弱市中,股價漲幅較大的公司,即使業績真的很好,在年報公布后也有“見光死”的可能,逢高派發或許還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對于整個大勢來說,4月末投資者的眼球往往會被垃圾股吸引,一方面是慶幸躲過了爆雷,另一方面是尋找值得開發的新項目,此時業績風險即將過去,上市公司不會再公布好的或者不好的業績報告,那么投資者將不再那么關心公司業績,題材和概念才是此時最有可能的熱點。
年報披露季的尾聲,投資者最應該學會的是避險,重點關注那些已經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無論它們的業績表現如何,短期之內都已經塵埃落定,沒有爆雷的風險。而沒有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則不一樣,可能極個別的上市公司會給投資者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但這樣的概率整體而言會比較低,性價比不是很劃算。
想要股市真正走出長牛慢牛,還得依靠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業績不斷增長,其中被投資者在夢中期待的創業板、科創板股票能否“夢想成真”至關重要。即股市的長期走強需要數量眾多的上市公司能夠通過利潤不斷增長來降低自己的市盈率水平,這就是所謂的成長性。但這些“夢想成真”,投資者大概率要等到中報披露期了。(周科競)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一年廣告費兩億產品靠代工 微商梵蜜琳是“偽貴婦”?靠“浪姐”掙回一年廣告費?
芒果TV旗下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居高不下,其背后以小博大的最大贏家,莫過于獨家冠名廣告商...
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