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傣族的資料有哪些?傣族民族文化介紹?-今日視點

        2023-02-13 09:51:58來源:環(huán)球傳媒網(wǎng)  

        哈嘍小伙伴們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接觸到傣族的資料(傣族民族文化介紹)方面的一些說法,有的小伙伴還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關于傣族的資料(傣族民族文化介紹)的相關內(nèi)容。

        傣族的資料(傣族民族文化介紹)


        (相關資料圖)

        傣族(Dai Nation),又稱泰族(Tai Nation),自稱發(fā)音介于“dǎi”與“tài”之間、越往北越接近“dǎi”音、越往南越接近“tài”音,是泰國和老撾的主體民族,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的少數(shù)民族。

        傣族源于怒江、瀾滄江中上游地區(qū),先后被中國史籍稱作“哀牢夷”(或“撣人”)、“烏蠻”(或“白蠻”)、“僰人”(或“白人”)、“僰夷”(或“白夷”)、“百夷”、“擺夷”等名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在暹羅國的推動下,國際社會開始把分布于各國的傣族統(tǒng)稱為“Thai(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nèi)的傣族分別命名,泰國、 柬埔寨、越南等國仍被命名為“Thai(泰)”、老撾被命名為“Lao(佬)”、緬甸被命名為“Shan(撣)”、印度被命名為“Assam(阿薩姆)”、中國被命名為“Dai(傣)”。

        中文名

        傣族史

        外文名

        History Of Dai

        傣族起源

        傣族起源于怒江、瀾滄江中上游地區(qū);在傣族先民活動的瀾滄江、怒江中上游一帶,出土了數(shù)量眾多的古遺址,其中的“玉水坪遺址”(怒江州蘭坪縣通甸鎮(zhèn))經(jīng)鑒定至少有一萬多年歷史、“塘子溝遺址”(保山市隆陽區(qū)蒲縹鎮(zhèn))經(jīng)鑒定至少有八千多年歷史;從出土的房屋遺跡、用火遺跡、勞作工具、動物化石等各類實物可以看到傣族先民翔實厚重、形象鮮明生動的無字史書。

        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已經(jīng)在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qū)建立若干個小國,其中“勐掌”(“勐”意為“地方、國家”,“掌”意為“象”,“勐掌”即“象之地”、“象之國”,“勐掌”包括瀾滄江兩側(cè)的保山盆地、漕澗盆地、彬陽盆地)勢力最大;漢朝史學家司馬遷在其《史記》中將“勐掌”記為“乘象國”。

        公元前五世紀,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qū)的傣族小國以“勐掌”為中心組成聯(lián)盟國家,“勐掌”君王成為整個聯(lián)盟國家的共主,各國民眾稱其為“詔隆”(多譯寫為“九隆”、意為“大王”)、各國君王稱其為“哀隆”(多譯寫為“哀牢”、意為“大哥”),“勐掌”也逐漸被稱為“勐達光”(意為“中央之國”,“達光”意為“目光焦聚的地方”,延伸為“中央、中心”)。《華陽國志》、《后漢書》等漢文典籍將這個傣族聯(lián)盟國家記為“哀牢國”,傣文典籍則記為“勐達光”(音譯“達光國”、意譯“中心國”)。

        公元前109年,漢朝吞并滇國(滇池、撫仙湖周邊)后,征討滇國以西的“昆明”、“嶲”等部族,順勢進入更西邊的“勐達光”(哀牢國)領土設置軍事?lián)c(縣);之后百余年,“滇”、“昆明”、“嶲”等族多次反漢,皆被漢朝追入“勐達光”(哀牢地);傣族先民吸收了大量“滇”、“昆明”、“嶲”等族人口,最終形成勢力龐大的民族集團。

        傣族崛起

        十三世紀中后期,蒙古大軍征服蓬國、泐國等傣族國家,[1]在傣族地區(qū)設置金齒宣撫司六路總管府、徹里軍民總管府等地方行政機構(gòu)。

        蒙古人征服傣族期間,導致大量傣族進一步向南、向西遷徙,增強了南部、西部的傣族實力。此時,孟人因內(nèi)亂,不斷將勢力向南收縮;緬人也因蒙古大軍擊潰后,勢力逐漸衰弱;阿薩姆地區(qū)各部族也在戰(zhàn)亂中。

        南部、西部的傣族小邦國在得到眾多傣族充實后,逐漸強大起來。蘭納王國統(tǒng)治了今泰國西北部、緬甸東北部地區(qū),素可泰王國統(tǒng)治了今泰國中北部地區(qū),阿瓦王國統(tǒng)治了緬甸中北部地區(qū),瀾滄王國統(tǒng)治了今寮國大部分地區(qū),阿薩姆王國統(tǒng)治了今印度東北部的廣大地區(qū)。

        隨著蒙古大軍戰(zhàn)線的拉大,北部傣族也在反抗蒙古大軍中逐漸占據(jù)優(yōu)勢,建立了強大的麓川王國,1310年,“勐卯”傣族土目更替,新土目以猛虎曾躍過頭頂而自號“思漢法”,隨后幾年開始不斷征服周邊地區(qū),“勐卯”傣族土目逐漸成為怒江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的傣泰民族共主,形成聯(lián)盟國家“勐卯龍”。統(tǒng)治了今云南西部、云南西南部、緬甸西北部等廣大地區(qū),各地傣族政權(quán)也相繼臣服。

        十四世紀末,明朝占領云南后,臨近明朝的麓川王國與明軍發(fā)生長期戰(zhàn)爭,明朝發(fā)動三次大規(guī)模征討麓川的軍事行動。與明朝較遠的阿薩姆、阿瓦、蘭納、阿瑜陀耶(已取代素可泰)、瀾滄等傣族王國則趁機發(fā)展壯大。

        十五世紀中期,麓川王國在與明朝的戰(zhàn)爭中逐漸落下風,被迫放棄北部大部分領土,轉(zhuǎn)向南部發(fā)展。1527年,麓川國王思倫興兵南下占領阿瓦王國,繼續(xù)以阿瓦為根基擴展勢力。

        傣族沒落

        十六世紀中期,緬人的東吁王朝勢力開始強大,先后滅了傣族的“勐瓦”(阿瓦國)、“勐庸”(蘭納國)、“勐佬”(瀾滄國)、“勐泐”(景隴國)、“勐烏通”(阿瑜陀耶國)。[1]

        十六世紀末,阿瑜陀耶的納理遜王痛擊緬人,脫離東吁王朝獨立,將蘭納也收入阿瑜陀耶的屬國;瀾滄王國也宣布脫離東吁王朝;明朝則占領了原勐泐國及原麓川國的領土,在勐泐及麓川設置地方政權(quán),任命當?shù)卮鲎迦祟^擔任世襲土司。

        十八世紀中后期,崛起的緬族貢榜王國興兵入侵阿瑜陀耶王國、占領瀾滄王國,傣族又陷入緬人的奴役統(tǒng)治。1767年,披耶鄭信將軍趕走緬軍,在吞武里建都稱王,建立“吞武里王國”。蘭納王國、瀾滄王國也趁機脫離緬人獨立。1782年,披耶卻克里推翻吞武里政權(quán),在曼谷建都稱王,建立“暹羅王國”,并統(tǒng)一了吞武里王國、蘭納王國、瀾滄王國等傣族政權(quán)。

        十九世紀,傣族的阿薩姆王國因宗教沖突元氣大傷,逐漸衰弱。1822年,緬人趁機出兵攻占阿薩姆王國,兩年后,英國人又將緬人趕走,將阿薩姆收為自己的殖民地。1885年,英國征服緬人后,取代緬人將緬甸北部的傣族地區(qū)納為自己的殖民地。1893年,法國擊敗暹羅,占領了暹羅的屬國瀾滄(此時已分裂為瑯勃拉、萬象、占巴塞三國)。

        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企圖統(tǒng)一傣族地區(qū)的暹羅王國與日本結(jié)盟,出兵占領緬甸北部的傣族地區(qū)。原瀾滄瑯勃拉王也利用日本勢力,宣布法屬印度支那聯(lián)邦治下的傣族地區(qū)獨立,建立寮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緬甸北部的傣族與緬甸南部的緬族聯(lián)合組建了“緬甸聯(lián)邦”,并由傣族貴族蘇瑞泰出任緬甸聯(lián)邦第一任總統(tǒng);阿薩姆地區(qū)的傣族與印度一起從英國獲得獨立,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原勐泐、麓川的傣族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tǒng)治,成立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及各級地方自治政府;寮國因世界冷戰(zhàn)爆發(fā),成為東西兩大陣營角力的場地;已改名為“泰國”的暹羅成了美國最主要的盟友,各領域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當今傣族

        當今傣族廣泛分布于泰王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柬埔寨王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緬甸聯(lián)邦共和國、印度共和國等國家,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稱呼,在泰國稱作“泰(Thai)”、老撾稱作“佬(Lao)”、柬埔寨稱作“佬(Lao)”或“泰(Thai)”、越南稱作“泰(Thai)”、中國稱作“傣(Dai)”、緬甸稱作“撣(Shan)”、印度稱作“阿薩姆(Assam)”,但均自稱“Tai”與“Dai”之間的發(fā)音。

        ?

        中國的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的熱帶河谷地區(qū),與漢族及其他民族雜錯而居,由于歷史上的大規(guī)模南遷、西遷,人口僅剩126萬左右,以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發(fā)展受到各方面的限制,生活習慣逐漸趨同于漢族。德宏、保山、臨滄等地的傣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及南傳佛教,使用大傣方言,通行傣納(德傣)文;西雙版納、普洱等地的傣族主要信仰南傳佛教,使用傣泐方言,通行傣泐(西傣)文;散居在金沙江流域、紅河流域的傣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使用各自的方言,通行漢文。

        ?

        印度的傣族主要分布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地區(qū)(布拉馬普特拉河谷地帶),由于英國統(tǒng)治時期移入大量穆斯林人口,印度統(tǒng)治后又移入大量印度斯坦人,山地民族也不斷遷入,傣族也因社會地位的下降,不斷融入到其他民族中。現(xiàn)今,認同傣族身份的人口僅有120余萬人,已經(jīng)成為阿薩姆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以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印度的傣族信仰原始宗教和印度教,說大傣方言,但其中參雜了不少印度語及英語詞匯,通行英文。由于傣族曾是阿薩姆地區(qū)的統(tǒng)治民族,印度當局不斷壓制傣族的發(fā)展,傣族為反抗印度當局的壓制,成立了“阿洪姆傣族協(xié)會”、“阿洪姆人民委員會”、“阿洪姆傣族學生聯(lián)合會”、“阿薩姆僧伽協(xié)會”、“阿洪姆祭司協(xié)會”等民族復興主義組織。

        緬甸的傣族主要分布在緬甸北部及撣邦高原地區(qū),有人口1000萬左右,是緬甸第二大民族。緬甸的傣族主要信仰南傳佛教,大部分說大傣方言,只有撣邦高原東北部少數(shù)地區(qū)說傣泐方言,文字通行傣繃文(與傣納文相似),少部分用傣泐文。緬甸的傣族與緬族合作成立了“緬甸聯(lián)邦”,但最終被緬人軍政府控制,傣族成了緬人軍政府奴役統(tǒng)治的對象,為反對緬人軍政府,傣族組建了蒙泰軍,并短暫建立過“撣邦共和國”對抗緬人的軍政府。現(xiàn)今,仍有撣邦軍、撣邦民族軍、撣東同盟軍、撣邦聯(lián)合革命軍等傣族武裝在堅持與緬人軍政府作戰(zhàn),爭取傣族的民族獨立。

        泰國的傣族是泰國主體民族,占泰國總?cè)丝诘?5%左右,約4700萬人口,主要信仰南傳佛教,有北部方言(大傣方言)、中部方言及南部方言三大方言區(qū),統(tǒng)一使用泰文。現(xiàn)今,泰國的傣族是傣族社會中發(fā)展最好的一支,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各領域得到全面發(fā)展。

        ?

        寮國的傣族是寮國主體民族,占寮國總?cè)丝诘?4%,約500多萬人口,主要信仰南傳佛教,有北部方言(傣泐方言)、南部方言(泰國中部方言)兩大方言區(qū),統(tǒng)一使用寮文(與泰文相似)。寮國的傣族因長期被法屬印度支那聯(lián)邦及越南控制,直到二十世紀末才擺脫越南獨立發(fā)展,發(fā)展比較緩慢,主要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

        ?

        越南的傣族主要分布在越南西北部,有人口130多萬,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及天主教,與寮國北部的傣族及中國西雙版納的傣族說同一種方言,文字則通行法國人發(fā)明的越南文。越南的傣族與寮國的傣族一樣,都屬于歷史上的瀾滄王國,被越南占領后,深受越南人的影響,生活習慣也趨同于越南,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柬埔寨的傣族主要分布在與寮國和泰國接壤的邊境地區(qū),占柬埔寨總?cè)丝诘?%左右,約60多萬人口,主要信仰南傳佛教,說寮國南部方言(泰國中部方言),通行泰文和柬埔寨文。歷史上,柬埔寨的傣族與高棉族曾發(fā)生過長期戰(zhàn)爭,現(xiàn)今,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高棉族不斷壓制傣族,在柬埔寨共產(chǎn)黨統(tǒng)治期間大量屠殺傣族,柬埔寨境內(nèi)的傣族為了自身生存與發(fā)展,逐漸被高棉化。

        現(xiàn)今,由于世界格局的變化,各地傣族的發(fā)展各不相同,在各自發(fā)展的路上漸行漸遠。

        中國傣族

        中國傣族是世界傣泰民族的根,在中國傣族聚居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多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在景洪瀾滄江沿岸的臺地上,先后發(fā)現(xiàn)了曼蚌囡、曼允、曼景蘭、曼廳等新石器時代遺址,清理出石斧、石錛、石刀、魚網(wǎng)墜等石器以及陶器、骨器和貝殼等遺物。在瑞麗江畔的芒約和隴川芒膽兩個新石器時代遺址上,發(fā)現(xiàn)了夾沙紅陶、夾沙黑陶、印紋陶片、石斧等遺物。在梁河勐養(yǎng)、潞西五岔路也發(fā)現(xiàn)了新石器時代遺址。在云縣忙懷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打制雙肩石斧。在孟連娜允古城旁先后發(fā)現(xiàn)5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出打制石器、手制陶器、動物化石等珍貴的歷史文物。

        中國王朝自元朝開始冊封各地傣族土目為世襲土官間接統(tǒng)治傣族,明朝、清朝對傣族的統(tǒng)治基本沿用了元朝制度,但對式微的傣族土官則逐步降低官銜品級直到削去封號、改派漢族流官來統(tǒng)治。直到中華民國時期,仍有車里宣慰司、南甸宣撫司、干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耿馬宣撫司、孟連宣撫司、遮放副宣撫司、盞達副宣撫司、勐卯安撫司、芒市安撫司、潞江安撫司、孟定土府、灣甸土州等勢力不小的傣族土官。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www.亚洲成在线|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亚洲最大黄色网址| 亚洲电影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亚洲va中文字幕|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