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2009年發生了哪些大事?2009年世界十大事件介紹_天天即時

        2023-02-08 14:38:26來源:環球傳媒網  

        最近小編看到大家都在討論2009年大事(2009年世界十大事件)相關的事情,對此呢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那么這件事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于2009年大事(2009年世界十大事件)事件的相關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2009年大事(2009年世界十大事件)

        來源:公眾號【血鉆故事】


        (資料圖)

        作者:左頁

        溫馨提示:本文共計約9000字,閱讀預計需要24分鐘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卡扎菲必須死

        2011年11月20日,在利比亞蘇爾特,卡扎菲被反對派士兵羞辱致死。

        死之前,5名保鏢架著受重傷的老卡,跌跌撞撞躲進兩個水泥管里。圍攏過來的反對派士兵一頓突突,先將5名保鏢逐一擊斃,然后把卡扎菲從水泥管里拖出來。他們對著這位前國家領導人的臉練拳擊,接著將他仍上了一輛吉普車后備箱。

        士兵們揮舞著槍支,大喊大叫,臉上全是蔑視和殺氣。卡扎菲茫然地問道:“我對你們做了什么?”話音剛落,槍聲響起,他的胃部和頭部被子彈擊穿。統治了利比亞42年之久的男人,就此屈辱喪命。

        英國《每日郵報》寫道,卡扎菲“像只老鼠一樣被堵在陰溝里,求人們放他一條生路”。

        利比亞地處北非,南臨地中海,東接埃及和蘇丹,北部堵著撒哈拉大沙漠,西邊則是阿爾及利亞。國土面積176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30多萬。

        這塊地原屬奧斯曼帝國。1912年,意土戰爭后,成為意大利的殖民地。二戰時,又被英法控制。二戰結束后,聯合國代管了一段時間。1951年,親美的伊德里斯一世建立新王朝,同時宣布利比亞獨立。

        1969年,年僅27歲的軍官卡扎菲發動政變,以不流血的環保方式,推翻了腐朽的伊德里斯封建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

        卡扎菲運氣不錯,將美國人控制的油田奪回時,剛好碰上1970年代石油價格暴漲,利比亞人均GDP很快突破11000美元,一度成為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卡扎菲富了之后,野心膨脹,不知天高地厚,一會想領導阿拉伯聯盟,一會又想爭當非洲老大,一會寫小說,一會又強行安利由他的個人語錄拼湊的《綠皮書》,十分嘚瑟。

        與此同時,他策劃多次恐怖襲擊,得罪美英法,鬧最大的一次為1988年12月22日的洛比克空難,造成航班上259人死亡,地面11名居民死于非命。

        美英法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1986年,里根發動“草原烈火”和“黃金峽谷”行動,摧毀利比亞多處軍事基地和卡扎菲本人住處,老卡命硬躲過轟炸,但他年僅4歲的養女卻在轟炸中不幸喪命。

        得罪西方國家也就算了,這貨還得罪中國,在中國臺灣、中非合作和中巴關系等問題上屢屢作妖。

        由于受不了西方國家長期的經濟制裁,2003年起,卡扎菲采取了一些軟化外交措施。美國國務卿賴斯到訪利比亞,他一臉賤嗖嗖地喊,“我親愛的非洲黑姑娘”。

        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卡扎菲一方面玩柔性外交,一方面又時不時粗魯地懟一懟西方國家。那些相信他“重新做人”的西方統治者,經常尬得不愿承認認識他。

        2009年,聯合國大會,老卡同志表演了一段長達94分鐘的脫口秀,當場手撕《聯合國憲章》,咆哮“恐怖組織”聯合國,大有跟全世界為敵的架勢。

        這次唾沫星子亂飛的演講,他唯一贊美了“非洲之子”奧巴馬,宣稱他應該永遠執掌美國。奧巴馬當時正在現場,尬得不敢出會議廳,恨不得找個地漏鉆進去。

        2011年,卡扎菲的統治到了山窮水盡之時,利比亞國內反對派紛紛起義反抗。

        與卡扎菲結下梁子的國際勢力,抓住良機群起而攻之,阿拉伯聯盟、聯合國,美英法為代表的北約,乃至駐守在國外的利比亞外交官,都參與到反卡扎菲政權的偉大征程中。

        最終,失道寡助的卡扎菲,被打得躲進了下水道水泥管。他死后,尸體被擺放在一輛車子頂部,滿大街巡游。接著,他和他的第五子穆塔西姆的殘軀,又被運抵米蘇拉塔市一處菜市場冷藏庫,繼續展覽了四天。

        在他血跡斑斑的尸體前,臉上掛著笑容的利比亞人民,比剪刀手拍照留念,像是獵獲了什么猛獸。

        給自己挖坑

        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雖然卡扎菲輸得很慘,但過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

        這年2月,在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反對派組成“全國過渡委員會”。隨后,聯合國凍結卡扎菲海外資產,授權成員國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

        3月,雙方正式開打。起初,卡扎菲政府軍打得非常兇猛,一盤散沙的反對派叛軍毫無招架之力。

        3月19日,法國率先起用部署于地中海的軍艦,向卡扎菲政府軍發射威力強悍的導彈。

        之后,由美國、英國、比利時和卡塔爾等國組成的聯合軍,開啟第二波猛烈的攻擊。其中,美軍出動王牌B2隱形轟炸機,重挫政府軍防空系統。

        截止3月26日,聯合國軍一共發動了6輪聲勢浩大的空襲。借助這幾波外援,反政府軍連奪四城,一度逼近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

        但到了3月29日,戰況反轉,政府軍奮起進攻,重挫反政府軍,先后奪回了兩座石油城。

        反政府軍不經打,吃了敗仗后慌得一批,懦弱地與卡扎菲談“停火條件”。

        就在此時,由于國會激烈反對,美國突然宣布退出利比亞空襲。

        屋漏偏逢連夜雨,北約又莫名其妙誤炸了反政府軍,打死至少10人。

        戰斗不給力,內訌滋生,利比亞反對派指責北約行動不力,雙方一度鬧得快要離婚。

        到了4月,戰爭進入僵持階段,聯合國軍如果再不加大火力,或者改變參戰方式,反政府軍很可能一敗涂地。

        4月8日,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收到一封來自親密心腹西德尼·布魯門多的郵件。看完后,她不假思索轉發給了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杰克·沙利文。在這封郵件中,她第一次正式提議“給反對派提供武器”。

        此時的希拉里做夢也不會料到,這個提議會將她拽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斗,進而摧毀她心心念念的總統夢。

        當時提出“給反對派提供武器”,希拉里的理由非常充分。

        利比亞反對派陣營,混入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極端組織,其中包括令人膽寒的“伊斯蘭國”。以美英法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敢貿然向反對派直接提供武器,原因就是害怕武器會落入這些極端組織之手。

        但是,當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希拉里注意到,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實際早已在向利比亞的“伊斯蘭國”提供武器。美國如果不適度加強反對派中的穆斯林溫和派和世俗派的實力,將來即使卡扎菲下臺,利比亞也很可能落入極端組織的口袋。

        希拉里費了一番口舌,奧巴馬最終簽署了允許向部分反政府軍出售尖端武器的法令,其中包括軍用悍馬車、反炮兵雷達和戰防炮。

        有了美國的先進武器,反政府軍如虎添翼,8月15日,成功奪取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延續了42年之久卡的扎菲政權正式翻篇。

        希拉里為此激動不已,感覺自己頭頂冒著神光。心腹西德尼·布魯門多摸透了她好大喜功的心思,發郵件表示祝賀,起一標題:“你的后卡扎菲時代”。

        布魯門多還向她建議,“即使在度假路上你也要出現在鏡頭前。你必須在這個時刻留下歷史印記”。他的意思是,推翻卡扎菲政權堪稱一項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可作為贏得下一屆總統大選的資本。

        蘇利文也向希拉里提了個建議,讓她找筆桿子盡快發表一篇評論文章,總結下這場戰爭,順便提出“希拉里主義”。

        那段時間,希拉里紅光滿面春風得意,連臉上的褶子都在狂笑。

        但她怎么也想不到,殺死卡扎菲只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而已。

        卡扎菲死后,利比亞的反對派相互殘殺,整個國家陷入慘烈的內戰。當初推翻卡扎菲政權的美英法等國,就像小孩往糞坑里仍炮仗,濺起一片狼藉后,卻沒有提出有力的重建舉措。

        2012年9月11日,一群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突然襲擊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和中情局基地,外交大使約翰·史蒂文斯、通訊官肖恩·史密斯,以及兩名前海豹突擊隊成員泰隆·伍茲和格倫·多爾蒂,不幸身亡。

        這就是造成四名美國人喪生的“班加西事件”,被媒體形容為第二次“911”。

        消息傳至國內,希拉里和奧巴馬成為眾矢之的。尤其希拉里,沒來得及炫耀“歷史功績”,一下子變身人人喊打的“歷史罪人”。

        五發迫擊炮

        班加西,利比亞第二大城市,反對派大本營,“革命的搖籃”。但戰爭結束后,反對派解散分裂,相互攻擊打斗,這兒也就成了最為混亂的是非之地。

        其中不少反對派來自昔蘭尼加周邊地區,他們幻想以班加西為首都,打造一個獨立國家,與的黎波里為首都的中央政府對抗。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分裂局勢?

        這要上溯到奧斯曼帝國時期。當時的利比亞,被蘇丹們劃分成三個省:以的黎波里為中心的的黎波里塔尼亞,以班加西為中心的昔蘭尼加,以及西南沙漠地帶的費贊。

        利比亞獨立后,劃出二十多個省,但奧斯曼帝國時期劃分的三省傳統沒有消失,這為分裂埋下了種子。

        卡扎菲政權倒臺后,原本扛大旗的組織叫國民代表大會,戰爭結束第三年,他們通過選舉主導了局勢,占據首都的黎波里,自稱唯一合法政府。

        但一個叫“利比亞黎明”的組織,不滿權力分配結果,于是發動軍事政變,占領的黎波里,重新扶持國民議會,坐山為王。

        “利比亞黎明”民兵

        被趕出首都的國民代表大會,無奈遷移到東部的圖卜魯格。

        自此,利比亞形成東西兩大陣營對抗的局面。

        多年打打殺殺、分分合合,如今的利比亞境內,形成了以東部班加西為中心的國民代表大會國民軍,和以西部的黎波里為中心的民族團結政府。

        目前,民族團結政府,得美、英、土耳其和聯合國支持。國民代表大會國民軍,則由俄羅斯、沙特、埃及暗中資助。

        利比亞經年不息的內戰,制造了無數破碎的家庭,以及200萬流離失所的難民。

        混亂不堪的局面,也讓利比亞成為極端恐怖組織的溫床。2012年7月,中情局發布相關報告,題目就叫“利比亞:基地組織建立的避難所”。

        這些組織,趁著各派分裂廝殺之際,悄悄滲透而入,一個個茁壯成長,其中不少掌握了西方國家輸入的先進武器。

        2012年發生的“班加西事件”,正是由伊斯蘭激進分子策劃組織。現場參與襲擊的武裝人員,大約125人左右,手里拿著AK-47、美制手榴彈、RPG火箭筒……火力極其猛烈。

        利比亞軍警檢查被燒毀的美國領事館

        襲擊自當地晚上9點40分左右開始。起初,他們看起來像一群搶劫犯,強行闖入領事館,一邊破壞室內設施,一邊拿走喜歡的東西。一個年輕人帶走了一臺Xbox游戲機,另一個人偷走了一個西裝包。

        爾后,他們開始縱火。期間,美國領事館官員沒有開過槍。史蒂文斯和肖恩·史密斯躲進一處密室里避難,被大火引起的濃煙窒息而亡。

        一個小時后,駐扎在班加西的中情局人員趕來援助,并向暴徒開了第一槍。混亂中,他們找到肖恩·史密斯的尸體,卻沒能找到史蒂文斯。隨后,所有幸存的美國人,撤退至附近一處中央情報的附屬機構。

        午夜時分,尾隨而至的恐怖分子,發動了第二波襲擊。這一次,他們用上了帶來的輕武器和火箭筒,雙方爆發了激烈的交火。

        三個小時的激戰后,美方終于迎來從的黎波里飛過來的中情局和利比亞民兵組成的援軍。他們抵達時,已經凌晨5點。他們爬上樓頂,向恐怖分子射擊,以抵擋進攻。

        大約凌晨5點15分左右,襲擊者重新組織,發起了新一波更為猛烈的攻擊。這一次,他們使用迫擊炮,一共發射了五發炮彈,其中三發擊中主樓屋頂。多名中情局成員受傷,前海豹突擊隊成員泰隆·伍茲和格倫·多爾蒂,不幸被炮彈擊中身亡。

        5枚迫擊炮打完后,襲擊者再沒有發起更兇猛的攻擊。幸存下來而驚慌失措的美國人,最終由當地民兵護送至機場,順利逃生。

        這場激戰名為恐怖襲擊,但與一場小型戰役無異,過程驚心動魄且傷亡慘重。

        但對萬里之遙的希拉里而言,這場戰役卻只是開了一個頭,接下來,她和民主黨將面臨輿論、司法和良心的審判,激烈程度不亞于一場熱戰。

        安保疑云

        要講清楚這次恐怖襲擊,首先要搞清楚,反卡扎菲政權的斗爭結束了,為什么美方的中情局和大使,還要待在危險的利比亞?

        我們前面說過,在希拉里的主導下,美國曾向利比亞反對派輸出過大量武器。但早在2011年3月,一些西方國家的反恐官員就擔心武器會落入伊斯蘭激進分子之手。

        所以戰爭開始數月后,美國中情局就著手在班加西建立了一處秘密基地,并派駐反恐精英,負責指導反政府武裝使用武器。

        出于類似的目的,約翰·史蒂文斯大使于2011年3月來到利比亞,承擔與反對派武裝力量溝通聯絡的任務。

        卡扎菲垮臺后,中情局和美國國務院,受命追蹤并收回戰爭期間遺留下的泛濫成災的武器,尤其是像RGP火箭筒和化學武器,并協助建立新的情報網絡。

        但“班加西事件”發生后,多份匿名線報卻一再指出,中情局在班加西的任務,主要是遮掩從利比亞走私武器給敘利亞反阿薩德叛軍。因為美國也在敘利亞玩“顛覆政權”的游戲。

        一名美國前國防部高級情報員告訴調查記者西莫·赫許:“國務院設在班加西的臨時據點唯一的任務,就是替武器走私提供掩護,除此外沒有別的。”

        換句話說,這些人不是去收武器而是去賣武器。如果屬實,那事情性質就完全變了,而且涉嫌違法。

        當然,這個猜疑,很快就被美國眾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否決了。在國會聽證會上,史蒂文斯的副官格里格里·希克斯也否認了這個猜疑。

        好吧,既然有正當的理由待在班加西,也知道班加西混亂不堪,那為何不加強安保力量呢?這是否涉嫌瀆職?

        早在這次襲擊之前,美國國務院設立的班加領事館(其實是個臨時據點)就曾于2012年4月、6月遭遇過恐怖襲擊,只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6月份那次,領事館大門墻壁被炸出了一個大洞。

        另外,聯合國特使隊、紅十字會、突尼斯、英國駐班加西領事館,也都曾遭遇過襲擊,因為預感到危險,英國、紅十字會先后撤出了所有工作人員。

        在“班加西事件”發生當日,領事館內的安全警衛,發現一名穿著利比亞警服的男子在附近拍照。警衛把這人扣留了一個小時。

        在這次事件中死去的肖恩·史密斯,也注意到了這名男子,猜測他在勘察地形。他當天中午給朋友發了一則短信:“希望我們能活過今晚,剛剛發現一名當地治安警察用手機拍攝我們的據點。”

        沒想到,一語成讖。

        史蒂文斯大使死之前,同樣感覺到了危險。在日記里,他多次擔心基地組織會攻擊使領館。他因此不止一次要求國務院加強安保。

        一名叫埃里克·諾斯通的安全官員,曾兩度要求美國國務院加強班加西地區安保,但都遭拒絕。國務院官員夏琳·藍波回應他說,“班加西的維安人員會被刻意維持在少數”。理由是,美國國務院希望保持低調,以便從班加西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情報。

        如果以上種種不足以引起警惕,那利比亞區域安全官員提交的安全報告總該有些作用吧?

        “班加西事件”發生后,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發表了《紅燈閃爍:班加西恐怖襲擊事件的特別報告》,里面提到一件事:

        “班加西事件”爆發前數月,美國情報系統收集到大量證據,表明班加西越來越危險。他們還為此做成了一份報告,里面提到一個數據:自2011年6月-2012年7月間,利比亞境內總共發生了234件攻擊事件,至少50件發生在班加西。

        這份報告在美國情報網絡中廣泛流傳,美國國務院的高級官員也都看過。

        只可惜,然并卵。

        各種跡象一再證明,美國國務院、安全部門嚴重失職、瀆職,希拉里最初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疏漏,公開表示愿意為此負責。

        但到2013年1月的國會聽證會,她不再認賬,狡辯說安保工作由國務院專業人員負責,她管的人和事太多,也沒有收到加強班加西安保工作的要求。

        希拉里就班加西事件舌戰群儒,死不認賬

        官僚主義

        襲擊發生當日,史蒂文斯大使向多個地方發出了求救信息,其中包括駐守在的黎波里的中情局基地,離使領館大約一英里的中情局附屬機構,以及遠在華盛頓的外交安全指揮中心。

        所以襲擊發生后的第一時間,遠在美國白宮的奧巴馬和希拉里就知道了班加西的緊急狀況。

        一架剛好在當地執行任務的無人機,被白宮要求前往事發地實時監控。美國時間下午五點,也就是襲擊發生一個多小時后,華盛頓就可以看到當地的即時影像了。

        奧巴馬和希拉里開了一個緊急會議,討論要不要派兵增援,討論半天,結果并沒有決定派遣部隊前去營救。因為他們相信當地的武裝人員足夠應付。

        最可笑的是,在千鈞一發之際,會議中,他們還花了大量時間討論了一個極其可笑的問題:援兵穿制服還是便服,以及該不該派遣地面部隊,以免失禮于利比亞政府。

        由于最高權力機關的遲疑,導致現場救援缺乏迅速而統一的調度,一再被拖延。

        離使領館最近的中情局附屬機構,在接到史蒂文斯的求救后,立刻組織相關人員前往營救。但就在他們整裝待發時,一名中情局負責人命令他們不要動,等待上峰的進一步指示。

        20多分鐘過去后,出發命令遲遲未出,焦急的前海豹突擊隊隊員泰隆·伍茲(班加西事件犧牲者之一)決定不再等了,頂著違法抗命的風險,帶領隊伍前往使領館救援。

        的黎波里的中情局基地也接到了史蒂文斯的求救電話,但負責接電話那哥們,由于不認識班加西使領館電話號碼,一直等到電話第三次響起,才不耐煩地接起來。

        的黎波里的救援隊伍很快組織起來了,但出發時卻發現沒有運輸飛機,于是他們自己掏腰包花了3萬美金租用了一架噴氣式飛機。

        這群人著急忙慌飛到了班加西機場,可下了飛機,他們又因為一些瑣事扯皮浪費了不少時間,抵達交戰現場時已經是凌晨5點。

        整個救援過程,可以說完全處于“自發狀態”,統一調度和指揮基本為零。如果不是救援人員自身的勇敢和擔當,死的人可能會更多。

        四人死亡、多人受傷的結果證明,美國政府的應急機制存在明顯漏洞,在面對人命關天的大事時,令人厭惡的官僚主義作風也相當刺眼。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希拉里和奧巴馬應付即將到來的輿論和政治對手的責難,卻顯得相當熟練而老辣。

        悲劇釀成后,希拉里、奧巴馬和賴斯三人迅速統一了口徑,決定將“班加西事件”歸咎于YouTube上一個叫《穆斯林的無知》的影片。

        所以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天,奧巴馬就重點譴責了這支影片,接著希拉里、賴斯又在多個場合反復提起。

        奧巴馬顯得很憤怒,他不提要懲罰殺死美國公民的恐怖分子,反而強調一定要將制作影片的人送上法庭。

        后來影片的制作者Nakoula Basseley Nakoula在洛杉磯被捕,被判入獄一年。遠在萬里之外的埃及政府,也以缺席審判的方式,判處這名制作人死刑。

        《穆斯林的無知》的確是一個影響甚廣的影片。在襲擊發生之前,中情局也捕捉到了社交媒體上的反應,而且向各個基地和電臺發出了警告,預防911這天出現恐怖襲擊。

        就在“班加西事件”發生當日,美國駐開羅的領事館也遭遇了恐怖襲擊,但他們獲取警告后做了充足的準備,因而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后來抓獲的一名策劃和組織“班加西事件”的恐怖分子也承認,是看了這段影片之后才發動了恐襲。

        看起來,全部的錯都是這支影片引發的。當時大部分美國民眾也信了。但后來的大量調查證明,當日的恐襲,至少第二波轟炸中情局附屬機構的襲擊,與這段影片沒有太大的關聯,而是一次早有預謀的襲擊。

        將公眾的憤怒引導至這支影片,只是奧巴馬和希拉里推卸責任、維護形象的障眼法而已。這有點像2020年出現疫情后,特朗普政府將責任推卸給中國的拙劣表演。

        連鎖反應

        針對“班加西事件”,享受信息自由的美國人民,大大小小搞了上十次的調查。

        這些調查真真假假,充分證明了信息過多過雜反而可能模糊真相的道理。

        《政客》(Politico)雜志曾做如下描述:

        對于一群受雇于“班加西聯合工業黨”的人來說,同時發現一個擁有復雜經歷、攻擊過共和黨總統的前間諜,一位記者出身、被陰謀論洗腦的希拉里擁護者,還有一堆仿佛剽竊了三流間諜小說的郵件,簡直就像在一個廢棄的礦井中找到了一條資源豐富的礦脈。

        美國官方成立的班加西事件委員會,最終發布的調查報告,也厚達800頁。

        這份最具權威的調查表明,這次悲劇性事件,希拉里和奧巴馬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中無視人命的官僚作風,撒謊遮掩真相的行為,都被一一揭露。

        美國司法部最終并沒有起訴希拉里,但正是這次事件促使大量美國普通民眾開始用“騙子”這個標簽形容她和民主黨。

        大約有30封涉及“班加西事件”的郵件被希拉里刪除,這些郵件是通過她私人架設的服務器發出的,因此無法找回。

        美國公眾蒙在鼓里,也不明白她到底隱瞞了什么,但她不誠實、企圖隱瞞真相的形象,也在她刪除郵件這一刻被坐實了。

        后來針對希拉里使用私人服務發郵件的問題,她的競爭對手又展開了瘋狂的調查,這就是直接導致她2016年敗選的“郵件門”。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班加西事件”就是民主黨后續一系列倒霉故事、形象大受損傷的源頭。

        2016年的總統大選,在“誠實的混蛋”和“虛偽的騙子”間,美國人民選擇了前者。其實這組貌似合理的二元標簽,正是從2012年的“班加西事件”,以及由它牽出的“郵件門”逐步造就的。

        從2012年開始,有個名不經傳的共和黨議員,以熱衷調查“班加西事件”而出名,人稱“班加西狂”,這人就是如今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蓬佩奧曾罵過特朗普,特朗普委他以重任時也曾表現出遲疑,但希拉里這個“共同的敵人”,卻讓他們克服一切嫌隙走到了一起。

        如今,新一輪總統大選開啟,特朗普選情堪憂,所以他又想起了曾經擊倒希拉里的那枚核彈——“郵件門”,于是催著蓬佩奧盡快公布希拉里曾刪除的3萬封郵件。

        特朗普此舉,無非想重新喚起美國民眾民主黨作為“騙子”代名詞的記憶,用心可謂險惡也。

        余論

        我一直覺得,“班加西事件”被歷史學家們嚴重低估了。

        這次事件以及由它觸發的“郵件門”,后來滋生了大量真假難辨的故事。其中最驚悚的故事,包括希拉里“死亡名單”、“叛國”和“暗中培育和扶持伊斯蘭國(ISIS)”等。

        以“暗中培育和扶持伊斯蘭國(ISIS)”為例,故事是這樣說的:

        話說2012年7月25日,一架在利比亞上空飛行的美軍支奴干直升機,被一枚毒刺導彈擊中。幸運的是,這枚導彈由于設置問題沒有爆炸,直升機躲過一劫。

        后來美國人找到了這枚導彈,并發現這枚導彈來自CIA駐卡塔爾軍事基地。這下所有人都慌了,決定一查到底。

        美國國防部國家安全局負責這次調查,后來FBI也介入了調查。

        真相最終浮出水面,這枚毒刺導彈,由“克林頓基金會”雇傭的希拉里好友史蒂文斯,通過一個叫Marc Turi的軍火販子,賣給效忠于塔利班的伊斯蘭極端組織Ansar al-Sharia。

        希拉里和奧巴馬知道了調查結果,于是瞞著國會,迅速派遣史蒂文斯擔任駐班加西大使,追回其他流落出去的毒刺導彈。

        結果悲劇了,希拉里無視史蒂文斯多次加強使領館安保要求,“班加西事件”爆發,大使本人被濃煙悶死。

        更諷刺的是,史蒂文斯賣給其軍火的恐怖組織Ansar al-Sharia,后來被白宮指為“班加西事件”幕后黑手。

        這個故事真假不明,美國人民半信半疑,但它頗有佛家中“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的意味。

        可就算它失實,它也仿佛就是美國人這么多年肆意干涉他國內政,然后造就無數悲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絕佳縮影。

        2016年,民主黨下臺,特朗普上位,開啟了一系列令人三觀盡碎的操作。但特總統再不靠譜,美國人民厭倦執政黨過度參與和挑起各種國際紛爭的痛處,他卻是能精準抓住的。

        特朗普搞各種撤軍、退群,專注于把美國人民的生活搞好,應該說方向是沒有錯的。只可惜,“懂王”急功近利心思縹緲,得罪盟友,背著全球化趨勢逆流孤行,屢屢被對手抓住小辮子大肆撻伐。

        如今新一輪總統大選在即,未來的美國要如何走,其實諸多羸弱的小國,無處為家的難民,比美國人民自己還緊張。

        在這樣歡樂和憂傷共舞的時刻,我想起卡扎菲統治了42年之久的利比亞,它曾經富裕、安定、婦女擁有和男人一樣的權利,如今這兒戰火紛飛,恐怖襲擊、刺殺和流血不斷,人們流離失所,同樣不知道未來在哪里。

        我還想起曾被卡扎菲擺了一道的中國,安靜不惹事,從不參與別國內政,從不跟著西方國家攻打弱國,甚至不計前嫌,在利比亞戰火最烈時送上人道主義援助。這個國家的奮斗目標只有一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個GDP登上世界第二的國度,為何如此低調呢?把擊碎別國政權當成政治功績的希拉里們,是永遠無法理解的。但受過他國百年凌辱的中國人,卻完全可以將“不干涉他國內政”當作理所當然的事。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好看的亚洲黄色经典|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下载|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亚洲激情视频图片|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专区在线亚洲|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亚洲A丁香五香天堂网|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91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 亚洲另类小说图片|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国产一区明星换脸|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亚洲美女视频网址|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